《百鳥朝鳳》太悲了。
一般的電影總是在說“天無絕人之路”,講的是“向死而生”,逼到死路的絕地反擊,這部電影說的卻是天不僅把人給絕了,還把路給堵死了,就是這麼殘忍。
《百鳥朝鳳》,實際上就是《逝去的武林》,甚至電影的前半段你可以清晰可見那種武俠片的拍法,江湖技藝、名門規矩,忠厚的徒弟成為了一派掌門,所謂“百鳥朝鳳”,便是一出驚天地的神技,江湖傳聞,此招一出,天地變色。
然而,到了後半段,武俠小說便變成了一種消逝的傷感,“宮家六十四手,沒就沒了”,那些曾經的羡慕與崇拜,在金錢社會,轉化為對乞討者的哀憐。
徐浩峰寫武林的消逝,遠不如吳天明的《百鳥朝鳳》來得讓人痛心,畢竟,武林即便消逝,技藝還有用處,而吹嗩吶呢,除了街邊乞討,簡直百無一用。

是的,電影說的是嗩吶的傳承,動輒搬出來一件幾百年的古董出來。這樣說似乎會讓人興趣寥寥,但換一種說法是,在時代的飛速變化中,堅守傳統的人總免不了灰飛煙滅……
我又要重復一遍曾經說過的話,短短的十年過去了,你還看雜志嗎?你還買報紙嗎?你去淘碟嗎?你還會寫信嗎?你還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的那些傳統的工匠嗎?
似乎,我連曾經的比特精靈和MSN都快忘記了。
你說無情,是必然,這些還是小事,如果這樣的無情放到了堅持了一輩子的藝人身上,那豈止是無情那麼簡單。
電影的結尾,有人要把他們師兄弟的演奏錄下來,可是,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再吹得動嗩吶了,他們早已在所謂的現代社會裡,透支了生命。

作為第五代““伯樂”的吳天明的遺作,分析這部片的利弊似乎是不妥的,但我實在沒有想過的是,導演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會如此地一致,電影的結尾,焦三爺死了,師兄弟殘了,一門技藝接近失傳了,只剩下男主角一個人在那裡悲傷地獨奏著,這個男主角,叫“天鳴”。想想曾經風光無限的第五代們,再看看現狀,田壯壯們早已不知所終,張藝謀們早已混跡入世,陳凱歌呢,倒是還堅持著些什麼,只是那種知識分子的堅持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合時宜,有時候,簡直就是個笑話。
《百鳥朝鳳》所悲的,何嘗不是這些第五代導演們。
只是,焦三爺,是在一種極度絕望的狀態下走的,無力回天,無力改變。
而吳天明呢?我們記得他最後那幾年的憤怒。
按以往習慣,我會說這是一部可以打高分但不建議觀看的電影,因為它太絕望了,以至於我看完許久整個心緒還無法平靜。但這一次,我建議你們有時間可以去看一看,畢竟,電影不止是感官娛樂,也無需把所有電影做成爆款,即便,這已然是一個票房論的時代。
願吳天明安息。
願青年電影人們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