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添加劑制成海蜇絲 涼拌菜燒烤食材問題多——來源:銀川晚報
導讀:近期,多地出現假海蜇絲、假鴨血、假皮蛋等問題副食小菜。這些人工合成的食品,有的使用非法添加劑甚至有毒有害化工原料,有的將合法的添加劑當成原料,用法、用量十分“任性”,健康風險很大。

近期,多地出現假海蜇絲、假鴨血、假皮蛋等問題副食小菜。這些人工合成的食品,有的使用非法添加劑甚至有毒有害化工原料,有的將合法的添加劑當成原料,用法、用量十分“任性”,健康風險很大。
涼拌菜、燒烤食材問題多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像假海蜇絲這樣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有毒化工原料制售食品的案例時有發生,多數集中在涼拌菜、燒烤食材等副食小菜。
問題副食小菜中普遍使用非法添加劑,有些即便使用的是合法食品添加劑,其生產工藝也不符合相關規范。
假海蜇絲就是將合法的添加劑作為“原料”。據造假海蜇絲的嫌疑人交代,通過一定的工藝與合成,產生化學反應、凝固成“人造海蜇絲”。
此外,多地還曾曝光利用尿素、海藻酸鈉等原料加工制作的假皮蛋,用鴨肉經香精、嫩肉粉加工包裝而成的假羊肉串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長期食用會影響肝髒甚至可能造成癌變的保鮮粉等,在多地被一些豆芽加工黑作坊濫用。
違法成本低
業內人士表示,制作問題副食小菜的黑作坊,其主要供貨對象是郊縣小餐館以及無證大排檔、燒烤攤點,一般不會進入衛生規范的超市、餐飲店。此外,副食小菜類作為容易被忽視的配菜,消費者通常只是偶爾食用,每次食用量也不大,即便感覺味道不對也很少追究。
非法使用添加劑制售食品的違法成本並不高。一位法律專家坦言,從現行法律執行來看,如果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劑、而非主觀故意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通常會按照“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罪”定罪,即使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也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如果僅僅是查獲、未有食物中毒等受害群體報案,處罰可能會更輕。
業內人士認為,食藥監部門在查處食藥違法案件時,由於職能差異,往往存在用行政處罰代替移交司法機關進行刑事處罰的“以罰代刑”現象,“行刑銜接”不暢一定程度導致了食品安全犯罪成本降低。在地方設置“食藥警察”機構,有利於公安機關提前介入食品安全案件,及時執法取證。
原題:添加劑制成海蜇絲 涼拌菜燒烤食材問題多——來源:銀川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