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4日訊 曹玉蘭在鶴崗供電公司試驗所高壓班,風裡來雨裡去,已經有23個年頭。
工作使她這個高壓班的唯一女工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女漢子。為更加精確地采集數據,曹玉蘭常常爬四五米高給電氣設備施加高電壓。“每次都緊張死了,尤其是冬季或雨天,設備濕滑,腳下一打滑,我的心髒就一哆嗦。突然劈啪作響的電火花,也會讓我心裡咯?咯?的。”每一次數據采集任務都是硬著頭皮完成的。
事故搶修不分晝夜。冬季驗收試驗凍得瑟瑟發抖,炎炎夏季又熱得汗濕衣衫。記得在伊春大豐變電站處理變壓器缺陷時,正值寒冬,工作圓滿結束已是深夜,電送上了,曹玉蘭的手、腳卻凍僵了,兩條腿麻得像木棍一樣。
曹玉蘭也有遺憾。因為工作需要,整整23年沒穿過一次展現女性魅力的漂亮裙子。由於長年工作在現場,老人和孩子都扔給愛人。“我兒子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小區鋼窗廠業主、小賣店店主、物業管理人員都看管過他。但照看我兒子最多的還是我姐,為這,我兒子管我姐叫媽,管我叫老姨。”
就這樣,曹玉蘭繁忙地奔波、勞作在各個事故現場,發現並及時處理了25次重大缺陷,避免了多起嚴重事故,目前安全生產長達8700多天。
但是,無論工作多忙多累,曹玉蘭都會把學習作為最重要的內容,隨身攜帶一本技術書,一有空就拿出來學習思考。天長日久,書都被翻爛了。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工作經驗的日積月累,曹玉蘭漸漸成為高壓電力專業的行家裡手。
2004年企業開展檢測大型變壓器繞組變形故障,任務重,時間緊,人員少。曹玉蘭起早貪黑不眠不休。一次次測試,一次次查找分析,一個個難題被攻克。80多個日日夜夜,終於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經現場測試驗證,效果良好。該項目獲省電力有限公司技術創新獎。曹玉蘭初嘗技術創新的喜悅,從此,一發不可收,2006年高空測試鉗的研制、2011年220kV電容式電壓互感器不拆線技術研究、2013年避雷器不拆線試驗裝置的研發,將電氣設備的測試由高空作業轉移至地面進行,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測試時間縮短2倍以上,並規避了人身、設備等諸多安全隱患。
2010年的移動式高壓智能綜合測試系統,是曹玉蘭乾的比較艱難的一個項目。設計、方案經過2年多無數次的修改纔具雛形,“最初的想法是將試驗設備以積木式結構組裝於車內,減少試驗人員頻繁裝卸的勞動強度。但是,設計初步完成後,又不斷產生新的構思:增設高壓引線自動轉接系統,研發應用系統將所有試驗設備與工控機相連,帶電檢測技術的應用,另外安全、車輛接地、減震、監控、應急電源、照明等各項特殊技術的使用,二十多項技術難題紛沓至來,思路不斷拓展,方案不斷更改,最後終於形成一輛集電氣設備停電測試、帶電檢測、應急搶險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全自動移動試驗室。”這個項目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來,每年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155萬元,至今已達千萬。該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並獲得全國電力設備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
多年來,曹玉蘭牽頭陸續開展了34項科技項目,17項發明和創新獲國家專利,16篇論文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15篇獲優。個人也獲得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等一系列光榮稱號。
曹玉蘭的創新得到了同志們的認可:“你的主意真不錯,用這種方法試驗220千伏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省事多了,可以不用搬人字梯了,也不用斗臂車了,我們不用登高拆引線了。”
“能很好解決遇到的問題,是我最大的追求與榮耀。”曹玉蘭微笑地回答。
2012年,以曹玉蘭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工作室先後培養2名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7名省電力有限公司優秀人纔、多名青年創新能手,創新工作室成為一支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金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