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波折終成經典,《大河之舞》磨難三部曲
在夢工廠出品的喜劇動畫冒險電影《馬達加斯加》裡,三只搞怪的企鵝以為自己到了愛爾蘭,第一反應就是迅速喊著“Riverdance(大河之舞)”一邊歡快地跳起了踢踏舞。
馬達加斯加企鵝跳大河之舞:

顯然,在全球普通人的心理,就像瓷器、熊貓之於中國,《大河之舞》已經能夠代表愛爾蘭這個國家。
作為世界最頂級的演出之一,《大河之舞》不僅是全球巡演舞劇之王、世界舞劇歷史上裡程碑式的經典,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整個愛爾蘭文化符號,並將其強勢輸出到了全世界。可以說,《大河之舞》是愛爾蘭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文化作品,但這一作品的誕生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一波三折,永不倒退,奔騰到海。
第一部:
從“不能用商業玷污愛爾蘭文化!”到“永恆的愛爾蘭文化名片!”
1994年4月30日,一個改變愛爾蘭舞蹈乃至整部文化史的日子。《歐洲電視網歌唱比賽》的中場演出播出了一段7分鍾的踢踏舞表演,這段富有節奏感與視覺衝擊力的表演,讓整個歐洲印象深刻,傳統踢踏舞幾乎被顛覆,從都是單人舞的踢踏舞形式變為氣勢宏大的群舞,從表情呆板、上身紋絲不動的沈悶、只能在單曲循環的重復單一動作變成手舞足蹈情緒充沛,從軟底鞋到硬底鞋的愛爾蘭踢踏舞仿佛在這7分鍾中獲得了新生!觀眾紛紛驚嘆“這是史無前例的踢踏舞,原來踢踏舞可以這麼令人心潮澎湃!”
面對好評,制作人莫亞.多赫蒂萌生了一個想法,她希望能夠將這7分鍾的表演擴充為長達兩小時的舞劇,並且為這一舞劇劃定了一個宏偉的夢想——“全世界的觀眾將從一場舞蹈中得到震撼”!莫亞.多赫蒂的團隊希望這一舞劇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踢踏舞表演,更能涵蓋整個愛爾蘭文化的前世今生。
但是從這個想法萌生以來,團隊就不斷受到各方面的非議。愛爾蘭的文化界和舞蹈界都不斷有批評的聲音冒出來,認為這是“對傳統舞蹈輕浮的篡改”,“這是失敗的嘗試,是傳統文化的倒退,是對民族文藝的褻瀆”,“強行將國家的文化精粹商業化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行為”,認為“用好萊塢的制作方法只追求視覺效果會扭曲舞蹈本身的藝術美感”,甚至認為“這是徹頭徹尾消費和玷污愛爾蘭文化的行為!”
面對四面八方的攻擊,《大河之舞》的創作團隊從未動搖。“如果文化沒有進步,就無法傳播,而無法傳播的文化注定要消亡”,《大河之舞》的導演約翰•麥科爾根這麼回應道,事實上當時踢踏舞在愛爾蘭的狀況就有點像如今很多非遺的文藝形式,陳舊保守到幾乎要衰亡,“如何讓傳統文化現代化,讓民族文化國際化,這纔是真正對文化的一種挽救,而我們所做的工作不是創造一臺賺錢的舞劇,而是讓整個愛爾蘭文化在新時代重煥光輝。”
一切爭議不斷阻撓著創新之路。1995年《大河之舞》在都柏林的波音劇院首演,現場氣氛熱烈,觀眾瘋狂,各界轟動,一舉成功,不僅年輕觀眾開始紛紛效仿,《大河之舞》選段風靡一時,就連此前對這一舞劇創作異常苛刻和質疑的媒體也紛紛打出五星好評,認為“愛爾蘭終於出現了一個真正的文化符號!”
從此,《大河之舞》的奇跡之旅正式啟程。
第二部:
從“愛爾蘭人自娛自樂的舞劇“到”征服倫敦西區與紐約百老匯的世界第一舞劇“!
在世界舞臺劇的版圖裡,倫敦西區和百老匯是兩個特別的地點,分別代表著歐洲和美國的舞臺劇最高平臺。一臺舞劇如果不能在這兩個地方取得成功,就無法稱之為“偉大的舞劇“。而這兩個地方經典劇目林立,擁有最虎視眈眈的評論家、最吹毛求疵的媒體和最較真的觀眾。
《大河之舞》在都柏林取得巨大成功後,下一站前往的就是倫敦。和百老匯的商業化大制作不同,倫敦觀眾對於演出的內涵品質要求很高,能不能在倫敦取得成功是《大河之舞》藝術性是否能夠得到承認的關鍵。在《大河之舞》即將從愛爾蘭啟程前往倫敦時,倫敦的媒體就紛紛發出了一系列的質疑:《大河之舞》是否只是愛爾蘭人自娛自樂的節目?從來沒有一個來自愛爾蘭的舞劇在這裡成功過,《大河之舞》是否能夠經受住倫敦觀眾的檢驗?形式單調的踢踏舞如何能橕起兩個小時的劇情?
而除了來自倫敦媒體的質疑之聲,《大河之舞》的倫敦之旅同樣一波三折。作為一個主打舞蹈的劇目,舞者無疑是全劇的華彩部分,《大河之舞》一直堅持只選用最優秀的踢踏舞選手,一名踢踏舞者如果能夠登上《大河之舞》的舞臺就已經是舞蹈人生的巔峰,而《大河之舞》的王者無疑是整個踢踏舞界的王者之位,領舞《大河之舞》的踢踏舞者就等同於自動獲得“全世界踢踏舞跳得最好的舞者”這一稱號。而正因為這一位置如此重要,在倫敦巡演前,《大河之舞》愛爾蘭編舞和領舞邁克-弗萊特利,卻因為是否再增加踢踏舞部分而減少其他舞種表演的比重問題一直爭執不下,直到最後一小時,整個團隊還在等待著兩個方案的最後定奪。
導演約翰-麥考根這麼形容當時的情況,“你越來越焦慮,不知道觀眾會更接受哪一個!”這一“選擇困難癥”一直持續到倫敦演出前的最後一個小時,領舞、演出的版本卻依舊難產。“後來我們想通了,《大河之舞》需要呈現的是一部偉大的音樂舞蹈作品,而不是自我沈浸自我驕傲的愛爾蘭文藝專場,這不能只靠某一部分的舞蹈表現,而是各類藝術風格的完美融合,我們不應該為了迎合任何市場的口味而改變藝術的品味“。”導演約翰-麥考根這麼總結到。最後在倫敦首演時,團隊采用了由科林-唐恩擔任舞王。
《大河之舞》在倫敦的演出大獲成功,刻薄的倫敦媒體在首演後紛紛給出了驚嘆式的好評,認為“這是愛爾蘭文化的起飛!”“英國同樣需要這樣的文化品牌!”“一個舞蹈演活了一個國家!”。
由於在倫敦的成功,《大河之舞》迅速接到了來自美國的邀約,在紐約駐演三個月,場場爆滿,並且勇奪“格萊美最佳音樂劇”稱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票房紀錄。時至今日,《大河之舞》獨霸21年全球票房冠軍,親臨現場的世界級明星超過1000位,不乏邁克爾傑克遜、lady gaga、麥當娜、貝克漢姆夫婦等,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舞劇經典之冠。同時,《大河之舞》也造就了“愛爾蘭國禮”地位,不僅伴隨愛爾蘭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也成為每一位出訪愛爾蘭的他國領袖必看劇目。
第三部:
從“中國觀眾看不厭的舞劇”到“中國演出市場十年票房冠軍”!
從1994年誕生到2003年人民大會堂首演,《大河之舞》用了九年時間。作為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創造諸多演出奇跡的舞劇,《大河之舞》首次來華並不是作正式的商業巡演,而是作為愛爾蘭總統訪華的禮物,在人民大會堂為國家領導人進行演出。
此時,《大河之舞》雖然在人民大會堂的演出好評如潮,但那時中國的演出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於高昂的商演成本、大規模多城市連續巡演,演出商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從古典的芭蕾到別出心裁的現代舞,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的國外高端舞劇少之又少,“不接地氣”、“觀眾看不懂”、“文化嚴重隔閡”、“太過於高雅不太接受”,這些因素導致中國演出市場一開始並不看好《大河之舞》。
“那個時候,我們也很猶豫。畢竟中國演出市場纔剛剛有起色,一部完全沒有臺詞的舞劇,還是大家都不熟的踢踏舞,而且講的是比較冷門的愛爾蘭文化和凱爾特精神,到底中國觀眾能不能接受?”《大河之舞》中國發行人九維文化董事長張力剛先生回憶說,“但是後來我們決定必須要做這部舞劇,中國的觀眾應該看到這麼偉大的作品,這是中國對外輸出文化價值應該學習的榜樣,而我們也應該由此創造中國文化進軍世界的大河三步曲!”
緊接著就是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最高品質,九維文化堅持連地板、釘子都從愛爾蘭漂洋過海搬運回國,即便觀眾並無要求也絕不動搖;
為了每一場都呈現出猶如首演的精彩,九維文化對每個劇院詳實的前臺幕後的數據都做了最精細的分析,設計出適合不同舞臺構造的最完美表演方案,給每一個新老劇場裡各個角落的觀眾以最佳觀賞效果;
為了城市之間迅速轉場,裝臺拆臺都像軍事行動一樣井然有序,又像一場沒有觀眾的演出,雅致詩意的完成所有本該慌亂嘈雜的裝拆工作,留下一塵不染的舞臺;
為了舞臺設備全國大規模運輸的安全性,每一個燈光、音響、舞美設備哪怕是一小盒工具欄,都有自己指定的專屬位置,7車40尺集裝箱裝的嚴絲合縫,在任何的長途跋涉中絕無閃失;
為了讓中國觀眾親眼目睹劇目的偉大,九維曾經用40臺暖風機給只有10度的舞臺加溫48小時,因為低於18度是嚴禁表演特技舞蹈動作的;
從2003年在中國市場驚鴻一瞥的《大河之舞》,在2008年重新回到中國,再到2016年的第十次中國站巡演,《大河之舞》在中國走遍了30個城市60多家劇場,成為唯一登上央視春晚的國外舞劇,也成為中國演出市場十年復興歷史中連續十年的票房冠軍得主,更吸引和培養了一大批踢踏舞的粉絲與舞迷,真正融入進中國市場,成為每一年中國觀眾必看經典演出,也成為在中國演出市場中最成功的舞劇,沒有之一。
回顧《大河之舞》20餘年歷史,從“文化污點”到“文化名片”,從“愛爾蘭的自娛自樂”到“世界第一舞劇”,從“中國觀眾看不懂”到“中國市場票房冠軍”,每一次的置疑都緊接著伴隨這一舞劇每一次巨大的成功。
《大河之舞》最偉大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臺偉大的演出,一個傑出的舞劇品牌,它真正演活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讓全世界重新認識和熱愛了愛爾蘭,它也真正代表著一種“大河精神”:激流勇進,永不言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大河之舞官方微博】或微信訂閱號【大眼魚樂】,還能95折購票喲~
大河之舞2016全國巡演時間:
哈爾濱大劇院(2016.12.1—2016.12.4)
吉林省東方大劇院(2016.12.5—2016.12.6)
沈陽盛京大劇院(2016.12.8—2016.12.9)
山東省會大劇院(濟南)(2016.12.11-2016.12.12)
山西保利劇院(太原)(2016.12.14-2016.12.15)
甘肅大劇院(2016.12.17—2016.12.18/20)
青海大劇院(2016.12.21)
成都金色歌劇院(2016.12.23—2016.12.27)
西安索菲特人民劇院(2016.12.29—2016.12.31)
天津大劇院(2017.1.2—2017.1.3)
北京北展劇場(2017.1.5—2017.1.8)
上海大劇院(2017.1.10—2017.1.15)
閩南大戲院(2017.1.17-2017.1.18)
廣州大劇院(2017.1.20—2017.1.21)
澳門威尼斯人大劇院(2017.1.24—2017.2.5)
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