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倒逼市場主體提檔昇級 哈爾濱綠色食品(上海)展銷會五年盤點

黑龍江日報12月27日訊 2012年,為了讓農民增收,讓哈爾濱的綠色農產品『優質更優價』,哈爾濱市用『市場倒逼生產』的『新招式』,『反彈琵琶』,利用到上海辦展會帶領農民走出去,到更廣闊的市場尋找機遇提昇自己,從而實現『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記者通過連續5年對哈爾濱綠色食品(上海)展銷會進行跟蹤采訪發現,這盤走了5年的『棋』,從讓企業了解市場到提昇農產品質量,再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逐漸推動企業提檔昇級。
參展企業已成展會『粉絲』
哈市農委專員徐建說:『全市有80餘家綠色食品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連續五年參加了綠色食品上海展銷會,可以說他們是展會的忠實「粉絲」。』
實際上,哈市最初在上海辦展會時,一些企業和農民合作社並不願意參與,大多都是在各方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來參展。然而五年後,情況卻發生了逆轉,從『硬著頭皮來』,到積極主動報名參與,變化的原因何在?
在黑龍江農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小米、紅豆、花生米等農產品,都穿著『精致的外衣』。記者注意到,展臺上的大米、五谷雜糧等大多數都是750克的小包裝。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當初來上海參展,產品的包裝都很粗放,甚至有的雜糧都是散著賣,價格也不高,市民都說產品好,但賣得卻不理想。後來我們專門做了市場調研,根據上海市民的購買習慣,將以往一袋50斤、100斤的大米,全部換成小包裝,並在此期間不斷加大推介力度,做強品牌,提昇其知名度。以花生為例,以往我們只賣4元/斤,現在價格變成了10元/斤,且供不應求。』
通河縣崇古爾河有機稻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米不僅包裝精美,而且在包裝外面都貼著二維碼標識。合作社理事長盧士銘告訴記者:『我們在和上海的客戶洽談時,他們提出最重要的一條意見就是在我們生產時,要實現全程可追溯。為此,我們合作社專門安裝了物聯網系統,購買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生產流程。同時,我們改變了以往粗放式的生產方式,種植、收割、加工全部提高了標准。現在,不僅在上海有了穩定的客戶群,銷量也逐年提昇。』
提昇產品包裝的『顏值』、提昇生產標准和質量、明確產品研發方向……『走出去』參加展會的農民們,開闊了視野,不再『固步自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交流,見過世面的農民們開始逐漸按照市場需求來進行生產。哈市農委專員徐建說:『參展的農民已不再游離於市場之外,而是根據市場需求有的放矢。可以說綠色食品的旺銷正在倒逼企業提檔昇級。』
豐厚的回報、市場認知度不斷提昇、穩定的客戶群體、逐漸上漲的銷量以及自身的不斷壯大,這些都讓參展的農民成了展會的『死忠粉』。
謀全局助綠色食品提檔昇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上海舉辦綠色食品展會,其深遠意義更在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哈爾濱綠色食品產業提檔昇級。
數據顯示,前四年通過展銷會,哈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簽約額總計232億元,80餘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在上海設立了700多個銷售網點。這意味著,展會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哈爾濱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和市場營銷,更提昇了哈爾濱綠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據介紹,綠色食品上海展銷會已成為促進滬哈貿易深度合作的『催化劑』,通過展會展示了哈爾濱綠色食品的整體形象,打造了一批地方名特優、綠色食品品牌,這些品牌通過展會得到了進一步宣傳和展示。
哈爾濱市副市長張萬平告訴記者:『在上海舉辦展銷會,就是想借助上海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著名國際港口城市的優勢和聯動「長三角」、面向全世界的區位,向國際、國內充分展示哈爾濱豐富的綠色農業資源和具有哈爾濱特色的名優農產品,對打造哈爾濱農產品品牌形象、拓寬農產品銷售市場、增強農業區域競爭能力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據介紹,展會在全方位展示哈爾濱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和優質農副產品的同時,更致力於搭建哈爾濱與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信息交流、產銷對接、項目合作和招商引資平臺,對哈市不斷擴大現代農業成果應用、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此外,在今年上海展銷會期間,哈爾濱綠色食品產業聯盟也正式成立。而該聯盟由哈爾濱20餘家綠色食品龍頭企業牽頭發起,400餘家企業組成。哈市農委專員徐建說:『成立聯盟的想法,也是在展會上提出的,我們希望通過聯盟,讓企業形成合力共同闖市場,為哈市眾多企業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實現信息共享。』今後,該聯盟將配合政府規劃部署走出去,推動展會招商工作;建立哈爾濱綠色食品電子商務平臺,並組織銷售等。
展會影響力持續昇溫
由於展銷會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今年一些新的企業和農民合作社也紛紛加入其中,希望借此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在黑龍江省廣富農產品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的展區前,裡三層外三層地圍滿了上海市民,他們很好奇用玉米面是如何包餃子的?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女士告訴記者:『我們早就知道這個展會,也非常想來,但我們一直沒有合適的產品。今年我們成功對玉米進行了研發,深加工後的玉米面不僅可以包餃子,更可以做各式點心,我們的玉米面可以做80多種面食。』她說:『玉米面的原料就是普通的玉米,經過多道工藝研磨加工後,比沒有加工的玉米面更有彈性、更加精細。』他們的產品不僅受到上海百姓的追捧,並且憑借產品的獨有性,第一次來就簽下了200噸玉米面的訂單。不僅如此,他們還將派駐技術人員到上海,幫助經銷商處理技術上的問題。張女士告訴記者:『我們不僅賺了錢,更實現了技術輸出,今後我們非常有信心擴大在華東地區的市場份額。』
徐建自信地說:『展會讓參與者嘗到了看得見、摸得到的實惠,自然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今年,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地的農產品企業也找到我們,希望能參與其中,可見展會的影響力已經非常廣。』
在今年的展會期間,記者還發現,一些綠色食品企業還帶了許多未上市的新產品,如菇娘乾、即食蜂蜜等。他們希望借展會契機,為產品的市場認可度『探路』。顯然,以往靠上展會做『一錘子買賣』的『老思想』正成為過去式,更多的綠色食品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希望在展會上展示更好的自己,為企業長期發展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