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0日訊(記者王春穎)2016年,我省圍繞年度20萬國標貧困人口減貧任務,按照全省脫貧總體進度安排,將減貧任務分解到全省13個市(地)、73個縣(市、區),省市縣鄉村逐級簽訂責任書,把減貧人數落實到戶到人,實際減少國標貧困人口30萬人,實現469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等重要脫貧指標,重點解決121個貧困村和6個非貧困村涉及13.5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面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基本辦學條件,每個貧困縣增加300萬元改薄資金;優先實施貧困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350個貧困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加強貧困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已在350個貧困村開工改造12650戶危房,每戶增加2500元補助;優先實施貧困縣公路建設項目,安排貧困縣普通國省道改造667公裡、農村公路2317公裡;完成317個貧困村文化廣場建設和文化活動室設備配置。
建立健全精准扶貧工作機制。精准據實識別,2015年全省歷時4個月,對所有行政村逐戶逐人進行再識別、再核查、再認定,共識別出國標貧困人口42.3萬戶、101.8萬人,據國家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我省貧困人口識別精准度為98.88%。精准分析貧因,國標貧困人口主要致貧原因中,因病致貧、因災致、因缺少資金致貧、因學致貧、因缺少勞動力致貧分別佔貧困戶總數的48%、15.3%、10%、2.2%和5%。精准分類施策,針對不同致貧原因,分類制定產業帶動、轉移就業、教育支持、社會保障兜底等脫貧對策,實現對所有貧困人口扶持措施全覆蓋。精准動態調整,對貧困人口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進行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建立退出核查機制,全省組成由廳級乾部帶隊的14個退出核查組,省市核查人員300餘人,對貧困縣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退出工作開展核查,把好脫貧攻堅的最後一道關口。
紮實推進五大脫貧攻堅行動。一是推進產業增收脫貧行動,結合發展現代農業抓新型主體帶動,目前全省國貧縣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99萬個,帶動貧困戶12.97萬戶;二是推進轉移就業脫貧行動,深入推進『百社千企萬人』和農民『雙創』就業行動,目前已培訓特色種養技術、農村電商等23萬人次,致富帶頭人3.6萬人次,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7.5萬人;三是推進教育扶智脫貧行動,擴大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范圍,20個國貧縣受益農村戶籍學生達到33萬人;四是推進金融扶持脫貧行動,全面推開扶貧小額貸款及扶貧再貸款,目前全省有43個市、縣建立風險補償金4.9億元,已為扶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發放各類低息扶貧貸款20.9億元,受益貧困戶36244戶;五是推進社保政策兜底脫貧行動,在全國率先啟動健康扶貧工程,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及大病保險全覆蓋,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補貼,率先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制度,把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貧困人口因貧看不起病問題得到解決。
著力構建脫貧攻堅保障體系。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市縣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市、縣扶貧機構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比2015年增長26%和58%;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統籌資金支持脫貧攻堅工作,2015年省級投入貧困縣資金68.8億元,其中省本級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億元;完善政策支橕體系,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明確69個中、省直部門和有關單位扶貧責任,目前已經出臺了健康扶貧、教育扶貧、農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貧、水利扶貧等重要政策;壯大社會幫扶力量,現職省級領導包聯20個國貧縣,市領導包縣聯戶,縣(市)領導包鄉、聯村包戶,包縣省級領導先後80多次到貧困縣調研考察,實地調研300多個貧困村,走訪近千戶貧困家庭。
目前,選派定點駐村工作隊6233個、駐村乾部48396人、第一書記3484人,落實幫扶責任人11.4萬人,直接投入8.67億元,組織實施項目4680個;幫助引進資金4.36億元,引進項目617個、技術380項。開展『百企幫百村聯萬戶』精准扶貧行動,全省參與扶貧的公有和非公企業1581家、軍警部隊各單位2479個、社會組織2003個、各界人士1.47萬人,實施項目984個,資助貧困戶4.3萬戶、貧困學生1.1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