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惠民活動現場。
黑龍江日報1月19日訊 近年來,阿城區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緊緊圍繞全區工作大局,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著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不斷開創城市建設新局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突出思想內涵
據了解,由區委區政府主導編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少年讀本》,在全區4.6萬青少年中激發起強烈的共鳴;開展了『阿城現象·情暖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活動,組織全區各黨(工)委報送展現此項活動主題的好人32人,征集並評選出100條優秀微心語在政府網站、阿城發布微博平臺、百度阿城貼吧等進行展示。充分發揮公益廣告、道德講堂、道德模范、阿城好人和阿城版畫、連環畫等宣傳載體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多層次推進機制,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群眾便於參與的平臺,將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的工作、生活及社會活動之中。組織開展『踐行價值觀,共築中國夢』的惠民群眾廣場文化演出、『踐行核心價值觀——講述我們身邊的故事』文藝作品有獎征集等立體式宣傳教育活動。在旅游線沿途設置了多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牌,既鼓舞了市民的信心,又展示了阿城的美麗。
倡導奉獻社會
據了解,阿城區組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衛生、法律、科技、文化、心理健康等千名志願者組成十支專項志願服務隊進村屯,積極開展『攜手同走小康路』主題志願服務扶貧活動,擴大志願服務工作領域和覆蓋范圍。組織全區各機關單位、文明單位開展了『紅燈記』文明交通引導志願服務活動,有153名志願者參與,發放文明交通、創建文明城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總書記重要講話宣傳標語口號等4類宣傳單13000份。在街道社區持續開展『三關愛』、鄰裡守望、文明勸導等志願服務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精神。開展『德禮滿阿城』文明禮儀引導活動,在城區三條主要大街設置固定志願服務崗4處,志願者統一著裝、按時上崗,在夏秋兩季免費提供礦泉水,發放宣傳單。還積極響應開展了『志願服務暖冰城』公益行動,引領廣大市民群眾要樹立『城市主人翁』精神,主動慰問奮戰在一線的環衛工人、交警等工作者,為他們提供取暖場所、送上一杯熱水等便利服務。社區居民、臨街商戶、高校學生都以不同形式廣泛參與到活動當中。『通過參加志願活動,既幫助了有困難的人,還能陶冶情操,提昇自身素質,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哈爾濱科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代佳雨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弘揚傳統文化
據介紹,阿城區充分發揮『春節』『元宵』『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載體作用,深入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內涵,通過開展民俗展示、體育健身、歌舞表演、燈謎燈會、美術攝影、緬懷先賢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喜慶熱烈、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不斷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為重點,組織開展對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走訪慰問等活動,讓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並進一步組織動員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利用『道德講堂』、『市民學校』等平臺開展主題巡演巡講活動,弘揚傳統美德、傳播文明風尚、傳遞正能量。針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困難家庭開展送溫暖、送健康等活動,為他們提供送餐做飯、打掃衛生、代購代繳、陪同就醫等志願服務,並通過慈善援助和社會捐助等方式為他們籌措必要生活物資,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健康狀況信息檔案,為孤寡老人、殘疾人提供義診和保健諮詢志願服務。孤寡老人王桂清多年來獨自一人生活,但她卻一點也不感到孤獨,『有愛心的志願者們平時總來看我,為我收拾屋子,做可口的飯菜,每逢年節還給我送來好多禮物。有了這些孩子的陪伴,感覺老幸福了。』
打造整潔城市
通過『清淨美』活動進一步美化社區環境、優化社區服務和秩序,推動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管理機制,改變居民生活習慣,建設和諧人際關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利用新聞媒體、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廣泛宣傳開展『清樓道、淨庭院、美社區』活動的意義和目標,並利用區電視臺《創城進行時》欄目對開展此次活動中的優秀、特色做法進行宣傳推廣。動員全區文明單位、志願者隊伍、愛心團體、文化團體都積極參與到此項活動中來,發揮他們的各自優勢,利用義務勞動、獻愛心、文體活動等多種形式豐富此次活動內容。通過各街道上報的社區、樓院和樓道信息,掌握實際情況,全區參加此次活動的社區達到40個,庭院138個,樓道1868個。根據不同社區、庭院和樓道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活動,不求千篇一律,各社區、庭院和樓道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打造乾淨整潔的特色社區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會定期組織志願者活動,為社會奉獻愛心,傳遞正能量。』阿城區西環路社區主任曲淑華欣慰地說。
培育文明鄉風
為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經區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阿城區2016年度文明鄉風培育工程實施方案》,以『兩培育一傳承』三大行動為切入點,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以農村組織開展『三最一美一典型』(最美兒媳、最美公婆、最美家庭、美麗農家、踐行村規民約典型人物)評選活動和『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為載體,豐富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文藝志願者進農村、送文化、結對子搭建平臺,深入村鎮開展具有地方特色、鄉風濃郁的文藝演出,豐富了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開展了農村環境整治『百日會戰』行動,以『鎮區治亂、中心村治髒、自然屯治差』為重點,全面整治『八亂』,打造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環境。
『我們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正在紮實穩健地推進,在全區初步形成傳播文明風尚、弘揚傳統文化、凝聚道德力量的社會新風,並以文明之風促進城市發展,促進時代進步。』阿城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