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搜 索
『優質優價』前景可期
2017-01-22 11:28:41 來源:  作者:  曹忠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種植鮮食玉米平均每畝收益1200元,比普通大田玉米淨收入至少提高450元!』在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分組討論時,范大偉代表算的一筆賬,引起了其他代表的共鳴。『高端的水果玉米、牛奶玉米,收入至少是普通大田玉米的三倍。』『同一塊土地,因為選擇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價值。』代表們說起農業,都離不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中心。

  正如尹承雲代表所說,龍江有這麼好的土地資源和生態優勢,理應大力發展優質特色作物,賣出好價錢。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一環,也是問題倒逼下的客觀要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越來越向高端化、品牌化、差異化方向發展,滿足這種不斷變化的多層次需要成為新趨勢。2016年前9個月,我省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同比增長80.29%,增幅全國第一。其中,就有很多高品質綠色農產品通過快遞走向全國人民的餐桌。『優質優價』的前景可見一斑。

  農業供給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機制來決定,但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政府的作用必須發揮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面向市場調整種植結構,蔬菜、瓜果、鮮食玉米、馬鈴薯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萬畝。』調結構的方向已經明確,路徑也已經清晰。從單純追求數量的動力機制,過渡到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道路並不平坦。對此,有的代表認為關鍵的環節是:要打破農民慣性思維,增強農民『改』的意識和面向市場的意識。在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的大勢面前,還需有關部門向農民把我省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因正在發生變化講清楚,把早改早主動、早改早受益的道理講透徹。同時,做好培訓和典型推廣,讓農民會改願意改。

  把『賣得好』擺到突出位置,進而靠『賣得好』帶動倒逼『種得更好』,『優質優價』前景可期。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聚焦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