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3日訊(記者 張雋珊)23日,哈市第十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正式開幕。市人大代表徐建華提出建議,既要『養老』,又要『用老』,讓『老有所用』創造新形勢下人力資源新優勢。

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徐建華。東北網記者 張雋珊 攝
徐建華提出,國家明確了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基本權利、各級政府和社會的責任,特別規定了國家要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創造條件,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鼓勵老年人在資源和量力的情況下,從事傳授文化和科技知識,提供諮詢服務、依法參與科技開發和應用等八類社會服務,並從法律上保護老年人參與勞動的合法收入,把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等。但在執行過程中仍存在沒有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放到戰略高度,在觀念上存在將老年人視為包袱和負擔、過渡誇大人口老齡化的影響等誤區;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將重心放在了老年人的『養』上,而對老年人的『用』上關注不夠;缺乏相關的配套措施,導致老年人就業難以實現等問題。
徐建華表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也在不斷提高,一個新的名詞『老有所為』也隨之產生了。老年人退出勞動崗位後,願意用自己長年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繼續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是老年人本能的要求和願望,在社會上也有廣泛共識。如何發揮退休老人的正能量,讓』老有所為』成為又一種養老方式,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求。這是人口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之時必須應對的重要課題。志願服務是老年人參與社會的重要方式,也是老年人的心願。在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中如何充分發揮老年人的積極作用,讓』老有所為』成為發展經濟的動力而非負擔,這一課題在今天顯得尤為急迫,發揮老年人作用和青年就業不矛盾。研究老齡問題,不僅單純研究退休時間,還應包括老年人再就業。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但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而且還是經濟發展的助力器。
徐建華建議,開拓老年人就業市場,建立老年人力資源信息平臺,特別要開發出一些適應老年人的就業崗位。一是家政服務,包括家務勞動,輔導孩子學習等。二是技術和諮詢服務,利用老年人長期積累的知識、經驗、技術、人際關系等可從事管理、科技、設計工作,或給決策層提出合理化建議,提供技術援助等。三是公益服務,社區組織可給符合條件的社區老年人提供維護社會治安,疏導交通秩序,調解民事糾紛,普法教育等服務社會的崗位。四是教育培訓服務,發揮老年人積累的經驗和愛好等優勢,傳幫帶,教書育人,幫助青年人成長。對那些業務領域做出重要貢獻、身體健康且有意願的老科學家、老專家、老學者、老教授設立延聘崗位或返聘制度,保留其事業平臺,讓其充分發揮餘熱,讓那些已達退休年齡且身體健康的老年人根據單位需求返聘到適應的崗位。
此外,要放寬就業崗位年齡限制,有些崗位並不存在特殊要求,而且隨著信息化和高科技的發展,一些崗位的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老年人也能完全勝任。建立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制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承認老年人勞動中應該有的勞動關系,降低單位和老年人用工和就業的風險,保障老年人終身教育和再就業的權利。徐建華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免費職業培訓,保證老年人就業崗位相關待遇,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放到戰略高度,對老年人在『用』字上下功夫,探索老齡化社會人力資源開發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