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3日訊(胡勝龍 記者遲亦達)近日,記著從雙城安監部門獲悉,今年農歷春節和到宵節期間,煙花總體銷售量同往年相比減少近3成左右,除了安監部門加強煙花爆竹等危險品的銷售管控外,市民的購買意願和燃放熱情也大幅降低。

鞭炮市場售賣的各種煙花。遲亦達攝
近年來,安監部門出重拳打擊非法假冒煙花爆竹攤點商販,規范銷售渠道,嚴格審核煙花爆竹零售商的銷售資質,將偽劣假冒、違規、超規煙花爆竹拒之渠道門外,讓市民購買到安全放心的煙花爆竹產品。通過電視臺播報節日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注意事項,雙城區文明辦又發出保護環境少放煙花爆竹的倡議書。據統計,節日期間雙城區安監部門共取締非法銷售攤點69處,整體銷售量降低3成左右。

小區內燃放後的鞭炮。遲亦達 攝
據了解,冬季霧霾災害更為突出,這大大降低了市民購買燃放煙花爆竹的熱情。市民王大爺告訴記者,這空氣質量越來越不好,我們再放點鞭炮,給空氣添添料,我們還活不活了!反正我們家沒買。不僅我們家沒買,我們家的親戚也基本沒怎麼買。據市民趙文禮介紹,自家的小孫子今年3歲了,剛出生那年,正趕上那年春節,受燃放鞭炮影響,凌晨4點孩子纔睡著。第二天就生病了,到醫院說孩子受到了驚嚇。今年春節到正月十五,煙花爆竹沒響幾聲,孩子睡得可踏實了。
中國人在年節等重要節假日燃放煙花爆竹是一種習俗的傳承,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延續。但隨著人們對安全意識、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這個風俗習慣也逐漸在淡化,安靜過節、團圓過節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和品味。現在的微信朋友圈,朋友們曬的更多的是節日的美食和親戚朋友聚會的場面,也有燃放煙花爆竹的場面,但相比之下就少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