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談修改教材 這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與傳承
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1月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有媒體報道,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八年抗戰』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十四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准確體現。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
日前,針對『十四年抗戰』概念進教材一事,記者采訪了黑河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姜麗萍。姜麗萍院長對記者說,中國近現代史教學是大專院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姜麗萍介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15年修訂版)對抗戰歷史的表述為『八年抗戰』為局部抗戰,『十四年抗戰』為全面抗戰,和剛下發的文件並不衝突。姜院長介紹,以前在授課時,教材都是『八年抗戰』的提法,但他們在實際教學中都會告訴學生,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有14年的歷史,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這段歷史,他們將歷史課堂搬到紀念展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地,開展生動的實踐教學。比如在黑龍江公園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馬佔山的肖像前,教師將江橋抗戰打響了中國武裝抗日的第一槍這段歷史講給同學們。
姜麗萍說,黑龍江是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史的戰跡地,黑河有豐富的史料資源,在教學中,他們將十四年抗戰史普及給學生,現在,『十四年抗戰』概念要落實到教材中,作為教師,她很激動,可以名正言順的對學生講,東北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全國抗日戰爭的開端,他們將按照要求,將十四年抗戰史更好的傳承下去。
姜麗萍告訴記者,去年,黑河學院中蘇抗戰歷史紀念館正式揭牌,同時也是黑河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基地,展館圖集內容共分為日軍侵華、東北抗聯、蘇軍出兵、展館歷程四個部分。展示文物達4000餘件,對抗戰歷史,特別是中蘇共同抗戰歷史進行了詳細說明。在今後的教學中,他們將繼續通過進展館、紀念館、戰跡地等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將『十四年抗戰』概念傳承,以物為證,以史為鑒,傳播歷史,傳承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