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通河縣
搜 索
通河經濟增速實現突破 七項經濟指標位列哈爾濱縣市前茅
2017-03-23 09:09:1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張肖 潘宏宇 劉柏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23日訊 通河縣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位列哈爾濱所轄9縣(市)的首位,縣域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第三產業增加值、稅收收入的增長率和新建入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位列第2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增長率位列第4名。

  哈爾濱市日前發布的9縣(市)2016年度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監測結果顯示,在9個大項經濟指標中,通河縣逆勢前行,7個主要經濟指標在9縣(市)中名列前茅。

  在過去的一年,通河縣四個班子同心協力、勵精圖治,廣大乾部群眾攻堅克難、真抓實乾,在轉型昇級上想對策,在綠色發展上做文章,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全縣經濟增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在明顯提昇,經濟運行整體趨勢呈現出經濟增長加快、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發展環境趨優等一系列向好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通河縣工業發展成果顯著。通河榮獲全省唯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以來,有10個循環經濟項目開工建設;該縣工業園區初具規模並晉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累計引進產業項目57個,總投資近百億元。

  此外,通河縣的綠色農業持續壯大,『通河大米』成為國家知名地理標志品牌;林下經濟突飛猛進,2016年產值近16億元;旅游產業孕育生機,鏵子山滑雪場建成並投入使用,烏龍國際狩獵場也將對外開放,以登山、漂流、游湖、滑雪、狩獵為主的休閑旅游產業取得實質性進展。

  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美麗鄉村建設亮點紛呈,脫貧攻堅取得實效,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人民幸福指數日臻提昇。先後獲得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等殊榮。

  『以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縣建設為統領,持力轉型昇級,聚力綠色發展,堅持生態立縣,深入實施綠色經濟「四大發展戰略」,全面從嚴治黨,深化黨的建設,努力把通河建設成為「循環經濟示范縣、綠色經濟先導縣、休閑旅游聞名縣、健康養老優選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這是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通河縣第十五次黨代會上確立的今後五年通河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

  『5年內,縣域生產總值翻一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翻一番;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招商引資項目數量翻一番;旅游養老產業收入翻三番;林下經濟產值翻三番。』這是縣委書記劉長河在黨代會上提出的要求。

  今年是通河縣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通河縣提出,今年全縣主要預期指標是:縣域生產總值82.5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同比增長10%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同比增長11%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4%。

  新的一年,通河縣將招商引智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以產業項目為牽動,狠抓產業轉型昇級,力爭生態工業、現代農業和旅游養老三大產業實現『三大突破』。

  在生態工業方面,通河縣將重點推動殼氏唯稻殼日用品等25個在談項目簽約;加速辰能生物質發電等6個已簽項目落地;加快廣通石英砂制品等5個在建項目進度;力促華利糧食倉儲等10個企業投產運營。

  在現代農業方面,今年將加快總投資25.4億元的東部提水灌區、二甲溝水庫、松乾堤防等大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發展5萬畝以上水稻聯合社6個,綠色、有機水稻認證面積達到50萬畝;搭建綠色、有機農產品溯源平臺,新建『互聯網+農業』示范基地5個。將建設林下種植養殖基地20個,大果榛子種植面積發展到5萬畝,食用菌栽培發展到2億袋,靈芝、人參等其它林下種植面積發展到2萬畝,林下雞等林禽養殖達到30萬只,林下豬等林畜養殖達到5萬頭。

  在旅游養老產業方面,今年將新建縣游客諮詢中心、鏵子山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力促鏵子山水晶宮、小火車、國學教育養生基地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鏵子山景區爭創國家AAAA級;加快影視基地、自駕車營地、航空小鎮、游艇碼頭等一批特色旅游項目落地。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