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清明時節,正是稻農忙著播種育苗的時候。面對不斷變化的糧食市場,今年的田怎麼種?種什麼?近日記者走進了延壽縣延河鎮新發村一探究竟。
新發村位於螞蜒河畔,村內8800餘畝地有一半是水田。鄰村東明村是個朝鮮族村,村民大都舉家到國外打工,因此該村6000多畝水田基本上流轉到新發村村民手中。由於耕地較多,新發村是名符其實的水稻生產大村。
『在村裡的號召下和種田大戶的帶動下,今年村民們正試著擺脫常規種植,用新技術種出優良稻米,最終實現增產和增收。』談起今年春耕生產的新情況,村支書劉利軍告訴記者。
為了種出更優質的稻米,今年新發村村民更多地引進了生長期更長的長粒香型水稻品種。但由於積溫的原因,種植這些新品種常會出現『優質上不來,上來不優質』的現象。
為了克服積溫的劣勢,在劉利軍積極運作下,新發村引進了比較成熟的有機覆膜水稻種植技術,種植200畝有機水稻,並且村民們與一家有機水稻銷售商以每公斤5元錢的價格簽訂了銷售訂單。
覆膜水稻種植技術就是在水稻插秧的同時在水田上覆上一層塑料薄膜,不但可以防止田裡雜草的生長,摒除除草劑的使用,並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肥,實現有機種植。稻田覆膜還能有效提高地溫並延長水稻增長期。『今年看看這種技術的最終效果。如果效果好,村裡明年將號召村民大面積推廣它。』劉利軍說。
正當劉利軍為引進有機水稻覆膜技術而忙碌著的時候,村裡的萬新農業開發專業水稻種植合作社的理事長於海龍也未閑著,他為購進一臺水稻缽體擺栽機而奔波。
水稻缽體擺栽也是新近發明的一種水稻種植新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可以實現提前育苗、大苗齡擺栽、縮短緩苗時間、充分利用有效積溫,可達到省種、省肥和增產、增收的多重目標。但由於缽體擺栽機等相關機械設備價格比較昂貴,該技術沒能大面積推廣。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於海龍此前已訂購了一臺價值50多萬元的缽體擺栽機,這兩天機械就會運到村裡來。有了這臺機械和其相關的技術支持,合作社3200餘畝水田今年將種植從五常引進的一個長粒香型水稻新品種。於海龍打算馬上就播種育苗,這比水稻常規種植方法要提前10天左右。
新發村的稻農正在向優質稻米的方向准備著今年的耕種。在玉米價格下跌的大背景下,村裡4000多畝的旱田出路何在?劉利軍告訴記者,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已經與尚志市的一家奶牛養殖企業簽訂了玉米青儲銷售訂單。全村將有2000畝旱田為這家養殖企業種植高稞青儲玉米。
目前,新發村種旱田的村民有的已經買回了適合青儲的玉米種子和化肥等生產資料。『5月份就可以播種,預計夏天的時候我們就有大筆回頭錢了。』村民們對此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