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3月14日電(汪曉濤)賓縣是哈爾濱東部半小時經濟圈內重要衛星城,是黑龍江省六條文明帶的重要支點。近年來,賓縣堅持補齊民生短板,共享發展成果的原則,采取一系列措施連續實施惠民工程,真金白銀投入,讓一張張『民生大單』變成實實在在的『民生大餐』、『民生套餐』。
『捨得民生投入,我們豁出去了』。什麼叫重視民生?願意拿出真金白銀,給老百姓真辦事、辦實事,這纔是真實在的重視民生。2011年至今,賓縣政府累計民生支出102億元,佔全縣財政支出的71%。完成縣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全面改善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條件;實施二龍湖水源地永久性保護,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498處,有效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昇級改造農村橋涵180座、通鄉通村公路158公裡,順利推進哈佳鐵路、木蘭松花江公路大橋等省市重大項目,城鄉道路更加順暢;持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改造老舊物業小區110個、農村泥草房和危房3.6萬戶,建設保障性住房451套,讓群眾住得更加舒心。著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縣一中、縣職教中心易址新建,完成45所標准化學校建設和8所薄弱學校昇級改造,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全面提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成中醫院和9所鄉鎮衛生院新建改造工程,積極推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解決。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完成縣體育場和36個村級文化廣場建設,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著力提昇社會保障能力,發放城鄉居民養老、社會養老等各類養老保險金26.6億元,城鄉低保、五保、優撫和專項救助金4.8億元,新農合補償款6.9億元,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
同時,賓縣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著力點,堅持科學規劃,城鄉互動,實現老百姓安居樂業。拉伸城市框架,城區面積擴大到24平方公裡,開發商服住宅511萬平方米,現代新城初具規模。實施『五化』工程,推進賓州西大街、賓糖路等162條街路建設,安裝路燈600盞,新增綠地4500平方米,實施公路客運站新建、休閑廣場和以哲公園昇級改造等工程,城市形象逐步提昇,群眾歸屬感持續增強。加強城市管理,加大保潔投入,實施市場經營、交通秩序等八項專項整治行動,亂堆亂倒、亂停亂放等現象明顯改觀。統籌推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賓西鎮被評為國家級建制鎮示范試點鎮,友聯村被評為國家首批美麗鄉村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獲得『省級文明縣』殊榮。
『打造美麗鄉村,我們農村也有大變化。』生活富裕了、街道村莊整潔了、文化生活豐富了,鄰裡之間越來越和睦,小日子越過越舒心……這是賓縣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近年來精神文明建設帶來的新變化、大變化。2016年8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賓縣作為交流會的分會場。近年來,賓縣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從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入手,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1億元,新建和改造橋梁166座;新建農村飲水工程89處,解決了3.7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大力實施就醫保障工程,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建設;改造農村泥草房和危房2854戶,發放廉租房補貼640萬元;依托鄉鎮中心小學,建成17個鄉村學校少年宮,為農村學生增長知識、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創造了條件、搭建了平臺。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打造市級示范村6個,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0個,省級生態村40個,建設文化廣場22個、文化禮堂22個、文化中心戶22個、農家書屋143個。創建文明家庭近1萬戶,評選好公婆、好兒媳1000餘人、十星級文明戶13000餘戶、文明鎮5個、文明村12個。積極推進『一圖兩榜』建設。開展『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宣傳活動,共制作宣傳牌3000多個、工地圍擋300多塊,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道路19條、主題廣場20個,營造了濃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氛圍。 『善行義舉榜』和『身邊好人榜』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為各類道德模范提供了展示平臺。
文化建設是美麗農村建設的靈魂。為營造濃厚文化氛圍,賓縣積極開展群眾性系列文化活動。投資842萬元,先後建立鄉鎮綜合文化站17個。建設全民健身工程17處、籃球場地36處,其中投資50萬元,建設兩個燈光籃球場地。投資200餘萬元,更新修繕了143個村文化活動室,增加各類圖書共計15萬餘冊,極大地提高了農村文化陣地的服務功能。結合『魅力賓縣·百姓舞臺』文化演出季,打造『咱家門口唱大戲』、『農民大舞臺』等農村文化品牌,舉辦『全民健身日健身魅力展示』、『廣場健身舞匯演』、『我們的中國夢·文化志願服務基層行』等主題活動60餘場。全縣現有12個文化群體常年活動在村屯,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比賽20餘場,放映電影600餘場,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堅持出精品、創品牌,全力打造農民畫、柳編等一批鄉村文化品牌。鼓勵和扶持農村文藝精品創作,通過文藝家采風、原創鄉土作品評選、農民畫展覽等形式,支持廣大文藝愛好者和文藝骨乾創作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生活的文學藝術作品。
『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絕不不含糊』。賓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縣委、縣政府的『一號工程』,堅持高位推進,抓住關鍵,精准發力,推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該縣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摸底排查,摸清了貧困底數,對3998戶貧困戶、9060名貧困人口逐個建檔立卡,實現了標准統一、檔案齊全的規范管理。采取了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發展產業脫貧、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脫貧、勞動力轉移脫貧、財政金融扶持脫貧、教育救助脫貧和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取得明顯成效。調動了社會各界扶貧的積極性,黨員乾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共同參與精准扶貧,形成了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大扶貧格局。建立了完善的脫貧保障機制,成立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出臺相關文件和工作方案,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保障。特別是我們的扶貧工作順利通過了中辦、國辦和國家扶貧辦的檢查驗收,並獲得較高評價。今年的扶貧工作,賓縣將從三個方面精准發力。
精准管理。貧困識別、監測、退出等環節都要體現精准要求,要經得起歷史和群眾檢驗。我們將在建檔立卡基礎上,定期開展『回頭看』,及時查遺補漏、糾偏扶正,確保真正的貧困人口一個不漏下,非貧困人口一個也不納入。嚴格落實貧困退出實施辦法,堅持時間服從質量,嚴格標准和程序,幫助貧困戶算清收入帳,使精准脫貧到戶到人,逐戶銷號、逐人退出。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一經查實,嚴肅追責。精准幫扶。整合部門和行業資源,聯合發改、財政、人社、農業、水務等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聚焦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緊緊圍繞精准扶貧和精准脫貧精准發力、形成合力。加強對社會力量的有效動員和積極引導,在精准幫扶、資源投入上拓展空間,在引資注資、發展產業等『造血式』扶貧上加大力度。紮實推進定點駐村幫扶工作,第一書記和駐村乾部要真正沈下身子,掌握工作方法,切實幫助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精准措施。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的放矢精准落實幫扶措施。賓縣根據致貧原因精准施策:『對於有資源有勞動能力但無門路的,可以通過生產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對於因學致貧的,要加大對貧困戶子女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和接受高等教育的資助力度,搞好教育扶持脫貧;對於因病致貧的,要嚴格落實各種醫療優惠政策,實施醫療救助脫貧;對於喪失勞動能力的,要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做到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