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3日 (記者 遲亦達)近日,記者走進阿城區阿什河街城建村的智能化浸種催芽基地。一排排標准化催芽箱整齊有序,社員們正在周圍緊張的忙碌,農業部門的質控專家在現場邊看邊指導,從催芽到水稻成熟,他們將自始至終參與到到整個生產過程中。
連日來,農民陸續送來的水稻種子已經被裝入紅色的網袋,並碼成井字垛擺放到催芽箱裡,每個袋子上都張貼著標簽,署明是誰家送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七天以後,種子將會露白,當又齊又壯的芽種冒出一毫米左右的時候,農民們就可以按照袋子上的『身份證』把自己放在這兒寄存的稻種運回家了。
過去,農民們都是單打獨斗,自己在家催芽,長短不一,導致產量也忽高忽低,2014年金水河農業加入位於阿什河街城建村的金京稻米專業合作社後,大伙兒擰成一股繩兒,實行團隊合作發展。
據介紹,金水河農業成立之初就投資3500萬,與城建村水稻催芽基地達成協議,獲得了20萬平方米基地14年的使用權,全面開展現代化水稻產業園區樣板田建設。而引導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昇產業豐厚度,實現特色化發展則依仗於該區對農產品加工業政策上的扶持和服務上的強化。
為提高種植標准,從備春耕開始,阿城區農技專家們就參與到生產的各個環節,手把手坐鎮指導,全程為作物保駕護航。從催芽、播種到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無論農民有啥疑問,專家們都不遺餘力地給大家解答,幫忙解決。
在農產品安全方面,區農業部門全程質控,從土壤到籽實無一遺漏,作物的大事小情全都一一備案。用農民的話說,專家指導咱種田,靠的是科技,科技就是生產力。政府的舉措讓農民有了闖勁。
據悉,今年阿城區將著力狠抓規劃引導、綠色生產、精深加工、主體培育、市場營銷、社會服務,循環發展、政策支持等八項重點工作,全面提昇農副產品產業供給規模、質量和效益,加快促進阿城優質農產品產業提檔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