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巴彥縣
搜 索
巴彥縣召開經濟暨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
2017-04-14 08:51:13 來源:中國哈爾濱政府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4月12日,巴彥縣經濟暨優化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在縣人民會堂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縣委十六次黨代會和縣十七屆一次人代會精神,紮實推進巴彥縣2017年農業農村、招商引資、優化發展環境和經濟運行工作,動員全縣上下迅速行動起來,搶前抓早落實,強化措施推進,確保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湯繼福主持會議。

  縣四個班子領導,縣直各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主管負責人,中省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主管領導及各村支部書記,全縣重點企業和招商企業負責人,全縣審批執法服務部門中層乾部代表。同時,還邀請了部分人大常委、政協常委、黨風巡視員和老乾部參加了會議。

  會上,副縣長崔玉國宣讀《巴彥縣2017年招商引資工作方案》並對全縣工交和招商等經濟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副縣長譚麗穎對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縣委常委、紀委書記何廣銘通報了優化發展環境典型案例;縣委副書記俞立東宣讀了《關於在全縣開展優化發展環境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國土資源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審批中心、發展和改革局及興隆鎮政府分別作了表態發言。

  縣委副書記、縣長董紹濤在講話時指出:當前,巴彥縣正處於轉型發展、爬坡過坎的攻堅期,更是乘勢而上、大有作為的窗口期。站在這一新的歷史起點,縣委、縣政府要做到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就必須對新形勢下我們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面臨的困難和差距以及努力的方向、重點和發展方式,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准確的把握,切實增強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董紹濤強調:今後一個時期,巴彥縣經濟發展思路確定為:借助外力,激發內力,以發展循環農業為主線,做大做強基礎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叫響『生態有機巴彥』和『品牌巴彥』。借助外力:主要是借鑒新的發展理念引入域外資金、產業和項目,爭取國家、省市各方面的支持;激發內力:主要是明晰思路、創新理念、提昇能力和激發工作熱情;做大做強基礎產業:就是做好現有的文章,打造四大產業鏈;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就是做好無中生有的文章,用產業的理念,而不是企業的理念去謀劃、建設對巴彥稅收、就業等具有強大拉動力的新興產業;生態有機:是指域內生產的所有農副產品,包括玉米、大豆、豬肉、雜糧和果蔬及其深加工產品,都要向生態、有機方向發展。品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軟品牌,比如抗聯文化、書畫之鄉、皇後村、北方民族博物館等都要進行科學、系統有效的包裝、宣傳和利用。另一個是硬品牌。比如,『巴彥豬』、『巴彥豆』等,都要打的出、叫的響、有市場。

  縣委書記何憲光在講話時就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講了三個方面,那就是人的問題,產業的問題,發展環境的問題。具體說,是『三多兩少一不足』。『三多』:一是歷史遺留問題多。二是基礎設施欠賬多。三是財政供養人口多。『兩少』:一是具有拉動力的產業項目少。二是地方收入少。『一不足』:就是在解放思想,乾事創業的意識和態度上還有不足。

  何憲光要求:在下步工作中,第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提高對產業項目建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圍繞縣委確定的『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玉米、大豆、生豬、皮草四大產業鏈條』來研究項目,謀劃項目。同時要圍繞促進就業來謀劃和選擇項目,既要選擇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也要選擇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項目,努力增加巴彥本地就業機會,甚至吸引外來勞動力和人口進入,這纔是巴彥發展的表現,同時也是發展的後勁。要把巴彥的文化底蘊挖掘好,發揮好,要在文化旅游產業上下功夫,把文化和區位優勢結合起來,在發展現代農業觀光游,民俗游、沿江生態游上做文章。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和銜接,了解相關政策和資金投向,及早謀劃,提高爭取項目和資金的能力。同時,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通過招商加快全縣的項目建設進程。第二,要優化發展環境。一是要著力解決審批難、審批慢等問題。二是要堅決保證政令暢通。三是要規范執法行為。要規范執法活動,堅決治理『涉企五亂』即亂收費、亂檢查、亂插手、亂罰款、亂攤派的問題。紀檢監察部門要把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案件作為今年工作重點,堅決打擊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四要凝聚發展合力。第三,要強化組織保障。沒有好的選人用人導向,沒有好的精神狀態,沒有好的乾部隊伍,經濟工作包括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抓好。這些是縣委的責任,也是影響社會風氣和乾部作風的關鍵。縣委將進一步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只要你真乾事,沒私心,那麼縣委就為你橕腰。各部門在中層乾部輪崗和提拔上,也要按照縣委的用人導向選人用人,充分調動和激發乾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創城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