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香坊區
搜 索
適應新常態 全面提昇法治哈爾濱市香坊建設實效性
2017-04-17 18:0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7日訊(李秋白 吳昌林 記者遲亦達)近日,記者從哈爾濱市香坊區委、區政府獲悉,香坊區委、區政府從工作方法、載體手段、重點對象等方面入手,抓細、抓實,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讓群眾在法治建設實效中,提昇獲得感,助力推進『四區』建設發展。

  開啟移動政務新模式開創城市管理執法新篇章

  據介紹,2014年,經國家住建部和科技部批准,香坊區作為黑龍江省唯一試點城區,列入國家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區平臺功能研發上,香坊區委、區政府注重頂層設計,將智慧城區功能定位與法治政府建設緊密聯系,旨在提昇城管執法效率,有效破解路面井蓋破損丟失、亂貼亂畫、流動經營商販、違章建築等城市管理頑疾。譬如在傳統城市管理模式中,香坊區配有700多個監控探頭,近160名網格員對城市管理中出現的系列問題進行監控、受理、派遣和處理,各職能部門單靠人力巡邏,極易出現監管盲點;對於百姓反饋上來的問題,案件流轉時間長、層級反饋過程繁瑣,且又難以准確、及時反映到相關責任部門。智慧城區『互聯網+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立,有效整合公安天網和數字城管探頭,微信用戶只要添加『香坊區城鄉環境衛生管理監督辦公室』微信公眾賬號或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手機拍照、描述將發生在身邊的問題直接傳送到屬地城管人員手中,就可實現隨時隨地向微信平臺發送有關城市管理方面的問題,城管執法受理時間由原來的15分鍾,減少為只需5秒,提速180倍。

  從供給側入手,以需求為導向,送法進企業

  據了解,哈爾濱市香坊區是老城區,駐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多。結合區情實際,香坊區的普法規劃對普法的重點對象、范圍進行了『瘦身』,企業普法成為重點之一,圍繞企業改革與發展,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借助區域內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高校、區法學會等法律資源,開通』法律直通車』,送法進企業,實現三結合:即與建設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隊伍、職工隊伍相結合;與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與加強企業科學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相結合,實現企業員工,特別是企業領導和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和依法維權取得明顯成效,企業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能力得到提昇,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穩定。

  活化普法形式 創新活動載體送法進校園

  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提昇自我保護能力,香坊區在法治進校園方面進行了有益地探索。

  一是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月講一法』活動。充分利用普法講師團、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等法治宣傳教育資源,深入到班級,走進學生中間,直接向廣大青少年學生進行普法宣傳教育。每月一個法律主題,涵蓋應對校園暴力、犯罪預防、自護教育、網絡安全、家長課堂等內容的優秀法治課程。

  二是建立法治副校長工作制度。選聘79名公、檢、法等部門同志擔任法治副校長,對於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小學校的法治宣傳教育和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增強青少年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是運用眾創思維,開展原創校園法治童謠、校園法治劇創建活動。以法治教育為突破口,在全區中小學生、家長、教師中廣泛征集優秀原創法治童謠。活動共收到各類童謠創作400餘首,區教育局精選116首優秀作品,編撰形成《法在我心中》一書,面向全區發行。各學校以這些法制童謠為載體,經過說、畫、學、唱等多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表現,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打破了以往法治教育生硬說教灌輸、孩子厭煩逆反的怪圈,取得了老師輕松教、學生願意學、學後記得牢的良好成效。在法治童謠傳唱的基礎上,香坊區還開展了法治劇原創活動,優秀劇目進行了展演。香安小學的《交通俠奇游記》,告誡同學們要遵守交通安全,減少學生道路傷亡事故;興華小學通過《一個村莊的故事》,讓學生知曉要知法守法,齊心協力來愛護環境、保護家園,感恩自然,積極參加綠色行動,爭做文明公民;59中學《驚魂24小時》,呼吁廣大青少年抵制誘惑,遠離危險;風華小學的《交通連著你我他》,傳達了只有人人遵守法律,纔能出行順暢、安全的道理。截至目前,創編童謠、傳唱童謠、感受童謠已在香坊區80餘所中小學校、7萬多學生中普遍展開,成為加強未成年人法治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