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24日訊 隨著哈市氣溫逐漸轉暖,很多候鳥陸續回歸,城區一些內河沿岸自然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讓一些珍貴的大型候鳥不時出現市民身邊。近日,一只扁嘴有腳蹼的黃褐色大鳥飛到新注入河水的馬家溝和興路段,在河中覓食棲息,引來很多市民和愛鳥人士的關注。

21日下午,生活報記者在馬家溝河靠近和興路橋上游段看到,這只鳥體型較大,外表大部分呈現黃褐色,眼睛周圍有白色羽毛,飛行速度較快,翼展較寬,姿勢很是優美,沒有人滋擾時就在水中悠閑劃動和覓食。據在附近林場值守的工作人員講,幾天前上游不斷有大量清水下泄注入,在裸露的河床上形成了春日水岸的優美景色,這只大鳥隨之造訪,在這裡逗留已有3天時間。
生活報記者從東北林業大學相關專家處了解到,這只候鳥名為赤麻鴨,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麻鴨亦稱黃鴨、紅雁,雄鳥夏季有黑色領環,畫面中這只沒有黑色領環的應為雌鳥。赤麻鴨種群在國內分布較廣,包括東北、西北及至青藏高原等處,冬季在長江以南越冬,常棲息於草原、湖泊、農田等環境中,以谷物、昆蟲、甲殼動物、蛙、蝦、水生植物為食。近幾十年來,赤麻鴨種群數量日趨減少,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