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木蘭縣
搜 索
木蘭水稻『旱種』 為農民解懮 為農田節水
2017-05-04 16:3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雪菲 姜元一 鄭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4日訊(王雪菲 姜元一 記者鄭通)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五月,是農民們忙著播種的季節。近日,記者在木蘭縣柳河鎮三星村博宇農機合作社看到社長劉海波和社員們正在組裝水稻旱種播種機。劉社長告訴記者說,機器馬上組裝完成,就要開始播種了。正在侍弄稻種的社員王慶祿說,水稻旱種可幫他解決了大難題。他家僅有10多畝旱田,每年都種玉米,但現在玉米賣不上價,眼看著種地賠錢,如果沒有水稻旱種,真不知道該咋辦好了。

  木蘭縣是以種植水稻、玉米、大豆為主的農業縣份。近年來,玉米收購價格走低,讓農民對旱田種植很懮慮。木蘭縣以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糧食提質增效為目標,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化服務組織,推行水稻旱種栽培模式,確保糧食提質增效。木蘭縣柳河鎮副鎮長謝銘說,水稻旱種對於種植旱田的農民來說是及時雨,這種種法不挑地型,只要將田地整平整,就可播種。它還節省時間,投資小。謝鎮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旱種』不用打池梗,節省土地的同時,還省去扣棚、育秧、插秧環節。用水量小,它是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根層土壤水分含量,確定灌水時間、次數、水量,與常規灌溉相比,『旱種』可節水30%-40%。每畝地算下來,農民共可節省成本320元,而『旱種』每畝的產量在800-900斤,卻是種植玉米收入的2倍。

  水稻旱種對於農民來說是全新的技術,靠地吃飯的農民對於新的種植技術應用會有許多擔懮。為了讓農民安心地種上地,木蘭縣采取依托農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化服務組織,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懮。木蘭縣柳河鎮三星村博宇農機合作社社長劉海波說,他今年在農民手裡又流轉了200多畝旱田進行『旱種』,合作社會承擔農民所有的風險。新入社的社員王慶祿說,他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糧食產量及銷售了,他還在合作社做臨時工,又增加一筆收入。

  據介紹,木蘭縣已有吉興鄉、柳河鎮兩個鄉鎮推廣水稻旱種技術,已流轉旱田1000畝。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