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記者 鄭通)5月9日,記者獲悉在哈爾濱延壽縣由黑龍江省農委、哈爾濱市農委,延壽縣縣委、縣政府以及縣氣象局、農機總站、糧食局、科協等多家單位在延壽縣加信鎮召開『首屆水稻覆膜(機)插秧技術現場演示觀摩會』,觀摩會旨在為提昇水稻種植技術、農業生產效益以及水稻品質建言獻策。助力全縣扶貧工作,讓種植水稻的農民脫貧致富。

延壽縣水稻覆膜(機)插秧技術現場演示觀摩會現場 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觀摩會上展示了:物聯網應用與智慧氣象監測系統、覆膜插秧技術、缽育擺栽插秧技術和無人機航化模擬作業技術。

延壽縣物聯網氣象惠農項目大屏幕。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據延壽縣氣象臺臺長王繼梅介紹,延壽縣物聯網氣象惠農項目主要內容是依托農業局物聯網資源,選取『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作為氣象為農深度服務示范點,縣氣象局對示范點開展實況天氣(例如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光照強度、降雨量、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的監測和常規天氣預報,及異常天氣提醒、災害性天氣的預警信息,依據這些氣象信息開展試驗田日記在內的多種服務產品,實時提出農業生產指導意見和防災減災的措施,為基地科學種田提供技術支橕和保障。氣象部門做到實景監測,內容包括從育苗、插秧、田間管理直至加工儲藏的全程監控,隨時可查看。將生長過程中一系列栽培措施的數字化、影視化記錄,沈淀形成定制化的水稻溯源信息庫。

缽育擺栽插秧技術。 東北網記者 鄭通攝

覆膜插秧技術 東北網記者 鄭通攝
據悉,目前該項目已完成育苗大棚內農田小氣候儀、本田內農田氣象站和所有監控設備的安裝及運行工作,定制化的服務產品精准農技、試驗田日記、災害性天氣提醒等都已全部上線。手機APP將於6月初上線,氣候品質評價及農產品溯源也將於年底完成。該項目將推動延壽農業早日實現現代化,讓農民早日脫貧致富。

無人機航化模擬作業技術。東北網記者 鄭通 攝
記者從延壽縣氣象臺臺長王繼梅處了解到,該項目所有儀器、軟件由延壽縣委、縣政府購買服務。希望農戶用此技術助力農業增收、增產以實現脫貧致富。
據了解,隨著延壽大米在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入選『中國大米十大品牌』之後,為發展『互聯網+農業』,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和綠色食品優質水稻基地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水稻研究所與延壽縣信合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聯合,形成了產加銷一體,通過發展『合作社+研究所專家+農戶+綠標=名牌』的創新模式,讓無公害水稻、綠色水稻、有機水稻成為延壽縣稻米產業主打品牌,成為未來稻米產業發展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