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呼蘭區
搜 索
呼蘭『雞腿蔥』咋這麼招人稀罕?!年產上億斤可全年供應成為冰城人最愛地產菜之一  
2017-05-18 09:14:08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5月18日訊 在哈爾濱,肥沃的黑土地孕育出了生機勃勃的綠色農產品,『呼蘭蔥,阿城蒜,雙城菇娘不用看』,盛夏即將來臨,又到了瓜果梨桃滿天飛的季節,身為冰城人,你可知道自己家鄉哪種大蔥『腿最粗』、滋味更爽口?哪些大蒜更辛辣?哪個地方出產的番茄更甜、香瓜更有味道?近日,記者帶你走進哈爾濱周邊的蔬菜基地,探訪冰城知名特色農產品,一起來品味家鄉的味道。

  在冰城人的餐桌上,有一種地產蔬菜是替代不了的,那就是呼蘭蔥。吃蔥是冰城人的一種『傳統』,特別是大量上市的季節,呼蘭大蔥就成了飯桌上的主菜,蘸著吃、拌著吃……都很受歡迎。個頭適中,蔥白長,滋味濃、甜、香、辣,老百姓俗稱呼蘭大蔥為『雞腿蔥』。正因為好吃,呼蘭『雞腿蔥』這個品牌越叫越響,已成為冰城人最愛的地產蔬菜之一。

  蔥白長滋味甜香微辣受寵

  5月初,龍江大地還處於春耕時節,從遠處望去,是一片片的棕黑色。然而,在呼蘭區大部分的菜地裡,生機勃勃的蔥苗早已露了頭,綠油油的一大片,為蘊育著一年收成的黑土地披上了綠裝。

  呼蘭利農蔬菜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當地有名的『蔥把式』張本祿正在自家地裡忙活著,地上的蔥葉已經長到10厘米。老張說:『今年合作社總共要栽500畝大蔥,這些蔥今年秋後就可上市。』據介紹,大蔥的生產周期大約為一年,每年八九月份(農歷在白露前後)下籽,被稱為『白露蔥』,次年十月份大蔥上市。

  張本祿說,每年八九月,蔥籽被栽到地上,當長到三片葉的時候,蔥就可以過冬了。經過將近半年的嚴冬考驗,第二年開春,蔥苗再度恢復了生機,大約在六月份,農民會將長到一定程度的蔥苗移出來,這叫起蔥,然後定植到大蔥地上。『定植是蔥苗變成呼蘭大蔥的關鍵環節。蔥苗在苗床上種植得密集,移栽到大蔥地就是為了給它們足夠的生長空間,一般一米種十八九棵蔥苗,這樣長成的大蔥蔥白長,好吃。』張本祿告訴生活報記者。

  年產億斤可全年供應冰城市場

  大蔥能不能長好,就看接下來的三個月,在這段時間裡,村民至少要鏟三遍地,還要蹚三遍地。在移植一個月左右就要開始第一次鏟地,讓土地可以疏松、透氣,同時也鏟掉雜草,讓蔥從土壤裡吸收充分的養料。之後需要趟地一次,將壟上的土培得再高一點,給蔥白更大的生長空間。如此每月都要鏟地並培土一次,到9月份收獲以前,一共是三次鏟地三次培土,這個過程被當地農民稱為『三鏟三蹚』。

  據呼蘭區農林畜牧局生產科科長關福民介紹,呼蘭大蔥的種植面積可達一萬餘畝,年產一億斤大蔥,基本上全都供給哈爾濱市場。由於氣候原因,哈爾濱人冬季吃的是外地菜,但是呼蘭蔥實現了全年供應,近些年,當地建立了棚室和冷庫,實現了存貯和反季節供應,保證哈爾濱市場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呼蘭蔥。土質好技術高『養』出美味蔥

  潘兆年是呼蘭原野村遠近聞名的『老蔥把式』,曾創造過畝產(1000平方米)一萬八千斤的產量記錄。潘大爺今年73歲,從16歲就開始種大蔥。他說,許多人都問為啥呼蘭蔥特好吃,他認為最主要的是呼蘭的土質好,適合種植大蔥。據介紹,呼蘭多數土地都是黑鈣土和草甸土,裡面富含大蔥生長所需的鉀和氮。

  1976年前後,對於呼蘭的大蔥產業是個轉折點。潘兆年說:『那年呼蘭引種了海洋蔥,這種蔥比以前的小火蔥蔥白長,畝產可達3000餘斤,一舉就確立了品種的優勢。』再往後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呼蘭大蔥不斷更新換代,在市場的帶動下,形成了商業規模。

  據潘大爺介紹,現在呼蘭普遍種植的是章丘大蔥,蔥白長度達60厘米,一棵大蔥就能有一斤重,畝產平均萬斤左右。從價格上看,反季的水蔥一斤能賣到八九毛,走上了高端路線。

  張本祿說出了呼蘭大蔥好吃的另一個原因——積極改進種植技術,『以前是把蔥擺地上,在根部培土,這樣長出的蔥是彎的,蔥白短,而現在種蔥采用插種的方式,蔥白長更受歡迎。』

  這些呼蘭蔥咋吃最帶勁兒

  大蔥(五葉齊、梧桐、章丘大蔥等):蔥白長,甜香微辣,是呼蘭這些年的主打品種,這類蔥適合切段生食,也適合烹飪食用,是蔥爆肉等菜餚不可或缺的主料。

  水蔥:普通大蔥沒長成就是小水蔥,其一般在一捺高的時候就被起出來,口感不辣,用乾豆腐或者是煎餅卷著吃,香脆可口。

  小火蔥:俗稱『笨蔥』,這種蔥的蔥根發紅,長度只有15厘米,特點就是味道辛辣,醮醬吃最好。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