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阿城區
搜 索
阿城紫皮蒜好吃又養生 難怪"紅得發紫"7月初搶鮮上市
2017-05-19 08:23: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5月19日訊 說起大蒜,那可是冰城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呼蘭的蔥、阿城的蒜』,一句順口溜道出了響當當的哈爾濱地產農產品名牌——阿城蒜。其中,紫皮蒜因鮮嫩可口、水分充足倍受青睞。5月中旬,在阿城區的阿什河畔,綠油油的蒜苗已經冒頭,7月初,這些地產大蒜將『走上』人們的餐桌。

  無污染無公害精細種植成就品質

  土地肥沃、依山傍水,美麗的阿什河貫穿其中……5月中旬的阿城白城村,遠遠望去,一條條筆直的壟溝上一片綠意盎然,30公分高的蒜苗在微風中搖曳著。白城村的種蒜能手韓彩霞正在地裡照顧這些『寶貝們』,扶扶正、澆澆水,到了7月份,這裡的大蒜將被銷往全國各地。據阿城區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唐秀華介紹,阿城大蒜分為白皮蒜和紫皮蒜兩種,其中紫皮蒜的種植面積佔95%左右,是阿城的特色農產品。每年4月,是種植大蒜的忙碌時節,自然賦予了阿什河畔千裡沃土和獨特的氣候環境,為種植大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挑蒜栽子是有講究的,那些瓣勻、根好、沒傷的是我們的首選,一般采用套復種的方式,就是頭茬種大蒜,大蒜起出來後接著種白菜,都是有機肥,絕對無污染無公害。』韓彩霞告訴生活報記者,正是這樣的精細種植成就了阿城大蒜獨特的品質與口感。『我們這裡的大蒜鮮嫩可口、水分充足,搗成蒜泥粘性大、有辣味,還能長期保存,最適合醃糖蒜。』韓彩霞說。

  增強免疫力還降脂種植面積翻番兒

  阿城區農委工作人員告訴生活報記者,說起阿城區的種蒜歷史,白城地區種植最早,從金代算起至今已長達900餘年,被中國特產學會命名為『中國北方大蒜之鄉』,阿城大蒜還獲得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稱號。『這兩年大蒜的營養價值也越來越被人們認可,殺菌消炎、增強免疫力、健腦益智、降脂……大蒜確實是極好的日常保健品,近兩年價格也是呈走高趨勢。』該工作人員說,蒜農基本上一畝地能出1000多斤蒜,收入能達到四五千塊錢。銷路打開了,大家的種植熱情也高漲起來。

  據阿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蔣春龍介紹,今年,阿什河街白城村擴大了種植面積,在去年種植2000畝大蒜的基礎上,新增大蒜面積2000畝,比去年翻了一番。蒜農們算了一筆賬,每畝大蒜產量可達1000斤左右,按照去年大蒜市場價每斤5元計算,每畝大蒜收入可達5000元,扣除成本2000元,比種玉米增值近10倍。阿城區一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人員稱,現在的大蒜除了原有編辮的零售模式外,專業合作社更是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渠道,比如通過精品包裝和農超對接等方式進行銷售,同時還有深加工、價格高出普通蒜十幾倍的黑蒜。

  黑蒜走出國門抗衰老也能降血糖

  『說起黑蒜,可來頭不小,它是大蒜經深加工的最高端產品,產品增值可達十幾倍。』阿城區農委工作人員拿起一顆黑蒜,興奮地說,黑蒜有很多養生功效是普通大蒜所沒有的,它能抗衰老、增強免疫力,還能降血糖。前些年,阿城大蒜因為後勁兒不足,曾一度陷入衰退萎縮期。但經過省市的扶持和當地政府的大力倡導,阿城大蒜終於在2016年『換裝』重新回到市場。 『建設了大蒜基地,專業人士教授種植技術,扶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推廣銷售渠道,特別是科研機構研發了黑蒜及其附屬產品。

  現在,阿城黑蒜不僅銷往江浙等南方地區,還出口到日本等國家。』阿城區農委工作人員介紹說,省科學院大慶分院研發的『發酵黑蒜的生產方法』專利技術和『齒變式環境因子全自動調控技術』已完全成熟並得到行業和用戶的肯定,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隨後,他還向生活報記者展示了由黑蒜加工而成的黑蒜脯,『在生產黑蒜的基礎上,科研人員還針對不同消費需求,推出獨頭黑蒜、黑蒜羹、黑蒜醬、黑蒜粉等系列產品,目前還在研究可作為休閑食品直接食用的產品,佐餐品、調味品以及作為食品中間原料的系列產品的開發,進一步延長了黑蒜產業鏈。』

  小貼士:

  姓名:阿城紫皮蒜

  產地: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東環村,雙豐鎮雙蘭村

  屬性:紫皮、獨頭蒜

  深加工:黑蒜及其附屬產品啥樣的最好吃阿城蒜以紫皮蒜著稱,皮紫紅,蒜頭橫徑3.5厘米—5厘米,單頭重25克,頭肥瓣大,瓣少而個體肥大的是最正宗的。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