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8日訊 1987年,恢復高考已有10年光景,當年的高考雖已不再是恢復高考之初的『改變人生命運的大考』,但是不足三成的錄取率還是把很多人擋在了大學門外,那時的大學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之驕子。
復習資料很少全靠跟著老師學
『現在的學生是幸福的,他們高考復習可以參考的資料很多,而我們那時復習資料少得可憐。』回想起30年前的備考情景,白素英頗有感慨。從小學習成績就不錯的白素英在高中時就立志一定要考上大學。但是,當時的復習資料很少,所有備考只能依靠那幾本教材,唯一的復習資料就是英語語法書,而那本語法書讓白素英翻了一遍又一遍。
白素英說,當時全班六七十人,最終只有20多人考上了大學,白素英就是其中之一。談及復習秘訣,白素英笑著表示:『就是跟住老師。』由於缺少復習資料,白素英的課堂筆記記得非常全,課下她都反復地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問老師,沒有大量的復習題,白素英就把教材上的習題做了又做,直到熟練掌握知識點。
對生物感興趣報考專業全是生物類
那時還是考前報志願,這對於第一次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是個考驗,白素英是幸運的,她順利地被志願表上的大學錄取,但是低估了自己的分數還是讓白素英的高考留下了一絲絲遺憾。
白素英回憶說,當時自己對生物非常感興趣,所以報考的專業都是生物類專業。『填報志願時並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也不知道分數線,完全就是憑興趣。』白素英笑著說,為了保險起見,自己的志願報的全是二本院校。
白素英的大學同班同學共37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上了大學之後的白素英,學習了與高中完全不同的生物學知識,如魚得水,對生物學愈發地喜愛,決定要在生物學領域繼續工作。白素英經常往返於實驗室和自習室,尤其大四考研時,更是加倍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白素英終於以應屆生的身份考取了研究生,成為了當時班級唯一一名考上研究生的同學。
之後,白素英順利讀博、攻讀博士後,現在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也小有名氣。『感謝當年的高考,造就了一個現在的我。』白素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