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0日訊(記者 遲亦達)9日,網絡媒體『美麗哈爾濱?全國文明城市行』團隊一行來到哈市阿城區少年宮,改造後的阿城區少年宮通過『美麗教育』為阿城區創城添加新動力。

『改造後的少年宮坐落於阿城開發新區,遠離喧囂,綠草茵茵,美不勝收。重新改造的校外活動中心由原來的1500平方米擴大為3860平方米,由原來的13個功能室變為現在35個活動館室,學員直接由360人攀昇至現在的1400餘人活動的新場館。』工作人員向網絡媒體團隊介紹著改造後阿城區少年宮的基本情況。現有科技、美術、傳媒、文藝、文體、德育等7大類別、48個專業、69個公益培訓班、1400餘名公益學員。課程設置和活動體系緊緊圍繞『美麗教育』打造。少年宮在樓廊文化建設上,追求視覺衝擊,通過美術原創作品帶給學生、家長美的熏陶。各個樓廊作品分別以繩藝、橡皮印章、種子豆貼、衍紙等藝術形式,以滿族文化、紅色歷史英雄人物、自然風光等為創作內容。最為吸人眼球的是版畫作品,學生以廢棄家用『蓋簾』為拓印背景,手法巧妙,讓欣賞者『大跌眼鏡』,『會說話的牆壁』以靜默的姿態展示它的美好。

新場館投入使用後,少年宮推出系列『美味大餐』,讓學生在課程體系中『咀嚼』美麗。文藝部的民族樂團以滿族文化的家鄉美為創作題材,在清真廣場舉辦『國樂飄香』匯報演出,社區的百姓在閑暇駐足聆聽,民族樂器大師馮少先前來助演,更是讓現場的觀眾感受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深刻內涵。科技部開展的航模、車模的動手拼裝課程,學生不僅提高了動手的操作能力,更是利用廢棄的材料創造了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環保低碳的生活理念植入心中,放飛夢想就在這裡起航。文體部的百名學前幼兒輪滑輔導課程,在兩萬人的阿城區運動會場參加檢閱創歷史先河。傳媒部創編的教材朗朗上口,多以文明校園為題材,在誦讀間讓學生懂得禮儀之美。傳媒部海東青小記者團每期主題都有一節走入社會調查的實踐活動課,《我為家風點贊》、《城市的美容師—走近環衛工人》……他們走入飯店,看到家人把最好吃的夾給老人;天未亮,跟隨環衛工人清雪,孩子們送上用零花錢買的豆漿和包子;軍訓中,孩子們受到國防教育……20多期采訪節目,跟海東青的鏡頭捕捉溫暖,隨海東青的話筒傳遞溫情……阿城少年宮,他們在各個專業中品味著文化盛宴,甘之如飴。

據了解,阿城區少年宮還開展各類活動。其中『圓夢蒲公英』行動計劃,縮短城鄉教育差距,為有藝術夢想和追求的孩子搭建專業學習和技藝提高的平臺,彰顯校外活動場所的輻射、引領和服務功能。組織『愛心送教捐贈』下鄉活動,深入平山中心小學、玉泉中心校、金龍山於店小學、新華延川小學、新華延川幼兒園進行愛心送教活動。
近年來,少年宮遷入新址後的大型活動百餘場。載著全國縣(區)級示范性青少年活動場所、中國校外教育優秀網絡社區、阿城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的阿城少年宮,將在未成年人教育的陣地上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