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呼蘭區
搜 索
哈爾濱呼蘭區『三網一化』推進 城市基層黨建試點工作
2017-06-26 16:1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6日訊(黃宇、徐柏勝 記者鄭通)呼蘭區以『三網一化』(組織網絡、管理網絡、服務網絡,常態化)為抓手,圍繞試點街道社區黨組織、駐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新興領域黨組織『融入融合、聯建共建』,不斷延展工作觸角,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新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子。

利民街道舉行『聯建共建、攜手同行』活動月。

  構建組織網絡,在黨建工作范圍上實現從抓社區向抓駐區單位和新興領域延伸。從根本上建立完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推進三級聯動。區級層面成立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街道層面成立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社區層面建立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同時,鼓勵試點街道結合自身特點,打破單位界限和所有制類型,創新黨組織設置模式。建設路街道根據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新興領域黨員人數多,佔地面積大,駐區單位具有影響力、能夠較好履行社會責任的特點,按照地緣情況,成立了東部、西部兩個『聯合黨委』,共商共推共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兩個『聯合黨委』分別與社區黨組織、駐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新興領域黨組織簽訂了《城市基層黨建共建公約》,細化政策宣傳、組織生活、黨員教育、載體活動、志願幫扶、環境衛生、綜治安全七項黨建工作任務,由共建單位自覺認領,列出時間表、繪出工作圖、明確責任人、推進倒計時,保證了各項黨建工作任務有序有效落實。

組建國畫、木拓、泥塑、舞蹈、書法、插花、剪紙等12支興趣小組開展活動。

  構建管理網絡,在黨建工作對象上實現從抓社區自管黨員向城市各類黨員延伸。在黨員管理上,探索建立分類管理機制。即,『直管』社區自管黨員,制定量化考核細則,定期進行考評;『協管』在職黨員,按照自主自願原則和愛好特長,建立在職黨員聯絡站,組成志願者服務隊,投身社區公益性活動;『聯管』流動黨員,采取『公安部門源頭排查、街道聯絡登記、編入支部教育管理、流動黨員充分發揮作用』方式,保證流動黨員關系不漏、組織生活不斷、教育管理不松、先鋒作用不減。在黨員教育上,堅持『共建共享、集約利用』原則,推動『陣地』『平臺』建設,確保教育有基地、活動有內容。建設路街道東部聯合黨委依托街工委、社區、企事業共建單位分別建立了興趣小組活動室、社區黨校和黨員會議室。西部聯合黨委發揮社區陣地優勢,集中打造了黨群服務中心,集綜合服務、紅色記憶、黨員沙龍、群團驛站、品質活動等功能於一體。同時,自主研發『智慧黨建E+N』手機APP,建立網絡學習積分考核機制,通過黨員登錄、留言互動累計積分,每月公開積分排名,定期通報學用情況,創新了黨員教育形式。利民街道也采取『1+N』方式,在轄區事業單位黨組織建立了聯席『主陣地』,轄區非公企業黨組織建立了3個活動『分陣地』,為黨員教育提供了基礎保障。

  構建服務網絡。在黨建工作內容上實現由側重抓黨務向推進全局性工作延伸。立足『服務民生,促進發展』,結合各自特點,不斷豐富『黨建+』形式和內容,積極推動黨建服務下基層、工作資源下社區。利民街道采取『黨建+服務』模式,以『三個一條龍』:志願服務一條龍、愛心救助一條龍、就業保障一條龍為主要內容,以『聯建共建,攜手同行』活動月為載體,有效整合分散於社區、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的各類資源,合力為轄區黨員群眾提供貧困資助、義診諮詢、就業幫扶、法律援助等,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百餘件。建設路街道采取『黨建+文化』模式,以『三個融合』:組織融合、管理融合、文化融合為主要內容,以『文化融合,動感建設』活動月為載體,相繼開展了紀念蕭紅詩會、『我愛家鄉』美文評選、『情系端午』文藝演出,並組建了國畫、木拓、泥塑、舞蹈、書法、插花、剪紙等12支興趣小組,使黨員群眾在文化建設中實現了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強化制度保障,推動新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常態化發展。自上而下建立了相關會議及議事制度,區、街道、社區三級聯系點制度,雙向激勵、雙向制約的考評制度和多形式的經費支持機制,從統籌協調、組織推動、監督檢查、示范帶動、基礎保障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推動、促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推動城市各類組織和諧共建、互幫共贏、科學發展。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