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的獨立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共同富裕為己任,英勇奮斗,艱難求索,百折不撓,永往直前,最終使中華民族擺脫了近百年來所遭受的苦難和屈辱,貧窮與落後,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並帶領中國走上了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黨在黑龍江近90年的光輝歷程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譜寫了不朽的篇章,不僅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
在勇於開拓中作出的重要歷史貢獻
90年來,黑龍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不怕犧牲,敢於爭先,百折不撓,奮勇開拓,為國家、民族的解放、獨立和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開闢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紅色通道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開天闢地的新階段。黑龍江作為與俄國接壤的邊境地區,較早地接觸了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想。1905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便來到黑龍江境內的中東鐵路工廠進行革命思想的傳播,之後,又有大批旅俄華工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書籍帶回國內,而國內一大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也通過黑龍江的中東鐵路前往俄國學習蘇俄的革命經驗。1928年,黨的六大代表同樣是通過這條通道往來於中蘇邊境,參加了中共唯一在境外召開的這次黨的代表大會。為此,這條連接中國和俄國(後蘇聯)的紅色通道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為中國革命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斗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犧牲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沒有外部軍事和經濟援助的條件下,面對敵人的強大進攻,無所畏懼,孤軍奮戰,赴湯蹈火,英勇御敵,消滅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取得了以弱勝強的輝煌戰果。特別是全面抗戰爆發後,身處東北淪陷區、孤軍奮戰六年之久的抗日部隊與關內抗戰相呼應,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頻繁襲擾敵人、破壞日偽的後方基地,使數十萬日軍滯留東北,不能入關南下,有力地配合了全國抗戰。1938年後,東北抗日斗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抗聯戰士經常在缺衣少食的情況下與數十倍於己的日偽軍連續作戰。盡管給養、嚴寒和強大敵人的圍追堵截對東北抗日部隊構成了重大威脅,但他們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武器,而是以自己頑強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一直堅持到抗戰的最後勝利。
為創建東北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創建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了配合主力部隊粉碎有美國支持的國民黨軍隊的猖狂進攻,黑龍江各級黨組織領導廣大軍民在各方面工作還沒有進入正軌,經濟沒有恢復的情況下,竭盡全力做好支前工作,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保證解放戰爭的勝利。遼沈戰役結束後,黑龍江各級黨組織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抽調大批乾部支援全國。同時,積極組織開展了反奸清算、清剿土匪、土地改革及各項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從而為建立新中國,奪取全國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
一五時期的重點工程為國家重工業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了盡快將滿目瘡痍的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起來,新中國成立不久,黨中央就制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其中,一五時期國家的156項重點工程就有22項落戶黑龍江。為了保證這些重點工程按計劃完成,黑龍江黨組織從全局利益出發,在設計、預算、施工管理等方面為這些重點工程進行了充分准備和有力支持,並動員人民積極投身重點工程建設。哈爾濱汽輪機械廠、哈爾濱鍋爐廠、哈爾濱電機廠、富拉爾基特鋼廠、齊齊哈爾重型機械廠等大型企業相繼建成並投產使用,填補了我國在重工業領域的空白,在國家的經濟恢復和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這些大型企業仍在不斷地挖掘潛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作出著自己的重要貢獻。
三大開發和建設是國家經濟起步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大慶油田、北大荒、大興安嶺的開發和建設是新中國成立頭十年國家的重要經濟發展項目。為盡快實現預期目標,黑龍江各級黨組織帶領人民群眾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和犧牲。大慶油田從發現到開發,從建設到發展,曾凝聚著幾代石油人的辛勤汗水。從1976年開始,大慶油田連續27年高產穩產,目前已成為世界級的大油田。北大荒的開發和建設同樣經過了幾十年的澆灌和耕耘,如今昔日的萬裡荒原,早已建設成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他不僅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的糧食和經濟作物,而且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大興安嶺的開發和建設者們,在與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斗爭中,為國家生產出大量木材,如今他們為了林區的永續利用,繼續發揚不怕苦、敢拼搏的精神,為國家的生態安全貢獻著力量。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累計為國家提供了佔總量三分之一的原油,七分之一的商品糧和四分之一的原木。
在艱苦奮斗中誕生的偉大精神
黨在領導黑龍江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及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在不同的時期分別鑄就和形成了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區精神。這些偉大精神,早已化作一種前進動力,鼓舞和激勵一代又一代龍江人民為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而英勇斗爭、不懈奮斗。
東北抗聯精神東北抗日聯軍誕生於日本軍國主義悍然入侵中國東北、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她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創建和領導的由東北各個民族和各個階層的愛國人士組成的抗日武裝。在十餘年的艱苦抗戰中,東北抗聯將士一面與凶殘強大的日本侵略軍血戰,一面與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搏斗。生生死死,頑強不息。以對民族、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奏響了一曲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以勇於犧牲、艱苦奮戰和民族團結等為主要內容的撼人心魄的英雄贊歌,這種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和不畏強暴,奮起抗爭的偉大的抗聯精神,將永遠留存於歷史,留存於後世。
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開啟了大規模經濟建設的航船,大慶石油戰線的廣大乾部職工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於開發建設大油田的會戰之中。沒有運輸設備,他們就手拉肩扛;為按時開鑽,他們用臉盆端水;沒有房屋,他們就住自己打造的『乾打壘』。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人苦戰三年,終於使亙古荒原噴出了滾滾原油。在石油大會戰的歲月中,他們以自己的模范行動,為我們的時代創造了可稱為民族之魂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這就是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和『自強、自律、負重、拼搏』為主要內容的、催人奮進的一種精神力量。
北大荒精神黑龍江墾區的開發與建設,是新中國進行社會主義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大幅度增加糧食產量,從1958年開始,國家調集十萬轉業官兵開赴『北大荒』,在莽莽荒原上安營紮寨,他們按照『邊開荒、邊生產、邊建設、邊積累、邊擴大』的方針,在一無經驗、二無設備、三無資金的條件下,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忘我的犧牲精神,用雙手開出了萬頃良田。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給黑龍江、乃至全國的偉大精神寶庫又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突破高寒禁區精神黑龍江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新中國的建設中,林木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支援國家的經濟建設,黑龍江各級黨組織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發揮了不怕艱苦,敢打硬仗的精神,陸續組織廣大官兵、林區乾部和群眾進入莽莽林海進行開發建設。漫長的冬季,他們冒著令人難以忍受的嚴寒,用簡陋的工具鏟塔頭、截冰河,清泥沼,在物質條件極端匱乏的情況下,用肩膀和雙手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開發林區的過程中,他們不僅為國家提供了重要的物質財富,而且還形成了以『拼搏、創業、務實、奉獻』為內涵的大興安嶺的突破高寒禁區精神。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黨領導黑龍江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充分地證明中國共產黨在引領社會進步,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發展道路上雖走過一條崎嶇不平,艱難曲折的道路,但取得的業績是巨大的,並在革命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理論聯系實際,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黑龍江與全國一樣,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之所以取得了一系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並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成果。
密切聯系群眾,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從成立之初,就把為勞苦大眾的解放和幸福而不惜犧牲生命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目標。在90年的艱辛苦斗,奮力拼搏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從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與時俱進,在開拓和創新中永往直前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本表現。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在紛繁復雜的條件下,取得成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征程中,正是因為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纔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及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黨在黑龍江的發展道路和實踐也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條真理。
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 中國共產黨在90年的風雨歷程中,曾經歷了來自黨內外無數的艱難險阻,盡管曲折坎坷,但我們黨經受了各種風險和考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纔能在社會的發展進步中保持先進性,並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擁護,也纔能使中國共產黨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縱觀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黑龍江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和所作出的重要歷史貢獻,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國共產黨無愧為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黑龍江在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也無愧於黨、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
(本文作者: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