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黑龍江地區的剿匪斗爭
2017-07-04 09:38:35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曲曉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抗日戰爭勝利後,長期被日本侵略者奴役和壓榨的黑龍江地區人民迎來了民族的解放,他們歡天喜地、欣喜若狂,紛紛參加慶祝解放的群眾大會,歡慶祖國光復,期待美好的生活。然而,此時戰爭的陰雲已悄然籠罩在中國的上空。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國家,還是建立一個國民黨領導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斗爭即將展開。在這場殊死搏斗中,爭取東北的斗爭居於特別突出的地位。

  在爭奪東北的斗爭中,黑龍江地區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首先,黑龍江地區背靠蘇聯,進可攻,退可守;其次,黑龍江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盛產煤炭、木材和糧食,工業也有一定基礎;第三,黑龍江地區,平原廣闊,除幾個重要城市外,中小城鎮數量眾多、農村面積廣大,迂回餘地較大,有利於建立鞏固的根據地;第四,東北抗日聯軍長期在這一帶活動,黨的工作基礎比較深,群眾基礎條件好。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大批乾部奔赴東北,和蘇軍配合作戰,並與先期進入黑龍江地區的東北抗聯指戰員一道,同國民黨和敵偽匪特浴血奮戰,建立人民政權,全力投入到把黑龍江地區建設成為東北大後方和鞏固的根據地的斗爭中去。

  國民黨也深知東北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特別是黑龍江地區的重要意義,於是一方面積極向東北運兵,一方面派遣接收大員、特務分子進入東北各地,網絡偽警憲特和土匪武裝,為其爭奪東北服務。他們收羅日偽殘餘,培訓反動骨乾;成立辦事處、三青團籌備處等反動組織;派要員四處收羅原日偽特務,封官加委,組建雜牌軍。一時間,黑龍江地區群魔亂舞,司令多如牛毛。『地下軍』、『光復軍』、『先遣軍』、『挺進軍』紛紛出現。一些土匪頭子、封建餘孽和日偽憲特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軍隊的長官。他們在國民黨的唆使下,成為政治土匪,與人民為敵,妄圖顛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人民政權。有些土匪還趁擴軍之機,接受收編,『明當八路、暗當中央』,利用合法身份取得武器,調轉槍頭,殺害革命乾部,給根據地建設造成極大的困難和威脅。據不完全統計,當時盤踞在黑龍江境內的土匪至少有七萬餘人,反革命氣焰十分囂張。

  對於東北嚴重的匪患威脅,黨中央十分重視,毛澤東代表黨中央於1945年12月,在給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電報中強調指出:『迅速在西滿、東滿、北滿劃分軍區和軍分區,將軍隊劃分為野戰軍和地方軍。將正規軍隊的相當部分,分散到各軍分區去,從事發動群眾,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組織游擊隊、民兵和自衛軍,以便鞏固地方,配合野戰軍,粉碎國民黨的進攻』。東北局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將東北劃分為東滿、西滿、南滿、北滿4大軍區(其中,北滿、西滿地區是由松江、黑龍江、嫩江、合江、牡丹江等五個省和一個哈爾濱特別市組成的。這五省共轄八十個市縣,大體相當於現在的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劃)。提出了『改編部隊、肅清土匪、發動群眾』的三項主要任務,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剿匪斗爭。

  二

  在中共中央東北局及各地分局的領導下,黑龍江地區內各省積極發動群眾,采取政治瓦解同挖匪根相結合,部隊進剿與群眾剿匪相結合的有效措施,形成人民的剿匪運動,迅速徹底地肅清了匪患。

  黑龍江境內的剿匪斗爭共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制定剿匪政策,開展剿匪斗爭。(1945.12—1946.5)

  1945年12月2日,中共松江省工委召開軍政乾部會議,決定停止發展軍隊,整頓組織,純潔內部,集中老乾部和主力部隊,提出搞『拳頭』的口號,為創建根據地掃清障礙。會議確定了『建軍、剿匪與發動群眾』三位一體的工作方針,同時成立松江省軍政委員會,由張秀山任書記。12月12日,剿匪司令部成立,松江省清剿土匪的戰斗正式打響。野戰軍首先向拉林縣八家子(今屬五常)國民黨先遣軍第3軍軍長王正午及左建堂匪部發起進攻,將3 000餘名匪軍擊潰,斃傷敵270餘人,俘敵357名,繳獲輕重機槍20餘挺,步槍300多支。隨後,又迅猛進剿糖房、滿井等地的『東北保安軍』,活捉匪首劉銘九、徐佔海。1946年初,松江省軍區部隊乘勝進剿,相繼解放了木蘭、方正。同年1月23日,三五九旅解放了延壽縣城。2月7日,松江省軍區部隊與三五九旅在通河縣城勝利會師。接著,又解放了東興、五常、珠河、方正等縣城。4月,蘇軍撤離哈爾濱。28日,松江軍區抽調5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在三五九旅主力等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滅偽『鐵石部隊』等匪軍5 000餘人,收復了哈爾濱。4月30日,捕獲『中央先遣軍』第五戰區總指揮曹興武,粉碎了其向哈市進攻的陰謀。經過5個月的連續艱苦戰斗,松江省軍區部隊會同三五九旅,相繼收復縣城12座,共進行大小戰斗102次,擊潰敵人12 000餘人,斃俘敵人6 000餘人,繳獲槍械約2 000餘支。

  1945年12月20日至28日,中共合江省工委召開擴大會議,制定集中力量消滅依蘭、樺川等縣土匪的戰略方針。在司令員方強率領下,1946年初,合江剿匪部隊從依蘭揮師東進,對團山子、湖南營等土匪據點發起攻擊,殲敵數百。隨後,在三道崗擊潰了李華堂、謝文東以及張雨新、孫榮久等大股土匪的圍攻,將其打出依蘭縣境。接著,剿匪部隊西進越過松花江攻克清河鎮、大羅勒密,南下橫掃刁翎、林口、雞西等地。至1946年6月,合江剿匪部隊進行大小戰斗達200次,斃俘匪徒6 000餘人,繳獲步槍3 000餘支,輕重機槍30餘挺,炮20門及戰馬200匹,陸續解放了依蘭、勃利、饒河、密山、寶清、撫遠等主要縣城,初步穩定了合江局勢。

  牡丹江剿匪部隊在司令員李荊璞率領下,從1946年2月開始,向盤踞在鹿道、鏡泊湖、天橋嶺等地的馬喜山、鄭雲峰匪部發起攻擊,歷時17天,先後進行大小戰斗11次,擊斃土匪400餘名,俘虜1200餘人,並解放32個居民屯,打通了北滿與東滿的交通線。5月15日,牡丹江軍區還粉碎了國民黨匪徒的反革命叛亂,殲敵300餘人。

  1945年12月,黑龍江省工委作出了『鞏固克山,保衛拜泉,打下泰安(依安),然後回解德都之圍,以求打開黑龍江局面』的剿匪方針。27日,黑龍江軍區集中5個主力團和4個縣大隊約4 000餘人,在副司令員王鈞率領下,向泰安的國民黨尚其悅部發起總攻,經過五晝夜激戰,解放了泰安,擊斃敵三旅旅長鄂木天、四旅副旅長徐乃濱、五旅旅長劉亞州等匪首以下600餘人,生俘匪徒1 000餘人。然後,部隊分南北中三路進剿綏化、綏棱、慶安和通北、克東以及黑河等地土匪,先後殲滅尚其悅、王德新、盧惠傑等部殘匪1.2萬餘人。

  嫩江軍區在司令員王明貴的率領下,於1945年12月30日夜,向甘南縣王維國匪部發起進攻,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攻克了甘南縣城。此戰殲滅匪徒3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15挺,步槍500餘支。隨後,嫩江剿匪部隊又收復了嫩江、龍江、訥河、富裕、林甸等9座縣城,殲敵9 000餘人。1946年4月24日,嫩江軍區部隊在主力部隊的配合下,活捉匪旅長張百藩,殲敵3 000餘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解放了齊齊哈爾。嫩江省工委、省政府、省軍區隨即遷回齊齊哈爾。

  經過半年的剿匪斗爭,黑龍江地區各省集中兵力,都取得了很大勝利。至1946年5月,解放了黑龍江地區的23座市、縣,殲滅匪徒近5萬人,肅清了各地的大股匪患,基本上控制了局勢,人民政權得以鞏固,扭轉了過去土匪猖獗的嚴重局面。但這一時期,很多被擊潰的殘匪逃匿於山林之間,企圖東山再起,剿匪任務依然嚴峻。

  2.第二階段,積極發動群眾,全力清剿土匪。(1946.6—1946.9)

  1946年夏,國民黨集中最精銳主力,以7個師的兵力強佔四平後,接著搶佔了長春、吉林等地,前鋒直逼第二松花江南岸,軍事形勢驟然緊張。我軍主力部隊被迫撤至北滿。在這種情況下,曾經遭到我軍沈重打擊的土匪殘餘,乘機組織進攻和叛亂,包圍新生的基層民主政權或下派的工作隊,采取吊死、活埋,甚至開膛挖心等殘忍手段,殘酷殺害革命乾部和群眾,造成一些地方基層民主政權瓦解,引起了乾部和群眾的恐慌。

  面對前有敵人大兵壓境、後有土匪破壞騷擾的嚴重形勢,1946年6月4日,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作出《關於剿匪工作的決定》,指出:『根據目前斗爭形勢的發展,充分證明北滿——特別是合江及牡丹江地區,為我黨在東北最基本的戰略根據地。因此必須爭取在最短時期內,堅決徹底肅清土匪,發動廣大農民,建立鞏固的後方,以支持長期斗爭。』《決定》對過去半年的剿匪斗爭經驗作了總結,找出了未能徹底肅清土匪的主要原因就是群眾沒有發動起來,以致未能徹底鏟除那些頑匪『地頭蛇』的根基。決定強調指出,要徹底肅清土匪必須發動群眾,只有群眾真正發動起來,土匪纔無藏身之所,因此剿匪和發動群眾必須同時進行。1946年7月25日,東北局又發出《關於抽調兵力進行群眾剿匪工作的指示》,要求各軍區、各師抽出三分之一兵力,黨政機關抽出五分之三乾部,組織地方工作團下鄉工作。同時調集各主力部隊與當地軍民密切配合,進行分兵剿匪。

  遵照東北局的決定,黑龍江地區各省制定了剿匪計劃,各部隊和地方武裝運用『打』(窮追猛打)、『擠』(武裝工作隊配合剿匪,把土匪擠得無法生存)、『殺』(罪大惡極的匪首堅決殺掉)、『放』(對交槍的土匪經教育後放回家)的辦法,劃定剿匪責任區,限期包打,分進合擊。各省、各軍區派出大批乾部深入農村,領導群眾反奸清算,組織自衛武裝,積極配合部隊,展開群眾性的剿匪運動。

  松江省委發出了關於《抓緊時間迅速剿滅土匪的指示》,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展開剿匪競賽。在珠河、葦河一帶,追擊和圍剿劉昨非、韓小胡匪部,全殲該部500餘人。在巴彥、呼蘭附近的山區剿滅殘匪300人,在拉林擊斃匪首『金山』,在延壽縣猛打『密林』、『交得寬』等。哈爾濱還破獲了國民黨新編27軍軍長姜鵬飛案,從而摧毀了北滿策劃土匪叛亂的指揮中心。在剿匪過程中,松江省充分發揮了群眾武裝的作用,有效的配合了部隊的剿匪斗爭。如在呼蘭縣苔屯區樂業村的剿匪斗爭中,由於該村充分發動了群眾,6月6日,在400多名土匪進攻該村時,村裡的自衛隊隊員與土匪英勇戰斗,直到縣裡大部隊趕到擊潰了土匪。

  黑龍江軍分區發布了《關於剿匪的命令》,要求中心縣委指揮,各縣聯合剿匪,並把剿匪、除奸和發動群眾配合起來,迅速、徹底地清剿全省境內的土匪。黑龍江部隊與黑河軍分區一起相互配合,5月,擊潰了孫吳縣大樺樹林子屯的匪軍,6月中旬攻下通往遜河和奇克的交通要道老西窩棚,殲滅劉山東子匪部200餘人,解放了遜河、奇克縣城,直搗敵山中匪巢,一舉擊潰了楊青山匪部,解放了老璦琿縣城。8月13日,收復了呼瑪縣城,成立了呼瑪縣人民政府,黑河局勢趨於穩定。

  合江省委和軍區在張聞天的領導下,糾正了過去對土匪收編的錯誤做法,提出了『窮追猛打、根絕匪患』的方針,堅持集中優勢兵力清剿,追剿到底。牡丹江軍區部隊積極追剿王枝林等匪部。合江和牡丹江部隊在三五九旅主力的配合下,分三路向盤踞在東安(密山)一帶的謝文東等殘匪發起攻擊。接著,剿匪部隊連續攻克了寶清、富錦、樺川、依蘭、勃利等地,李華堂、謝文東匪部遭受重創。

  經過三個多月的圍剿,黑龍江地區各省內的大股土匪基本被消滅,姜鵬飛也在哈爾濱市被逮捕歸案。這一時期,各省委和省軍區總結了以往剿匪斗爭的經驗,在本階段的剿匪斗爭中修正了不足,一方面,在軍事行動上,采取『窮追猛打』,反復圍剿,嚴厲鎮壓。另一方面,將剿匪與發動群眾相結合,使人民群眾自動的積極起來,組織了自衛武裝,積極配合部隊,開展剿匪斗爭。但這一時期謝文東、李華堂等一些大匪首卻逃往深山,匪患還沒有徹底根除。

  3.第三階段,挖匪根、肅殘匪,徹底根除匪患。(1946.10—1947年底)

  為了肅清殘匪、散匪、頑匪,1946年9月30日,東北局又發出《關於加緊進行剿匪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利用冬季到來之前的時機,徹底肅清頑匪。指示還要求:『縣大隊、地方自衛隊積極配合搜剿零散土匪,收繳隱藏槍支。各級政府、農工會及部隊政治機關大量印發標語傳單,擴大政治攻勢,開展瓦解頑匪運動』。

  黑龍江地區各省委根據東北局的《指示》精神,結合各省的實際情況,分別下發了關於肅清殘匪的指示。松江省委采取廣泛清查戶口,普遍組織群眾武裝搜山,擴大政治攻勢的方針,開展轟轟烈烈地挖匪根運動。從1946年10月開始,松江省在組織所有部隊和民兵、自衛隊進行搜山、全面圍剿殘匪的同時,開展廣泛的政治攻勢,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除對頑固不化的土匪進行嚴厲的鎮壓外,對一般匪兵,動員其家屬和親友用各種方式勸其棄暗投明,對已悔過自新的土匪還發給路費,分給土地,進行教育,監督其生產。經過近兩個月的搜山圍剿,共進行較大戰斗109次,消滅土匪4 275人,收繳各種子彈64 544發,戰馬646匹。除剿匪戰斗外,在挖匪根活動中,起出地主及特務、散匪隱藏槍支8 300餘支,剿匪戰果顯著。

  合江省軍區貫徹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制定的『猛打窮追、釘楔堵擊、徹底消滅』的方針,以消滅匪首為重點,對合江本地與逃竄至合江境內的土匪進行連續打擊、反復清剿。1946年10月18日,在依蘭縣境內展開了清剿李華堂、楊清海、謝文東等大股土匪的『依南戰役』。經過二十多天的激烈戰斗,李華堂、楊清海、謝文東全部被逼迫至牡丹江西岸。一周之內,投降者達600餘人,三股土匪基本被擊潰,只餘小部分頑匪繼續逃竄。合江省軍區指戰員不顧天寒地凍,深入依蘭山區人跡罕至之處搜剿匪首,於11月末,活捉匪首謝文東、張雨新和李華堂。1947年4月,匪首孫榮久、彭治斌在勃利縣被執行槍決。至此,合江境內40多股土匪基本被肅清。

  在松江、合江剿匪取得重大戰果的同時,其他各省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戰果顯著。1947年1月,黑龍江、合江、嫩江軍區部隊聯合進剿劉山東匪部,2月在遜河縣松樹溝全殲劉山東殘部,活捉匪首劉山東、李亞洲等,擊斃劉匪副旅長劉漢臣以下350餘人。2月7日,牡丹江軍區某部偵察排長楊子榮率領小分隊,深入匪穴,活捉『座山雕』張樂山等25人,鏟除了牡丹江境內的頑匪。3月,黑龍江省軍區消滅張伯鈞匪部130多人,將張伯鈞當場擊斃。4月,勝利解放北疆重鎮漠河縣城。至此,黑龍江最北部的土匪全部肅清。

  至1947年4月,黑龍江地區內的大股土匪全部剿滅,只剩少數零星殘匪尚待徹底肅清。黑龍江地區各省一方面在軍事上以小部隊配合民兵、自衛隊,以分散對分散,隱蔽對隱蔽的戰術跟蹤搜剿;一方面在政治上采取對匪兵寬大處理、對罪大惡極的匪首堅決鎮壓的有力措施,對各路殘匪展開政治攻心戰。到1947年底,順利肅清了全部殘匪。

  從1945年11月到1947年12月,黑龍江地區各省取得了重大的剿匪戰果。據不完全統計:黑龍江地區在此期間共進行大小戰斗2 987次,消滅土匪5.14萬人,繳獲長短槍1.8萬支,輕、重機槍797挺,大車2 251輛,戰馬7 563匹。在剿匪斗爭中,各省、各軍區指戰員,奮不顧身,英勇殺敵,1 731人為剿滅土匪、創建黑龍江革命根據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三

  黑龍江地區的剿匪斗爭,是東北根據地前期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鞏固後方、推進根據地建設的步伐、解放全東北甚至解放全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剿匪斗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企圖利用土匪武裝控制、擾亂東北廣大地區包括黑龍江地區的陰謀,使國民黨裡應外合攻佔黑龍江地區的企圖徹底破產,扭轉了大片地區被土匪分割佔據的混亂局勢,穩定了後方。

  第二、剿匪斗爭的勝利,使廣大農民不再受土匪襲擾,免去其擔驚受怕的心理,積極投身到建設鞏固的根據地的斗爭中來。為進一步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開展各項建設掃清了道路,為創建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提供了重要條件。

  第三、剿匪斗爭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了在東北根據地的主動權,不斷地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使黨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各地普遍建立起縣大隊、區小隊、村自衛隊等基層人民武裝,使各級民主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第四、剿匪斗爭的勝利,使地方部隊和群眾武裝經受了鍛煉和考驗。各省軍區和各地群眾武裝隊伍迅速擴大,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不斷提高,戰斗力得以加強,各省均有乾部和士兵在剿匪斗爭勝利後被輸送到主力部隊或後備兵團中,為解放戰爭前線提供了一大批戰斗力強的後備兵源。

  總之,黑龍江地區剿匪斗爭的勝利,牽制、消滅了大量敵人,為根據地建設掃清了道路,使黨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保證了黨中央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戰略方針的勝利實現,支援了東北和全國的解放戰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於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歷史抉擇中書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連冬雪

紀念建黨96周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