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天是中國共產黨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中國革命重要領導人之一。從投身『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中含冤逝世,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孜孜不倦奮斗了50餘年。他光輝的一生,特別是在東北三年中作出的卓越貢獻,永遠銘記在黨和東北人民的心中。

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成為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毛澤東高瞻遠矚地指出:『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末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黨中央及時制訂了『向南防御,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成立以彭真為書記,陳雲、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等為領導成員的中共中央東北局,立即奔赴東北,統一領導根據地的創建工作。按照統一的戰略部署,中央先後派遣21名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率領2萬乾部和11萬大軍挺進東北。
張聞天主動請求到東北工作,經中央批准,1945年10月22日,張聞天與夫人劉英、李富春等一行從延安啟程,一路跋涉,11月20日到達中共中央東北局駐地沈陽。11月26日到達中共北滿分局所在地哈爾濱。
隨後在陳雲主持下,張聞天參與起草了《對滿洲工作的幾點意見》,以陳雲、高崗、張聞天名義致電東北局並中央。《意見》對東北工作方針提出建議:我黨獨佔東北的可能性現在是沒有的,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於三大城市,而要在東北廣大城鄉地區放手發動群眾,在長期戰爭中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最後奪取東北全局的優勢。中共中央對建議表示完全同意。《對滿洲工作的幾點意見》為東北根據地的創建指明了方向。
12月,中共中央東北局任命張聞天為北滿分局委員、合江省委書記。張聞天赴佳木斯,途中因土匪叛亂在林口受阻,遂折回牡丹江,化名張平之,以北滿分局代表的名義,到寧安縣調查研究、指導工作。
1946年5月11日,張聞天到達佳木斯,就任中共合江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治委員。他在合江省貫徹黨中央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戰略部署。6月,他在省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一個中心,三項任務』工作部署,即以發動群眾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為中心,完成剿匪、生產、支援前線的任務。他要求各級乾部丟掉享樂思想,作長期艱苦斗爭的准備。
剿匪斗爭是創建合江根據地的首要任務。合江省土匪活動猖獗,嚴重威脅著合江根據地的創建工作。張聞天指出合江的剿匪方針是消滅土匪。在戰術上,要求以窮追堵擊相配合,采用『三猛戰術』,實行以斃俘匪首、消滅股匪為目標的殲滅戰。在這種方針的指導下,合江軍區司令員賀晉年與359旅譚友林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幾次橫跨牡丹江,先後生擒活捉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孫榮久四大匪首。平息合江匪患,穩定了社會秩序,恢復了生產,為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掃清了道路。
土地改革是建設根據地的中心任務。張聞天在這場革命運動中,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總結典型經驗,廣泛發動群眾,指導全省土改工作,使合江省的土改運動健康地發展。他曾三下樺川縣會龍山村,對土改中『反奸清算』不徹底,假分地、轉移浮財等存在的普遍問題時,提出要深入發動群眾,煮熟『夾生飯』,消滅『夾生飯』地區的任務,並及時領導各地開展了煮熟『夾生飯』的斗爭。1947年冬,一些地方刮起『掃堂子』之風,讓地主、富農淨身戶,平分中農財產,到城裡挖浮財,侵犯工商業者的利益。張聞天堅決予以反對,並采取切實措施,注意保護城市工商業及團結中農,使合江的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項工作得到健康的發展。1948年2月,合江省土地改革基本結束,工作重心迅速轉移到發展生產和支援東北解放戰爭上來。他在合江省的工作得到東北局及中共中央的肯定。
1948年5月,張聞天調任中共中央東北局,任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後又兼任東北財經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5月擔任中共遼東省委書記。在東北局工作期間,他就已思考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如何進行經濟建設的問題,特別是他為中央東北局起草的《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中關於新民主主義五種經濟成分,毛澤東在論述經濟建設方針時被采用;他在《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中的思想,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被毛澤東吸收到報告和會議的文件中。他為黨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方針及建國後經濟建設方針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
歲月匆匆,張聞天離開我們雖然40年,但他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的功勛,人們永遠銘記。
供稿人:崔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