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要過垃圾處理這道坎。這道坎兒,方正縣過得很漂亮。
從『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到『垃圾有人拉,室外開鮮花』,方正縣打造出一套鄉村垃圾處理新模式,在全省范圍率先實現了鄉鎮垃圾處理全覆蓋。
鄉村垃圾科學處理引發的蝴蝶效應,帶來的不僅是鄉村面貌的改變,更為方正縣經濟增長、文化進步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動力和支橕。
【模式】
鄉村垃圾處理改善村容村貌
7月7日早8點,記者走進方正縣天門鄉四合村劉家屯村民王志發家。王大哥拿著自家垃圾帶記者走出門,在距他家20多米的路口處,將垃圾投入屯裡統一設的垃圾桶內。
院子裡那堆碎磚頭怎麼不裝桶裡一起扔了?『垃圾得分類,磚頭瓦塊不能扔。』面對記者的疑問,王志發解釋,從2015年鄉裡建起垃圾處理廠後,全鄉各村屯就開始倡導垃圾分類。鄉裡、村裡的領導和乾部挨家挨戶上門跟村民講解如何分類。『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按照能爛和不能爛來分,像剩飯剩菜就可以扔,碎磚碎瓦、農藥瓶我們一般都不扔,能用的用、能賣廢品的就賣了。』王志發說。
8時45分,劉家屯保潔員李樹成開著屯裡專門配置的電動翻斗車來到路口,將垃圾桶裡的垃圾裝上車。『城裡有保潔員,屯裡也有。我的工作就是把我們屯裡幾個垃圾桶裡的垃圾收起來,運到村裡的垃圾轉運點。』李樹成說,像他這樣的保潔員,全縣253個自然屯,屯屯都有一名。
9時30分,劉家屯的垃圾運到了四合村的垃圾轉運點。記者看到這裡已經有其他屯送來的垃圾,全村200餘戶村民家裡的生活垃圾都將在這裡集中,再統一運往鄉垃圾處理廠。
從村到鄉,垃圾怎麼轉運?封閉式垃圾壓縮車上陣了。2015年,方正縣采購垃圾壓縮車5臺,用於各鄉鎮垃圾轉運,天門鄉垃圾處理廠就有一臺。天門鄉副鄉長李鐵峰介紹,垃圾處理廠2015年8月由縣政府投資247萬元開工建設,當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日處理規模3至5噸,可有效處理天門鄉12個村產生的日常生活垃圾。
【創新】
垃圾處理2.0模式這樣煉成
戶分類、屯保潔、村收集、鄉鎮處理,四步走的『方正模式』是怎樣確立的?
記者了解到,早些年方正縣農村處理垃圾就三招:燒、埋、扔。結果是碎磚爛瓦、食物剩餘、農藥瓶、塑料薄膜、玻璃殘渣等被村民隨意丟棄、堆放。即使在集鎮周邊,溝渠裡也是固體垃圾隨著污水一起流到農田,十分刺眼。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深入,方正縣首先推出垃圾處理1.0模式,就是鄉鎮轉運、縣處理。但部分鄉鎮距離縣城較遠,要求三鎮、五鄉的生活垃圾全部運到縣垃圾處理廠,效率低、成本高;加上村民居住分散、環保意識不強,生活垃圾處於『戶無分類、村難收集』的狀況,不少已建好的垃圾收集設施因後期管理不善閑置或被破壞,甚至成為新的污染源。
經過科學分析、研究,2015年方正縣委、縣政府打造了戶分類、屯保潔、村收集、鄉鎮處理的垃圾處理2.0模式。
首先打造硬件。方正縣加大投入建成『一大五小』分片區垃圾處理的格局:『一大』是投資4802萬元,建成縣垃圾資源化處理廠,該廠佔地面積11432平方米,廠房面積近4680平方米,采用IS仿生『工業胃』無害化實時處理技術,日處理生活垃圾150噸,產出有機復合肥25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8萬噸。方正鎮和離縣城比較近的松南鄉、德善鄉所產生的垃圾,由縣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五小』是投資1000多萬元,分別在大羅密鎮、天門鄉、會發鎮、寶興鄉、得莫利鎮建成5個小型垃圾處理廠,目前全部投入使用。至此在全省所有縣(市)中,方正率先做到鄉鎮垃圾處理全覆蓋。
其次注重常態,有資金乾事、有專人管事。為了解決各鄉鎮垃圾轉運難題,方正縣為各鄉鎮采購垃圾壓縮車,配專人負責垃圾轉運。全縣253個自然屯,屯屯設有保潔員,確保每個屯都有專人負責屯內外日常保潔工作。
最後引導和管理相結合,完善長效機制。邁過垃圾處理這道坎兒,離不開嚴格的管理。縣委、縣政府制定了嚴格的考核細則。實行百分制,對各鄉鎮進行打分考核,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對工作好的鄉鎮、村屯給予相應獎勵和表彰,對做得差的、排名靠後的給予相應處罰。邁過垃圾處理這道坎兒,更離不開村民群眾的支持配合。幾年來,方正縣委、縣政府、各鄉鎮村屯的乾部堅持深入農戶家庭,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的垃圾處理和衛生習慣。
回想起2015年推行垃圾分類通知剛下發時的情形,天門鄉副鄉長李鐵峰感觸很深:『大家都滿腦子疑惑,村民這麼多年的習慣能改得了?』但方正縣基層各種創造性的土方法,愣是將這件事做成了。鄉裡教村民按照『可爛的』垃圾和『不可爛的』其他垃圾分類,這個分法通俗易懂,村民們一下子就掌握了。各鄉還紛紛開展『最美庭院』『整潔庭院』等評比活動,對獲得『最美庭院』『整潔庭院』的農戶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和獎勵,形成一種相互比美、比整潔的氛圍。
【效應】
帶動美麗鄉村建設走上快車道
鄉村道路乾淨了、村落院壩整潔了、村民素質提高了、人居環境變好了。王志發一家和其他村民有同樣的感受:『現在很多外地來的游客都願意來方正的鄉村玩玩、轉轉,看到他們掏出手機,在村裡拍美景、拍合影,作為方正人,我們心裡很得勁兒。』
隨著鄉村垃圾處理的科學和完善,方正的鄉村新貌不僅吸引了外地游客,許多外出務工人員或成功人士也紛紛返鄉創業,辦起了農家樂、休閑農莊、家庭農場,不僅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而且還帶動當地鄉村旅游業快速發展。
以鄉村垃圾處理為一個重要抓手,方正縣堅持以城帶鄉、一體發展,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列為全縣重點工作,精心組織,全力推進,形成了全民共建美好家園的高度共識和濃厚氛圍,城鄉環境日趨優美,先後建成了方正鎮國家級生態鄉鎮、會發鎮等6個省級生態鄉鎮,湧現出建國村等34個國家級、省級生態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不斷完善,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改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持續提高。2016年,方正縣被國家確定為全國31個美麗鄉村及精神文明建設試點縣之一。
外正其容,內正其心。文明、整潔的觀念已經漸漸融入方正人的日常生活中。加快經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構築精神文化新家園,今日的方正,正走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快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