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吸、聞、嗅+記憶——太陽島外灘濕地生態景觀新體驗
2017-07-13 16:1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3日訊(記者 遲亦達)『游百年麗島,賞濕地風光』……13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城市之肺』——哈爾濱太陽島外灘濕地,深入體驗唯一的坐落於城市中心的生態景觀。

太陽島外灘濕地景區。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哈爾濱市中心的制氧機——太陽島外灘濕地

  10時,記者進入太陽島外灘濕地,覺得空氣格外新鮮,呼吸特別順暢。據介紹,濕地中的植物群落豐富,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濕地中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氣體中有害氣體的功能,並能有效調節大氣,因此被稱為『城市之肺』、『城市的制氧機』。

  濕地沼澤是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於減緩水流速度,含有毒物質和雜質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沈淀,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可將有毒物質分解成氮元素和磷元素。據測定,濕地植物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域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

  外灘濕地裡只有一條砂石路,這是為了保護濕地的生態系統,砂石路更加透水透氣,不會把兩側的生態系統隔開,太陽島也用這種最天然最原生態的方式來保護這片寶地,同時出於環保等多方角度考慮,全程采用電瓶車參觀方式。隨後,記者聽到了洪亮的雁聲。

濕地內的雁群。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珍稀禽類的博物館——候鳥天堂

  濕地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湖畔茂盛的植物為候鳥們提供了豐盛的食物餌料,這裡優良的環境,既是鳥類棲息的天堂,又是一個珍稀禽類的博物館,記者在外灘濕地內看到了鴻雁齊飛的壯麗景象。鴻雁飛行時頸向前伸直,腳貼在腹下,一個接著一個,排列極整齊,成『人』字形,速度緩慢,徐徐向前。邊飛邊叫,聲音洪亮、清晰、單聲,數裡外亦可聽見。『鴻雁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性喜結群,常成群活動,善游泳,飛行力亦強。』太陽島景區觀光經營部經理莫利偉介紹道。『鴻雁主要以各種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為食,是中國大量飼養的家鵝的祖先,也是中國人民長期以來重要的傳統狩獵對象,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和紅皮書,各國現已都加強了對鴻雁的保護。』

展翅翱翔的丹頂鶴。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據了解,太陽島外灘濕地還引進了體態飄逸雅致的丹頂鶴、蓑羽鶴、灰鶴、白枕鶴,在水中嬉戲,可盡情體味太陽島上的美麗自然風光。之後轉彎處的絲絲荷香吸引了記者前往。

濕地內的荷香澤。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引人入勝的飄香——荷香澤

  太陽島濕地景觀資源豐富,野生植被有25科600餘種植物,常見的有300多種,荷花羅列的荷香澤算是其中的亮點。在聞到荷香的同時,也吸引鳥兒佇足停留,白枕鶴時而浮過水面,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的多重感官享受。

工作人員制作舢板穿。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魂牽夢繞的老記憶——舢板船

  繞過荷香澤之後,記者來到了哈爾濱老一輩人對於太陽島的美好回憶——舢板船的制作地點,當時造船匠人季艷平正在制作舢板船。

  造船匠人季艷平,家住在巴彥縣,自小在江邊長大。他告訴記者,學做舢板船不是學了就會的手藝,這是繼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他的手藝是家傳的,他的父親就從事舢板船的制作,而他也想把這個手藝繼續傳承下去。他手中正在做的船是六米的標准型,四只槳,是兩人一同劃的舢板船,還有五米的船,可以由一人劃行。傳統的舢板船用料必須是韌性好的松木,由四個工人一同做四天完成,一只船的成本在一萬左右。舢板船的一道重要工序是塞縫,是保證船體安全的重要步驟。用麻繩塞在板與板之間的縫隙,再用原子灰覆蓋,防止船體進水。另一位正在造船的匠人說,他們都是從青少年時期學做舢板船,已經做了十七、八年,也會繼續再做下去。

  早在1920年就有舢板船在太陽島的碼頭停靠,而乘坐舢板船也是曾經太陽島富有特色的游覽項目。如今乘坐舢板船又將重回太陽島,成為一項娛樂項目。

人字形飛翔的鴻雁。東北網記者 遲亦達 攝

  太陽島濕地以江曼灘濕地、江灣湖沼為地貌特征,以疏林草地、濕地草甸植被為植物景觀特色。在高水位時為群島,低水位時為全島、半島。由於低水位時間較長,所以常被大片的濕地草原所覆蓋、表現出江曼灘、沼澤地、平緩坡地等地貌類型,這種天然濕地景觀資源類型在全國罕見。太陽島江漫灘濕地、江灣湖沼景觀是國內最大、唯一的坐落於城市中心的生態景觀,濕地總面積達80平方公裡,主要集中在太陽島的西北部,東部外灘濕地面積約為9.6平方公裡。每年接待游客量約350萬人次,國內游客佔98.8%,境外游客佔1.2%,黑龍江境內約佔32.9%。

  據悉,濕地雖然僅佔地球表面的6%,但是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生存環境,它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濕地從狹義上講是指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廣義上則是包括沼澤、灘涂、低潮時不超過六米的淺海區域。中國濕地面積佔世界濕地的10%,6600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責任編輯:連冬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