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搜 索
八女投江
2017-07-31 09:43:5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冷雲等八名抗聯女戰士犧牲得壯烈,令人贊嘆。八女投江的故事是一曲悲壯的歌。當她們抱著、挽扶著負傷的戰友,指導員冷雲用手捂住傷口,堅決地下達命令:『走!』的時候,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肅然起敬。這是一群多麼令中國人民驕傲的偉大女性,多麼為中華民族爭氣的中華女豪傑。

  史學工作者質慧寫到:1938年5月,第二路軍參加西征的第四、五軍部隊從寶清出發向牡丹江下游的刁翎集中。7月2日襲擊了牡丹江沿岸的三道通之後,正式開始西征。在這次西征的隊伍中有許多女同志,她們同男同志一道跋山涉水肩並肩地進行戰斗。在戰斗時,她們發揮了戰斗員的作用,在打下敵人的村鎮時發揮了宣傳員的作用,在平時戰斗、行軍間歇中又發揮了服務員的作用。西征軍中的女同志是完成西征任務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攻打樓山鎮的戰斗勝利結束後,第四軍、五軍的隊伍分路繼續西進,隨軍西征的第四軍女同志同五軍婦女團合並,隨第五軍行動。1938年8月,第五軍西征部隊到達五常縣境內,他們在五常山區活動時暴露了目標,多次遭到敵人的圍攻,戰斗異常激烈,隊伍損失很大。第五軍一師突出重圍後,決定返回牡丹江沿岸,尋找第五軍軍部,匯報西征情況,進行休整。

  婦女團在隨第五軍西征途中,歷盡了千辛萬苦。在五常山區遭敵圍攻的時候,許多同志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同第四軍女同志合並後的婦女團,隨一師部隊返回牡丹江沿岸休整時,全員只剩下以指導員冷雲為首的8名同志了。婦女團的8名同志終於隨軍回到了牡丹江畔。在西征往返幾千裡路的征戰途中,她們跟隨隊伍,穿行在鳥獸集居而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裡,爬山越嶺,風餐露宿,衣服破爛不堪,勉強遮體;鞋子換了一雙又一雙,到了再無可換的地步時,就拖著漏底的鞋子前進;缺乏糧食,她們就同大家一塊兒吃野菜、野果。她們同男同志一道,克服了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用戰斗完成了所擔負的光榮使命,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女兒。婦女團的8名同志隨著隊伍從佛塔密北中趟過頭道河子,在海林的半砬子截獲了敵人木營的3只船,渡過牡丹江然後又棄船拉山道一直向北走。10月上旬的一天,隊伍來到烏斯渾河邊,晚上露宿在柞木崗山下。柞木崗山在烏斯渾河西岸,是烏斯渾河的盡頭,距牡丹江入口處只有七八裡地,河東岸是大、小關門嘴子山。這裡是當時渡河的道口。隊伍准備在這裡休息一個夜晚,第二天拂曉渡江,繞道去克上克宿營找第五軍軍部。深秋季節的夜裡分外涼,秋風刮著,翻動著戰士們勉強蔽體的單衣,侵襲著他們的肌膚。為了取暖,百十來人的隊伍沿著烏斯渾河岸點起了十來堆篝火。半年來無盡無休的惡戰,長途行軍的勞累,使戰士們衰弱、疲乏極了。大家點燃了篝火,背靠背坐下來,很快進入了夢鄉。

  篝火,可以給戰士們以溫暖,也給戰士們帶來了災難。篝火暴露了目標,引來了敵人。住在樣子溝的大特務葛海祿發現了篝火。他向當地日本守備隊作了報告,連夜帶領日本守備隊和偽軍撲向篝火所在地,在我隊伍附近埋伏下來,一待天亮就發起攻擊。

  第二天拂曉,隊伍整裝待發,准備渡河。當時的烏斯渾河正漲大水,原有的河床自然加寬。河中激流滾滾,岸邊浪花飛濺,想要找到原來的渡河道口已經是很難的了。為了防止發生意外,領導命令會鳧水的金世峰參謀帶著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他們來到了河邊,金參謀下水試探深淺,鳧到了對岸。突然,隊伍的周圍槍聲大作,敵人發起進攻,8名女同志被隔在岸邊,金參謀也被隔在了河的彼岸。

  一場惡戰開始了。在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中,我大隊指揮員及時組織火力給敵人以反擊,邊打邊指揮隊伍向柞木崗山上撤退。

  槍響後,冷雲指揮同志們迅速做好了戰斗准備。她把7名戰士分成三組,分別安排在柳條通後面隱蔽起來,准備迎擊敵人。這時冷雲發現大隊要向柞木崗山上撤退的意圖,為了減少大隊的損失,盡快突圍出去,她毅然下令:『同志們,快!向敵人開火,把敵人引過來,讓大隊突圍!』『射擊!讓大隊突圍!』7名戰士明白了冷雲的意圖,也懂得這意圖的意義。她們同聲回答過後,8名同志的長、短槍同時開火,凝集著仇恨的子彈飛向敵人。敵人發現河邊有人射擊,馬上組織一部分人調轉槍口,向冷雲他們撲來。敵人的火力分散了,大隊趁機發起衝鋒,突破了敵人的包圍。大隊指揮員發現冷雲帶領的7名同志據守在河邊向敵人射擊時,立刻意識到她們的危險,於是命令部隊調頭向敵人衝去,想通過猛攻把冷雲她們帶出來。但,時機不待人,敵人已經用重火力控制住山口,切斷了大隊同河邊8名女同志的聯系。冷雲發現大隊又轉過頭來援助他們,馬上想到這樣戀戰下去的危險。她通知其他7位同志齊聲喊話:『同志們!衝出去!保住手中槍,抗日到底!』7名女同志在冷雲指揮下,一連地喊了三次話。她們下定了『讓大隊衝出去,我們犧牲也值得』的決心。大隊聽到了她們的喊聲,指揮員同志想再作一次努力,然而,敵人裝備精良、人多勢眾,大隊連續兩次衝鋒都沒有成功,負傷的戰士越來越多。如果同敵人硬拼下去,大隊有再遭包圍,全軍覆沒的危險。於是,為了繼續抗日,為了革命事業,大隊指揮員忍痛下令,隊伍向西山柞木崗的密林裡撤去。

  敵人見大隊已撤向山裡,要尾追上去,牽制住他們已不可能,就集中兵力向冷雲她們圍撲過來。敵人想憑人多勢眾,由遠而近,步步進逼,活捉我婦女團的同志。敵人的主意打錯了,我婦女團8位女戰士雖僅有3個戰斗組,人單力薄,使的是輕武器,而且彈藥也不足,但她們都是經過嚴酷斗爭考驗的戰士,都是硬骨頭。她們在敵人瘋狂衝擊時,毫不怯懦動搖,而是冷靜、沈著地射擊撲上來的敵人。

  8支輕武器確實擋不住像羊群似衝上來的敵人。敵人忙亂地向柳條通射擊著,嘴裡嚎叫著,蜂擁著衝上來。冷雲讓大家准備好手榴彈,待到衝在前面的敵人快接近柳條通的時候,她大喊一聲『打!』4顆手榴彈同時飛向敵群。在『轟!轟!』4聲巨響中,敵人趴下了一片,腿腳快的扭頭往回奔逃。遭到迎頭一擊的敵人摸不清柳條通裡的底細,沒敢再發動衝鋒,只好趴在地上繼續射擊著,子彈在8名女戰士的頭上呼嘯而過。

  『同志們,要注意節省子彈,等敵人靠近時再打!』冷雲小聲地通知著她的戰友。8位女戰士停止了射擊,柳條通裡靜了下來。除了敵人射擊的子彈在頭上呼嘯而外,柳條通裡靜得出奇。冷雲爬到另外兩個小組跟前,讓她們再拉開一些距離,同時檢查了同志們的子彈、手榴彈。確實,她們的子彈不多了。冷雲同安順福、胡秀芝、楊貴珍碰過頭,讓她們做好應急准備。

  太陽從地平線上昇起來了,深秋的高空萬裡無雲,只是這烏斯渾河西岸邊的上方彌漫著硝煙。冷雲抬起沾滿灰土的臉,沒理睬敵人密集的射擊,審視著四周,尤其是河邊的地形。她們所在的地勢很不利,河岸上光禿禿的,距離柳條通還有十來米;本來可以隱身的荒草有的被敵人的槍彈掃倒了,有的被炮火燒著了;身後幾百米寬的河裡翻著浪花,洶湧奔騰地向北流去;河對岸大小關門嘴子山,經霜的柞樹葉子紅彤彤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她們所在的柳條通和四周毫無聯系,想要借它隱身撤退是不可能的。

  冷雲看過地勢,精力又轉到正面的敵人上來。敵人挨炸吃了虧,更瘋狂了。迫擊炮連連對准柳條通發射,周圍的荒草燃燒得更熾烈了,濃煙向河邊滾動,有幾處柳樹毛子被炸平,戰友們眼看就沒有遮身的屏障物了。冷雲決定,率同志們撤向河邊。她的命令還沒有發出,敵人迫擊炮停了,又發起了衝鋒。狡猾的敵人大批地從正面突擊,另有兩批小股敵人從兩側運動過來,三個方面同時鳴槍奔突,氣勢洶洶,甚為猛烈。敵人逼近了,8名女戰士邊射擊,邊准備好了手榴彈。手榴彈同時向三個方向投出去,在敵群中爆炸。硝煙過後,敵人又衝了過來。第二批手榴彈又在敵群中爆炸,敵人除了被炸死的,沒死沒傷的再沒有堅持下去的膽量,扭頭就往回跑,敵人又退卻了。冷雲回頭看看戰友們,見黃桂清負了傷,趕忙過去替她包紮。郭桂琴也負了傷,楊貴珍正給她包紮。安順福、胡秀芝、李鳳善、王慧民正用自己的衣服撲打著將要燒向身邊的大火。冷雲命令大家架起負傷的戰士,在戰斗間歇時,借著荒草和柳條通上空冒著的濃煙,迅速撤到河沿,臥倒在土坡上。

  同志們的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只剩下了3顆,戰友又負了傷,正面、兩側都是敵人,背後又是急流激蕩的烏斯渾河。她們8個人都不會鳧水,眼下就剩下了兩條路,戰死或被俘。抗聯戰士被敵人俘虜,那是最大的恥辱。冷雲望著同志們,同志們望著冷雲。冷雲終於下了最後的決心,她向大家說:『同志們!咱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虜!現在咱們彈盡援絕了,只有趟水過河。能過去,就找到軍部繼續抗日戰斗到底,過不去,寧肯死在河裡!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而戰死是我們的最大光榮!』

  『指導員說得對!咱們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過河!』安順福堅決地響應。『對!過河!』其他6名女戰士一致同意。『好!咱們還有3顆手榴彈,一定要用在節骨眼上!』冷雲的話剛說完,敵人又怪叫著衝上來。他們邊衝邊喊:『趕快投降!投降!捉活的!捉活的!』『同志們!下河!』冷雲站起來,安順福站起來,楊桂珍站起來,3顆手榴彈向敵人飛了過去。女戰士們互相攙扶著站起來下到河裡。突然,遠處飛來幾顆子彈,王慧民身子向前一撲,倒了。冷雲剛要去抱她,一顆子彈打中了她的肩頭,胡秀芝忙將她扶住。安順福抱起了小王,冷雲用手捂住傷口,堅決地下達了命令:『走!』她們抱著,挽扶著負傷的戰友,向烏斯渾河深處走去。愚蠢的敵人還存在著幻想。他們看到下河的女戰士,仍然不死心,忙亂地喊著:『回來!上河岸來,回來,金票的大大的,生命的保障!』

  水深浪急,波濤洶湧,聽到敵人的嚎叫,戰士們毫不理睬,她們昂著頭向河心走去。敵人更加瘋狂了,子彈從女戰士身後追來,從頭上,從身邊呼嘯而過。她們忽而躺倒在水中,忽而掙紮起來,激流衝得她們立身不穩。這時敵人的一顆迫擊炮彈在她們身邊爆炸,掀起了一股巨浪,巨浪過後,再也見不到女英雄們的身影。餘下的是一片激流滾滾、浪花飛騰的河水。

  平靜了,烏斯渾河兩岸是那樣的平靜。東岸大小關門嘴子山上的柞樹葉子一片紅彤彤。西岸、西岸的遠處,柳條通前面、兩側,炮火給地面留下了一片焦黑。焦黑的土地上倒臥著敵人橫七豎八的屍體;還有,就是被八女投江這悲壯場面驚得呆若木雞似的日本守備隊和偽軍。抗日民族英雄的成長都有著一個漫長的過程,有著深厚的鋪墊,曾當過冷雲老師的董仙橋回憶了這八位女英雄的成長過程,令人深受啟發。董仙橋說:

  1938年10月的一天,抗聯第五軍一師參加西征的100餘名指戰員,在關書范師長率領下返回第五軍軍部途中,露宿於烏斯渾河西岸柞木崗山下老道溝草甸子柳毛叢中時,因樣子溝漢奸、特務葛海祿告密,不幸被刁翎日本駐軍司令官熊谷網羅的千餘名日軍、偽軍、山林警察所包圍。在我軍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婦女團楊貴珍、安順福、胡秀芝、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等7名同志,在政治指導員冷雲帶領下,自覺地把敵人火力引向她們,掩護大部隊突破敵圍,安全轉移。而她們在彈盡路絕、戰友援救無效的情況下,面對凶殘的敵人,絕不屈服,絕不當俘虜,集體英勇投江,壯烈犧牲。她們殉國時,最大的僅23歲,最小的纔13歲。她們的事跡已載入中國現代史的革命史冊,將永遠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子孫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斗。冷雲原名鄭志民,乳名鄭香藝,生於1915年。家住樺川縣悅來鎮。父親鄭慶雲,母親谷氏,全家以種地和在鎮子上賣小菜為生。她們兄妹3人,哥哥鄭殿臣,為人忠厚老實,在外地當店員,姐姐早年出嫁,後來被警察勾結歹徒害死了。

  1925年春,冷雲10歲時,上了悅來鎮北門裡兩年小學。她性格很剛強,有一次,因為畫畫,她被姓何的先生把小手打腫了,手背出了血,但她一聲不哭,回家後背著手,生怕家裡人看見。她聰明好學,熱愛勞動,每天放學回家,除完成作業外,還經常主動幫助嫂嫂做飯、刷碗、洗衣服等,家裡人都很喜歡她。

  1931年春,她考上了吉林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起名鄭志民。1932年4月12日,因日軍乘江船進駐佳木斯城,學校被迫停課。1933年秋,男女生合校後,她接著在樺川縣中學師范班讀書。冷雲在佳木斯讀書時很好學,思維敏捷,渴求真理,接受新思想快,關心時局形勢。她經常與高明世、范淑傑兩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借問課程之機,要求班主任老師(董仙橋、地下黨員)講些國家大事,還常到老師家聽他講抗日救國的道理。當時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學校被迫進行『勞作』、『賢妻良母』、『階級服從』等奴化教育,鄭志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她在班上很活躍,敢說敢講,表現出一派正直剛毅的氣慨。她與高明世、范淑傑一起被同學們稱為『三傑』。她的班主任老師經常通過秘密的形式,給一些進步的學生講政治時事,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罪行。冷雲是他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因受他的啟發教育比較多,冷雲在政治上進步很快,她敢於在女同學中進行愛國主義宣傳,並逐漸成熟起來。1934年夏天,由我和高明世秘密介紹入黨。同年,由她和高明世介紹范淑傑入黨。不久在師范班裡成立了第一個女同學黨小組,在學生中秘密開展革命活動。

  1935年12月底,冷雲在師范班畢業,被派回悅來鎮南門裡初級小學(現在的第三完小)教學,講授算術、語文、圖畫、音樂、體育等課程,並擔任班主任。這時候,她已是20歲的大姑娘了。中等身材,紅潤的圓臉上鑲嵌著一雙聰慧的大眼睛,活潑、直爽、樂觀,喜歡打球、畫畫、音樂,能吹笛子。她常穿黑格子白布衫,還有旗袍,外套一件紅毛線背心,朴素大方。她待學生和藹可親,學生都很敬重地。當時,學校盛行體罰學生,歧視女同學,而她對學生總是像慈母般的耐心教導,孜孜不倦,從不打罵學生,對男女同學一視同仁。除了正常教學外,她還經常給學生講『岳母刺字』、『岳飛抗擊金兵』和『楊家將』等故事。她教育學生說:『英雄要愛他們自己的國家,打擊外來侵略者。』她經常參加支部開會,秘密開展抗日活動,搜集日偽情報,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秋,周保中將軍要求下江特支向抗聯第五軍輸送知識分子乾部,以提高部隊素質,勃利縣委易恩波把這一指示轉給悅來鎮黨組織。過去,冷雲因對父母包辦的婚姻不滿,早就提出要參加抗聯。這回經她的同學悅來鎮黨支部書記馬成林請示上級黨組織,同意冷雲由地方轉入抗聯第五軍工作。當時,日偽警特對教育界監視很嚴,為了避免發生意外,防止暴露黨組織,使鄭家免受株連,在黨支部的巧妙安排下,以冷雲調去富錦工作為由,中途轉入抗聯第五軍。到第五軍後,冷雲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改名冷雲。後來隨軍出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她轉入部隊後,敵人雖然進行了多次追查,但都被黨組織設法掩蓋過去了。她在奔赴抗日隊伍前夕,董傑(字若坤,悅來鎮北門裡兩級小學教員,中共黨員)到她家看她時,她鼓勵戰友說:『若坤啊,在敵人眼皮底下乾革命越來越難了,隨時都會有危險的情況出現。我希望你以後工作更要謹慎小心……我們這一生,都交給了黨,在哪裡乾都是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斗爭。『她還在給董傑贈書上留言:『兩山不能遷,兩人能見面。盼那天,相逢日,祖國換新顏!』這充分表現了冷雲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忠心耿耿和對在艱苦的斗爭中始終充滿的必勝信心。在艱苦的對敵斗爭中,抗聯隊伍每到一處,都紮根群眾,鼓舞群眾,號召人民起來參加抗日斗爭。楊貴珍、安順福、郭桂琴、王惠民4位烈士,就是抗聯隊伍播下革命種子結出的豐碩果實。

  楊貴珍,1920年10月出生在林口縣東柳樹河子村一個貧苦家庭。她7歲喪母,15歲出嫁。第二年丈夫得病死了,婆家逼她『走道』(改嫁),她經常挨打受罵。父親楊景春,為人豪爽,肯幫助人,路過的人經常到她家借宿,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她家為『楊家店』。當時,抗聯第五軍周保中軍長經常帶領隊伍來她們村,幫助老百姓乾活,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教唱《貧民嘆》,號召老百姓起來抗日,驅逐外患。楊貴珍家時常住女兵,一邊幫助乾活,一邊給她講革命道理,使她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1936年冬,她在抗聯隊伍的引導下,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毅然離開家庭,參加了抗聯隊伍,起名楊貴珍,在小鍋盔山和四道河子溝裡抗聯密營被服廠工作。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安順福,朝鮮族,中共黨員。生於1915年,居住在穆棱縣穆棱鎮新安屯。家裡靠種水稻為生。丈夫朴德山,是抗聯四軍四團政委(已犧牲)。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她就開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是新安屯抗日兒童團員。1933年加入青年團,他把抗日救國的工作做得很出色。1934年她參加了抗聯四軍,任四軍被服廠廠長。她有一張瓜子臉,前額稍高,舉止穩重,在婦女團裡被稱為安大姐。郭桂琴,家住林口縣刁翎四合村,乳名菊花,生於1921年。她早年喪母,寄養在外祖母老雷家。外祖母家很窮,整年穿著補釘摞補釘的衣服。她中等個兒,長臉龐,留著長長的辮子,性格活潑開朗,喜歡說笑,愛唱民間小調和扭秧歌。1936年6月的一天,在抗聯五軍一位王連長和一位女戰士的引導下,她毅然剪掉長辮子,離開外祖母家,參加了抗聯隊伍。王慧民是林口縣刁翎四合村人,生於1925年。她中等個,愛說愛笑,很能吃苦。家裡姐弟一大幫,房子叫日本兵給燒了,居無定所。父親外號叫『王皮襖』,是抗聯五軍的一位副官,家裡經常有抗聯人員來往。王慧民12歲那年,就隨父親上山參加了抗聯隊伍,第二年就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由於當時處於殘酷的斗爭環境,胡秀芝、黃桂清、李鳳善等3位烈士的生前經歷沒有流傳下來,現在所能收集到的僅有胡秀芝犧牲時是班長,家住林口刁翎崗後馬蹄溝一帶,出嫁後參加了抗聯,再沒回娘家。有個哥哥叫胡秀峰(已故)。黃桂清,犧牲時20來歲,家住林口刁翎南園子,全家抗日,是抗聯的堡壘戶,家裡經常住著抗聯的人。李鳳善,朝鮮族,中等身材,長得很豐滿結實,家住林口龍爪一帶。 (選自《東北抗聯紀實選載》,本文發表在《世紀橋》2012年第二十二期)

責任編輯:連冬雪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