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戰爭的歷史表明,兩軍對壘不僅是武器裝備等物資因素的抗衡,同時也是戰斗精神的較量。東北抗聯在與日偽軍交戰中,大多數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進行的,可是他們卻一次又一次取得了戰斗的勝利,這完全是靠他們的智慧和頑強的斗志。
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東北抗聯用的卻是土槍土炮,為了取勝,他們自制武器,一樣取得攻城奪池的勝利。抗聯老戰士董長義回憶了木炮打賓州那場戰斗。
他回憶說:
1934年五、六月間,我們的隊伍開到七區的一條大山溝裡,准備攻打賓州。由於黃炮、朱萬金等義勇軍剛改編,紀律渙散,急需整頓,再加上這一帶是新區,需要做大量的群眾工作。這就使攻打賓州的計劃推遲了幾天。情況在不斷變化,到第五天,偵察兵回報,有一連人的敵騎兵向我方運動。
趙尚志司令、張壽籛代表立即研究對策。估計敵人可能發現我們,決定隊伍馬上上山,准備伏擊敵人。隊伍迅速進入陣地,隱蔽好,注意觀察。從敵人順著公路緩緩行進的態勢看,好像並沒有發現我們的確切位置。
等敵人都進入伏擊圈,趙司令一聲令下,瞬間機槍、步槍響成一片,嚇得敵人亂成一團,紛紛掉轉馬頭往外跑。我高興地說:『撤了。』趙司令糾正道:『不!逃了!』
趙司令和張代表簡單一商量,決定趁敵立腳未穩,馬上追擊,直搗敵巢。我們的騎兵一面在前面追,一面打。敵人急急如喪家之犬,拼命逃回賓州城。大約在午後兩三點鍾,部隊把賓州城四面包圍起來,准備夜間攻城。二中隊埋伏在賓哈公路10多裡處,准備阻擊打援。一切准備就緒,以炮聲為攻城信號。
游擊隊哪來的炮呢?原來是改編時,朱萬金帶來的木炮。口徑有一尺,能裝50多斤炸藥和30多斤鐵屑。攻城前,又找木匠修了修。這次准備用它轟開城牆,以便進攻。
夜幕降臨,賓州城一片沈靜。猛然間,大地搖晃了一下,一聲巨響,衝天的火光撕裂了城牆。游擊隊健兒有如從天而降,殺聲震天。隊員們借著火光,冒著硝煙,撲向敵人。敵人被這驚天動地的炮聲嚇破了膽,只顧逃命。我們窮追猛打,天蒙蒙亮時,東、南、北三路健兒在城裡會合了,接著又迅速拿下大營。隊員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心情收繳戰利品,宣傳隊的寫標語、貼傳單,大造反滿抗日輿論。
就在這時,逃出城外的敵人很快向哈爾濱作了報告。天亮敵人就開汽車向賓州撲來。西門外阻敵打援的隊員一發現,立即鳴槍報警。趙司令、張代表一分析,敵人來勢洶洶,要和我們決一死戰,我們應避其鋒芒立即轉移,於是部隊迅速向大青山方向轉移。
我們一分隊掩護撤退,當大部隊走遠後,我們出東門上了大崗,走出2裡多遠,敵人纔從東門冒出頭來。我們下崗進了大溝,又跑了七八裡路,遇到趙司令帶騎兵班接應我們。趙司令見我們都撤下來很高興,他說:『奔元寶河撤,等會兒敵機可能來。』說完策馬揚鞭追大部隊去了。
後面追敵不停地打槍,我們又跑了七八裡路。天大亮了,只見遠處有戶人家,房後有條小道,沿這條小道翻過山崗,直通元寶河。隊員們都上了崗,我纔到小房。就在這時,果然兩架敵機來襲,順著山溝往下俯衝,輪番掃射。我在崗上跑著,突然摔倒,就在這一剎那,敵機對著小房子掃射一梭子。隊員們在崗上看得真切,都為我捏把汗。敵機一過,我就一躍而起,迅速跑上山崗,大家又驚又喜,我們又隱蔽一會兒,等敵機飛遠了,部隊繼續向元寶河方向前進。
(選自《東北抗聯紀實》,本文發表在《世紀橋》2011年第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