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12日凌晨,北方大地寒氣逼人,萬籟俱寂。突然,位於黑龍江省鶴崗北方的梧桐河畔響起了激烈的槍聲,這槍聲撕裂了陰雲籠罩的夜空。不久,一個驚人的消息傳遍各地——東北抗聯著名將領趙尚志以身殉國。
1941年10月,趙尚志率領由姜立新等共5人組成的小部隊,由蘇聯返回到興山(今鶴崗)及湯原北部地區活動。他決心繼續發展抗日隊伍,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他曾對同行的戰友說:『我死也寧肯死在東北抗日戰場。』表達了他堅韌、頑強,誓將抗日斗爭進行到底的決心。但是,當時東北地區的形勢十分險惡。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發動太平洋戰爭,擴大侵略,正在搞所謂『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百萬日軍遍布東北各地,漢奸、特務、密探活動十分猖獗,這給抗日斗爭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趙尚志所率的小部隊要進行的活動也很難開展。趙尚志與其他4個人住在湯原縣北部姜把頭趟子房,在梧桐河上游地區活動了兩個來月。此際,已是隆冬季節,整日朔風怒吼,大雪飛揚。
趙尚志等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在堅持斗爭。12月23日,他們來到湯原縣北部烏得庫(現伊春市境內),在距警防所北方64公裡處,吸收了采集皮貨的青年王永孝入隊。這樣,小部隊增至6人。隨後,趙尚志率隊踏著皚皚白雪、穿過莽莽山林,奔向嶺後三間房。在這裡,趙尚志決定派3名戰士返回蘇聯,向上級匯報情況。此刻隊內只剩下3個人了。趙尚志率姜立新、王永孝又返回姜把頭『趟子房』,以此為據點,繼續開展活動。
就在趙尚志率領小分隊在湯原、鶴立北部山區密林中活動期間,敵人從一個偽裝成收山貨老客的特務那裡得到了情報:『12月下旬,在鶴立縣梧桐河西北約百華裡的東山溝王永江、馮界德的趟子房有趙尚志等5名出現。』這一情報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注意,因為趙尚志一直是敵人捕殺的重要對象。由於從1940年秋到1941年10月趙尚志留在蘇聯,所以趙尚志的名字在敵人所搜集的情報及線索上已失蹤一年多。趙尚志的這次出現使敵人感到十分恐慌。偽鶴立縣興山鎮警察署特務主任東城政雄與警察署長田井久二郎立即進行密謀,並派出警備隊長以下25人,攜帶無線電臺,結合冬季『討伐』,到鶴立河附近山區地帶進行了7天搜索,但未發現趙尚志等人的蹤影。之後田井久二郎與東城政雄為捕殺趙尚志又進一步作了密謀。田井說:『趙將軍能夠得到中國人民的絕對支持,所以即使用日本軍一個師團以上的兵力,也不能將他抓住,所謂「討伐」是沒用的。因此,應采取派遣偽裝的偵探、諜報到山裡,秘密地潛入趙尚志部下,設法把他引誘到警察活動范圍內,見機使他負傷,然後將其加以逮捕的辦法。』田井的主張得到東城的喝彩。爾後,田井將這個計劃上報偽鶴立縣警務科,又經縣轉到了偽三江省警務廳和保安分室。1942年1月上旬,敵人決定派他們認為『非常有價值』的特務劉德山擔負這一誘捕任務。並答應事成之後,給他一筆優厚的賞金。
劉德山是珠河一面坡人,當年42歲,曾任偽梧桐河采金會社警備隊小隊長。因槍法好,別人送給他一個綽號叫『劉炮』。1942年1月15日,劉德山偽裝成獵手及收山貨的老客潛入鶴立縣北部山區。同時,敵人穴澤武夫警長以下16人進駐鶴立縣北部地區,一方面組織搜集情報工作,一方面擔任警戒,配合劉的行動。就這樣,一個陰險毒辣的計劃付諸實施了。數日後,諳熟山路、狡黠奸詐的劉德山,在湯原北部山裡姜把頭『趟子房』碰上了趙尚志所率的小部隊。趙尚志對劉的突然出現十分警覺,感到其形跡可疑,斷定不是好人,並要槍斃他。可是,事情十分湊巧,跟隨趙尚志的姜立新與劉德山早年相識,經姜立新的介紹,趙尚志放棄了對他的嚴格審查,解除了懷疑,並將他吸收入隊。劉德山加入小部隊以後,不斷向趙尚志提供『情報』以騙取趙尚志的信任。不久,偽興山警察署長田井又派出特務張錫蔚(外號張小背)進山執行同樣任務。2月8日,張錫蔚在姜把頭『趟子房』找到了趙尚志所率的小部隊。特務劉德山便花言巧語地對趙尚志說:『他是我唯一的親密朋友,由於我沒能及時回去,他很掛念,是來探聽我的。』這樣,這名特務也混在趙尚志所率的小部隊中來了。此後,劉、張兩名特務一直潛伏在趙尚志身邊。
2月8日晚,這兩名特務開始按田井制定的計劃向梧桐河方向引誘趙尚志。劉德山向趙尚志『獻策』說:『梧桐河警察分駐所警備力量缺乏,現在是襲擊的好機會。』當時,趙尚志對劉的提議未置可否。晚飯後,趙尚志經過考慮,纔作出決定:12日拂曉,襲擊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並作了具體的戰斗部署。翌日,趙尚志等從姜把頭『趟子房』出發,向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移動。
據敵偽資料記載,以後幾日的情況是:
『2月9日,午前6點起床。早飯後,8點出發,途中休息一會兒。午後8點到達收山貨的柴把頭小屋,並在柴把頭小屋住下。當夜,張錫蔚從12點到1點站了一次崗。』『2月10日,午前6點起床。早飯後,為商議襲擊梧桐河,所以11點纔出發。在出發之前,趙尚志對其部下說:「這次襲擊梧桐河要是成功的話,我們就乘馬去蘇聯,若是這次襲擊失敗的話,我們就都到姜把頭小屋集合。」途中休息了二三回。』
『2月12日午夜1時,到達梧桐河北方2 000米的一個獨立農家小房後,劉德山對趙尚志說:「現在有必要派人到梧桐河去調查一下。」趙尚志也認為有必要派熟悉部落情況的人去。於是就派張錫蔚去。張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就同意了。這以後,張錫蔚就直奔梧桐河偽警車分駐所,將情況向敵人作了報告。』
張錫蔚走後,劉德山為伺機槍殺趙尚志,便一直跟在他身旁。12日清晨1時半,趙尚志一行來到距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不遠的呂家菜園子。走在趙尚志前面的劉德山認為時機已到,狡詐地說:『先到菜園子屋裡暖和暖和,我去小便。』說罷,他一轉身就往回走,行至趙尚志身後,便開槍向趙尚志射擊。由於近在咫尺,趙尚志中彈負傷,立僕在地。這時,趙尚志強忍劇痛,操起手槍朝正要向戰士王永孝開槍的劉德山打去,劉頭部腹部各中一彈,當即結束了這個可恥特務的生命。走在後面的姜立新聞到槍聲後,急忙跑到趙尚志跟前,只見他腹部血流如注,鮮血浸透了衣褲。於是,他就把趙尚志背到呂家菜園子的小窩棚裡。趙尚志自知傷勢嚴重,難以繼續行動,命令姜立新迅速離開。
此際,特務張錫蔚已跑到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他一進大門就高喊:『劉炮與趙尚志打起來了。』分駐所的敵人一聽說『趙尚志』便嚇得亂作一團。在梧桐河擔任警戒任務的縣偽警備隊長穴澤武夫於忙亂間臨時召集12名偽警察、警備隊員組成一支『討伐隊』。『討伐隊』在特務張錫蔚引領下,趕到現場,將呂家菜園子包圍起來。緊接著,又是一場激烈的戰斗。對於這場戰斗,敵人曾作過這樣的描述:『「討伐隊」因積雪尺餘,行動不便,遂於距趙部房捨400米附近潛伏下來,監視趙部的動靜,在潛伏中,很快地被「匪團」發覺,於是散開應戰。為了切斷「趙匪」的去路,派分駐所所長以下5名迂回後身,戰斗經歷15分鍾,「匪部」槍聲熄滅。』就在這一戰斗中,姜立新在趙尚志的掩護下攜帶裝有秘密文件及活動經費的文件包轉移去蘇聯。王永孝腹部被機槍子彈打穿,負了重傷。趙尚志與王永孝在重傷昏迷中被俘。敵人從他們身上虜獲了趙尚志印鑒、任命狀數張、三八式步槍2支、子彈230發、美制一號擼子槍1支、日制九一式手榴彈10枚、日本軍服一套半。
以後,敵人派人用爬犁將身負重傷的趙尚志、王永孝及特務劉德山的屍體拉到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不久趙尚志從昏迷中醒來。他說:『只成想死在千軍萬馬中,沒想到死在劉的手裡。』趙尚志所受的是貫通傷,子彈從腰後右下部打進,斜從小腹與胯間穿出,傷勢十分嚴重。敵人為了解抗聯機密,得到口供,鑒於趙尚志身負重傷,無法行動,便在當地對他進行了突擊審訊。
審訊中,趙尚志面對氣焰囂張的敵人毫無懼色。他以驚人的毅力一邊克服劇烈的傷痛,一邊與敵人進行著最後的頑強斗爭。面對敵人,他切齒痛罵。關於對趙尚志的審訊,敵人記載說:『趙尚志受傷後約活了8個小時左右。當審訊時,趙尚志對審訊他的警察說:「你們不也是中國人嗎?現在你們出賣了祖國。我一個人死了沒有關系,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可問的!」說完閉口不語,狠狠瞪著審訊他的人。對重傷留下的苦痛不出一聲。』其最後表現,敵人認為真不愧為一『大匪首』的尊嚴。
就這樣,年僅34歲的趙尚志懷著對日本侵略者、漢奸特務的刻骨仇恨,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犧牲了。同時被敵人捕獲的王永孝在受傷約11小時後也犧牲了。
趙尚志犧牲後,日警備隊長穴澤武夫急忙乘車去興山偽警察署,向署長田井久二郎作了報告。接著,田井又立即將情況報告給偽鶴立縣警務科和偽三江省警察廳。2月14日,敵人將趙尚志遺體由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運到偽興山警察署。爾後,偽三江省警務廳事務官筱原勝清、偽鶴立縣警務科警正春日兵吉及抗聯叛徒李華堂,一同來到偽興山警察署,辨認趙尚志遺體。敵人根據李華堂的辨認及所虜獲的趙尚志的印鑒、王永孝的口供和趙尚志遺首左眼下3個月型傷痕(1932年在巴彥游擊隊期間,攻打東興戰斗中負傷所留),斷定死者系趙尚志無疑。於是,敵人進行了拍照。從現存的趙尚志遺容照片看,他犧牲時,面無懼色,兩只眼睛依然怒目而視。2月15日晨,敵人將趙尚志的遺體用汽車運往佳木斯偽三江省警務廳。當日,凶狠殘暴的敵人割下了趙尚志的頭顱,用飛機送往偽滿洲國國都新京(長春),向警務總局請功。遺體則扔入松花江冰窟中。
趙尚志壯烈殉國後,日偽統治當局開動宣傳機器大造輿論,宣揚日偽『討伐』的戰功。然而,侵略者無論如何,也是挽救不了自己失敗、滅亡的命運的。1945年9月3日,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那些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終於被中國人民押上了歷史的審判臺。當年直接進行策劃謀殺趙尚志的偽興山警察署署長田井久二郎、特務主任東城政雄都作為戰爭罪犯被關押在戰犯監獄中。他們在勝利的中國人民面前不得不低頭認罪。而為拯救民族危難而英勇獻身的趙尚志卻永遠被人們所敬仰。解放後,為了表彰趙尚志的抗日功績並永遠緬懷這位抗日英雄,抗聯第三軍發祥地珠河縣被改名為尚志縣,他的犧牲地改名為尚志村,哈爾濱市一條繁華大街——新城大街,改名為尚志大街,以永遠紀念這位抗日英雄。 (選自《東北抗聯紀實選載》,本文發表在《世紀橋》2013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