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搜 索
抗聯隊伍裡忠誠頑強的送信人
2017-07-31 10:08:02 來源:奮斗2016年第9期  作者: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馬彥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暢銷全球的《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講述了美西戰爭中,羅文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把決定戰爭勝負的信送給不知具體在何方的加西亞將軍。故事歌頌了主人公勇敢、忠誠、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可貴品質。而在東北抗聯隊伍裡,有兩位更加悲壯的送信人,他們的事跡卻鮮為人知。

  1939年10月下旬,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第十二團黨委接到一封轉自第六軍軍部的信,並要求將這封信盡快轉到梁家窯交通站。團黨委經過慎重考慮,挑選了朱連長和馬班長兩個黨員去送信。二人得知信的重要性後,表示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信安全送到。

  朱連長用樺樹皮把信包好放在貼身處,天剛蒙蒙亮就出發了。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他們避開大路,專走人跡罕至的山路。黑龍江的10月已經是秋末冬初的季節,天又淅淅瀝瀝地下起連陰雨,他們渾身濕透,頂著刺骨的冷風中跋涉了一晝夜。短暫休息後,又邁開有些僵硬的雙腿繼續前進。由於雨大,路上的一條溝壑水流變大,擋住了去路。他們把一棵枯木推到河裡,然後跳進冰冷的河裡,寒氣立刻向他們聚攏,不斷地向他們的身體裡鑽,二人扶著枯木腳蹬手劃到河對岸,上岸後,牙齒像縫紉機般不由自主地一直抽動,發出咯咯咯的響聲,麻木的四肢也失去了知覺。他們踉蹌著找到個遮雨背風的地方,撿了一些乾樹枝攏起了火堆。烤乾了衣服,吃了一些烤飯團,休息了一會兒,身體有了些力氣,又冒著大雨踏上送信的征程。穿過敵人的封鎖線,越過北黑鐵路,翻過朝陽山,趟過山下的小邊河,翻過五大連池邊的尾山、格拉球山、三道林子,直奔查拉巴岐山。漸漸地,天黑下來,雨點開始摻雜起了小雪粒,隨後又變成了飄飄灑灑的雪花。兩名送信人的頭發,凍成一綹一綹的,濕透的衣服,也結成了冰,變得硬邦邦的,走起路來嘩啦嘩啦地響。

  兩天一夜的跋涉,他們腳上的血泡已經磨破,步履蹣跚像小腿灌了鉛。然而為了盡快送信,他們繼續在結了冰的山路上前行。夜深雪停,二人發現一座廢棄的炭窯。他們進去,把隨處被丟棄的炭頭攏到一起,用乾草引著,烤乾了衣服,烤熱了飯團。沒有充分燃燒的炭火釋放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本想休息片刻後馬上出發的他們,不一會兒就被熏暈了。炭火越燒越旺,身邊陳炭多的馬班長被燒死了。靠近洞口的朱連長,一氧化碳中毒較輕,在冷風的吹襲下,慢慢蘇醒過來。昏昏沈沈中,覺得雙腳鑽心地疼。他點著火一看,吃驚地發現雙腳掌已經被燒掉,而馬班長也不應答自己的呼喚。他忍著巨痛,撕下自己的衣服,包上雙腳,用炭灰把戰友掩埋。憤懣地看著自己的殘腳,他有些絕望——沒有腳了,以後如何行軍!怎麼打仗!他摸了摸手槍,想到了自殺。但隨即意識到,自己是為送這封緊急的指示信而來,想起了出發前所表的決心: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信送到!他用手摸了摸貼身放的信,翻過身,背著馬班長的槍,雙手拄著地,拖著雙腿向前爬。雪水浸著傷口,他疼得直冒冷汗,幾次昏了過去。手掌和膝蓋磨破了,開始流血,而心裡卻堅定地想著,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一定要把信送到、勝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由於傷口感染,不到半天,就開始發高燒。身體太虛弱了,實在沒有力氣,遇到下坡,就向下打滾。全身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每爬一下,對他都是一種考驗。就這樣,他以驚人的毅力,爬過山丘、爬過水窪……從廢炭窯到梁家窯不過20裡路,但朱連長就爬了兩個晝夜。當他爬到距離梁家窯附近的樹林時,聽到有砍樹的聲音,發現是地下交通站的老梁同志,他停了下來,積攢全身的力氣喊出『老梁』兩個字。把信交給老梁,簡單講述送信經歷後不久,朱連長就犧牲了。

  東北抗聯指戰員在東北抗日戰場上堅持了十四年的對敵斗爭,所依靠的就是這種以信念堅定、知難而進、艱苦奮斗、視死如歸、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抗聯精神。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彪炳史冊的功績,譜寫了英勇而悲壯的戰歌,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這種偉大的精神。

責任編輯:連冬雪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