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搜 索
東北抗日聯軍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2017-07-31 10:09:40 來源:奮斗理論圈  作者: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 崔艷波 曲曉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抗日聯軍是黨直接領導的東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裝,是人民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創建那天起,東北抗聯就同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一樣,始終如一地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堅持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堅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英勇頑強和不怕犧牲的精神為人民軍隊增光填彩,始終保持著人民軍隊革命本色。時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回顧和總結黨領導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經驗,對新形勢下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東北抗聯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建軍的根本原則。作為人民軍隊重要組成部分的東北抗日聯軍,從組建之日起,就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創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的方針。中央和東北黨組織派出大批乾部到義勇軍和綠林武裝中開展工作,或獨立創建反日游擊隊。除原在抗日義勇軍工作的周保中、李延祿等人外,派出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楊林、楊靖宇到南滿,大連市委書記童長榮到東滿,滿洲省委軍委書記趙尚志到巴彥,滿洲省委巡視員馮仲雲到湯原組建抗日武裝。他們依靠當地黨組織,發動農民開展反日斗爭,在斗爭中培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骨乾,奪取敵人武器,武裝自己。先後創立黨領導下的十幾支反日游擊隊,成為東北抗日戰場上的中堅力量。抗聯部隊遵循中國工農紅軍的建軍原則,游擊隊時就建立了黨支部,很多游擊隊員都是共產黨員;人民革命軍時健全了政治委員制度;抗聯時期在軍師團設立黨委,連隊上建立黨支部,保證東北抗聯始終在黨的領導之下。東北抗聯的主要領導人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既是黨一級組織的重要領導者,又是抗聯部隊軍事指揮員。實行的一肩兩職體制,確保了黨委重要戰略部署的貫徹和執行。在十四年抗戰中,黨領導抗聯部隊創建了東北抗日游擊根據地,開展了游擊戰爭,消滅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抗聯部隊的重大軍事決策部署均由黨的會議討論決定,始終按照黨的會議決議貫徹落實。即使在中共滿洲省委撤銷、與黨中央失去聯系情況下,東北抗聯也沒有脫離黨的絕對領導,抗聯部隊千方百計地獲取黨中央的指示,按照黨的政治原則、組織原則、紀律原則管理指揮軍隊。東北抗聯在蘇境整訓期間,建立了東北黨組織統一領導機關--東北黨委員會,保證了黨對抗聯部隊的絕對領導。東北抗聯教導旅野營整訓和小部隊的派遣以及配合蘇軍收復東北,都是在東北黨委員會的領導和部署下進行的,從而使東北抗聯高舉抗戰大旗到最後勝利。

  二、東北抗聯始終堅持黨的政治工作優勢

  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是人民軍隊的鮮明特點和最大優勢,也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在艱苦卓絕的東北抗日斗爭中,東北抗聯之所以能夠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生命和鮮血高擎抗日旗幟,有效的政治工作起到了關鍵性的保證作用。在抗聯部隊中,政治工作是有條不紊進行的。東北抗聯從創建之初就明確了政治工作目的作用,教育全體指戰員為祖國解放而戰斗。在制度建設上,先後制定頒發了《人民革命軍獨立師政綱》《東北人民革命軍斗爭綱領》《東北人民革命軍及赤色游擊隊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東北抗日聯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等政治工作條例。按照條例規定,在抗聯部隊軍、師設立了政治部,直接指導本級的黨和政治工作,並在政治部內設政治委員和政治部主任,作為抗聯的『政治代表,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聯軍中的全權代表』。這種組織制度上的保障,對抗聯部隊堅持黨的領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政治思想建設上,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工作。為教育黨員乾部,建立各種類型的軍政乾校;在條件不具備時,普遍設立教導隊和隨營學校。采取隨機教育、系統教育、政治討論會等形式,對廣大指戰員開展深入淺出、貼合實際的思想教育,啟發階級覺悟,鍛造革命理想信念。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政委魏拯民在編寫的課本中指出:『革命不能只靠勇敢和熱情,要有政治頭腦和遠大理想』。馮仲雲經常用毛澤東、朱德的革命事跡,用周恩來說的『海可枯,石可爛,我們不能忘記東北抗日義勇軍』的誓言,來教育鼓舞戰士,並反復向大家講:『黎明前是冷的,但黎明之後,曙光就會到來』。李兆麟在艱難西征路上,通過親自演出獨幕話劇,講述中國古代伯夷、叔齊『寧可餓死,也要忠於祖國』的故事,堅定指戰員抗日到底的決心。東北抗聯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樹立新型官兵關系和軍民關系,對義勇軍和山林隊進行政治宣傳工作,將成分復雜的部隊打造成了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面對東北極端嚴酷的自然條件,面對日本侵略者日夜不休的軍事『討伐』和時時刻刻的政治誘降,東北抗聯以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堅定了廣大指戰員抗戰到底的理想信念。正是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使東北抗聯在十四年艱苦抗戰中,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軍,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東北抗聯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積極開展群眾工作是人民軍隊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東北抗聯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很好地回答了人民軍隊『來自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東北抗聯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部隊每到一處都首先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和抗聯部隊為人民利益而戰的宗旨。1934年,中共滿洲省委在給珠河縣委及游擊隊全體同志的信中就指出:『游擊隊要成為廣大群眾斗爭的發動者與組織者,每到一地,必須動員全體戰斗員去進行群眾的宣傳鼓動工作和組織工作。』正是由於東北抗聯時刻注意群眾工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許多熱血青年紛紛加入抗聯隊伍,成為東北抗聯的新生力量。據統計,1933年秋至1935年10月,僅珠河地區就輸送入伍戰士1000人以上。東北抗聯是一支人民軍隊,也是在黨的統一戰線旗幟下組織起來的抗日聯合部隊。部隊成分復雜,素質參差不齊,一些被收編的部隊破壞群眾紀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抗聯部隊制定了嚴格的群眾工作紀律,領導帶頭堅決執行。楊靖宇說,人民群眾是游擊隊的命根子;趙尚志不但為部隊制定了嚴格的群眾工作紀律,並且親自督促檢查。珠河反日游擊隊離開駐地時,趙尚志總是留在後面,挨家檢查戰士有無違反群眾紀律行為,征詢老鄉意見,並親切與群眾話別。群眾親切地稱這支部隊是『仁義軍』。東北抗聯根植於人民,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戰,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得到了東北人民的真心擁護。人民群眾不僅為抗聯部隊提供情報、充當向導,還為部隊購買、運送糧食和藥品。許多群眾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有的甚至全家遭到敵人屠殺。在十四年漫長的艱苦歲月裡,東北抗聯以強有力的群眾工作,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人民群眾成為抗聯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

  歷史事實證明,東北抗日聯軍來自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光榮的人民軍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繼承革命的光榮傳統,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人民軍隊作為共和國的堅強衛士和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必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連冬雪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