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南崗區兵媽媽付淑芝被中央宣傳部、民政部授予全國十大最美擁軍人物之一,省委書記張慶偉親切接見了從北京載譽歸來的付淑芝老人。
付淑芝,今年70歲,她丈夫和大兒子先後在帶領消防隊員救火中為國捐軀,她『一門雙烈』,獨自照顧智殘一級、患癲癇的小兒子直至2015年小兒子去世。她用40多年的愛國擁軍深情和潤物無聲的大愛感動著龍江人民,為部隊建設和國防事業奉獻了畢生心血和忠烈大愛,先後榮獲全國『十大英雄母親』、全省『優秀兵媽媽』、『三八紅旗手』和『擁軍優屬』先進個人稱號。
1974年,付淑芝抱著2個孩子從吉林農村來到哈爾濱。當年12月20日,時任消防副中隊長的丈夫馬玉清,在哈爾濱第五制粉廠滅火戰斗中被突如其來的粉塵爆炸奪走了年僅29歲的生命,留下了5歲的大兒子馬忠學和2歲智殘一級、患癲癇的小兒子馬忠任。25歲的付淑芝挺起柔弱的肩膀,毅然擔起了這個家全部的生活重擔,從小教育兒子『要做一個像爸爸一樣的人』。忠學長大了,她就把兒子送進軍營。馬忠學不負厚望,像父親一樣勤奮刻苦,每次出任務都衝在前,以優異成績入軍校深造,24歲成為顧鄉消防中隊副中隊長,在1993年3月30日汽車修配廠的救火戰斗中英勇犧牲。
面對喪夫喪子之痛,付淑芝再一次展現了母性的光輝與堅強,拒絕了組織的照顧和鄰居的好心勸慰,再一次挑起了照顧烈士後代--生活不能自理的21歲小兒子的重擔。20多年來,經常被犯病的孩子打得傷痕累累,要到兒子鬧累了、睡著了纔能回家,直到2015年小兒子去世。付淑芝用自己平凡的行動詮釋了一位偉大的妻子、英雄的母親對共和國的忠誠。
多次失去親人的痛苦,沒有壓垮她的精神,而是把對親人的母愛轉到消防官兵身上。20多年前她與南崗消防中隊比鄰而居,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她與消防官兵結下了『母子親情』;多年後她搬進新居,但親情依舊。每年新兵下連,她都第一時間到位,拉著新戰士的手,摸摸他們的衣服暖不暖,看一看他們有沒有棉鞋墊。這些年她給戰士們織的毛衣褲、做的棉鞋墊數不清,年近六旬的人還帶著織了一夏天的毛褲送給中隊戰士。
20多年來,她都是帶著小兒子和戰士們一起包餃子、看春晚,共渡除夕,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付媽媽』。她像母親照顧自己孩子一樣,把想家的戰士請到家裡做工作,給有思想疙瘩的戰士解『思想扣子』更是她的拿手『絕活』,被戰士們稱為『編外指導員』。20多年來,先後有王宏峰等多人在她的鼓勵下立功受獎,入黨晉級。
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付媽媽不僅自己擁軍,更在擁軍路上言傳身教,帶動周圍的老鄰居、老伙伴等社會人士共同獻愛心。她領著志願者們為戰士拆洗被褥、縫補衣服;她們的愛心隊伍不斷壯大,現在已成長為擁有168名軍嫂、警嫂、兵媽媽和志願者共同參加的『南崗區愛之兵媽媽義工服務隊』,一直活躍在軍(警)營戰士們中間。
在她的感召下,長虹小學等學校組建了『暖心寶寶擁軍團』,利用假期到軍烈屬、老軍人家中『暖心慰老』,進軍營開展『學軍一日營』等活動。現在,付媽媽擔任『南崗區愛之兵媽媽義工服務隊』『夕陽紅志願者服務隊』等多個小組的『名譽隊長』,帶動了一批社會擁軍組織活躍在北國冰城。
20多年來,『兵兒子』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與付媽媽一家的感情延續了一代又一代。『兵兒子』幫媽媽照顧犯病的兒子,付媽媽一直走在看望『兵兒子』的路上。每當收到退伍的『兒子』們打來的電話:誰找到好工作了,誰結婚了,誰當爸爸了……聽到這些消息,付媽媽都會樂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