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補課之痛!4年花了50萬,這還不是最多的!該給高額補課費剎剎車了
2017-08-04 13:46:00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佳宋菲張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如果夫妻二人都是老師,都出去補課,那麼一個假期掙出一臺寶馬車絕不誇張。』冰城家長孟先生如是說。孟先生的兒子就讀於哈爾濱市一所省重點高中,今年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從初四開始,孟先生的兒子就一直在補課,他粗略估算了一下,四年補課費一共花費50多萬元。而據他了解,這還不是哈爾濱市補課花費最高的

  網絡配圖

  一假期小班補課花了近1.5萬

  孟先生是一家國企的高管,收入水平處於中上等,明知補課費用昂貴,約佔家中三分之一的開銷,但看到的確有些效果時,他還是咬牙堅持了四年。

  孟先生告訴生活報記者,從小學到高中,兒子一直在補課,到了初四之後,補課就形成了『規模』,一直沒停過。到了高中,數理化是三年必補科目,英語和語文是在成績有所波動時再補。『每年寒暑假,都是兒子最忙的時候,說實話我也挺心疼,但沒辦法,為了能考個好大學,認了。』孟先生說,平時的補課頻率是一周一次,而每逢假期,一周六天都在補課。

  對於現在補課班的種類,孟先生表示,都是根據需求而定,有文化補習學校那種一個班三四十人的大班,有五六個人的小班,還有一對一班。『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五六個人的小班。』孟先生解釋稱,這種小班由於學生較少,老師可以顧及到每個人,雖然不及一對一那樣有針對性,但要比那些三四十人的大班效果好得多,小班的費用是每個人每科一堂課(一個半小時)200元。一般假期,孟先生的兒子都會選擇上這種小班,最多一天上三科,最少一天上兩科。

  孟先生算了一筆賬,一個假期按40天算的話,補課就要佔去30天,按平均一天補兩科來算,整個假期下來,補課費就有1.2萬元,如果趕上一天上三門課,那麼費用就要近1.5萬。

  一對一補課讓錢變成了符號

  上了高二開始,兒子一對一補課的頻率增加,看到兒子成績提高了,他也接受了這種高端補課。『錢對於一對一補課班就是一個符號!動輒一堂課就要掏出千八百。』

  孟先生透露,一對一講究很多。一般最便宜的是一堂課(一個半小時)600元至1000元,老師是一些哈爾濱市省重點高中的在職教師,根據老師在學校的名氣不同,收費也自然不同;第二種就是每堂課要價1500元,老師是哈爾濱市知名省重點高中的老師,在圈內小有名氣;第三種就是由哈爾濱市家喻戶曉的名師授課,『這樣的老師是無價的。』孟先生稱,能夠找到這樣的大咖來補課非常不容易,得托朋友找關系,如果不是特別熟的關系,根本請不到。孟先生說,他曾經就通過朋友請到了哈爾濱市一位數學大咖,講了兩節課後,出於朋友關系,老師說什麼也不要錢。『這種級別的老師「出場費」真是不好算,只能日後通過其他方式表示感謝了。』

  網絡配圖

  孟先生的兒子每周補一天,最少補2科。一科按1000元計算,一個學期4個月,一共要花3萬多,一年2個學期,就要6 萬多,加上假期補課,一年補課費就近10萬了。『高三衝刺階段,我還給他找了一些名師來補課,這樣的費用就會更高。』

  家長多方打聽求著名師補課

  孟先生說,有些補習機構雖然打著名師的旗號,但不一定是真正的名師,家長辨別不了真假。但家長們自發『團』的補課班就不一樣了,家長對老師知根知底,而往往這種補課班都需要家長求著讓老師給講課。

  在孟先生眼中,家長們找班的力量不容小覷,只要知道哪個老師好,經過多方打聽,肯定能找到。『但有時候老師的全名不一定真知道,家長一般就衝著代號去的。』孟先生舉例說,比如王幾何,劉物理……類似於這樣的代號在家長圈內廣泛流傳。『一般有代號的老師都是名師,能請到他們給補課,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福氣。』

  在孟先生看來,正是有了家長的需求,纔有補課市場的存在。『有些時候並不是老師課堂上講的不好,而是老師在課上需要顧及大部分學生,這對一些想要拔高的學生來說有些「吃不飽」。』孟先生坦言,兒子對於補課並沒有過於反感,甚至有時候會主動要求找補課班,而他的成績也由入學時學校的100多名提高到高考時的20多名,這也給了孟先生一個很大的安慰。

  2005年至2017年,12年間冰城的補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張黑白傳單招來40個學生,到利用多種宣傳手段搶生源;從一堂課不到30元錢,到一堂課100多元;從寒暑假零星的幾個小型補課班,到大街小巷遍布文化學校……哈爾濱市一位在補習機構工作12年的老師講述了他經歷的『補課史』。

  12年前校門口發傳單

  兩天能招到40多個學生

  2004年,師范專業畢業的小張順利進入哈爾濱市一所公辦初中教英語,看著對桌的老王老師,他漸漸發現二十年後的自己就是今天的老王,『我什麼時候能買車?什麼時候能買房?什麼時候能讓我的孩子去任何想去的興趣班?』當時的小張和絕大多數老師一樣,沒有什麼職稱,每節課只有7元錢的課時費,而每天最多三節課,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批改作業、集體備課。一年後,小張下定決心放棄了安穩的工作,自己辦起了補課班,『當時每個區的價格有很大差異,南崗區一堂課40元、道裡區30元、道外區25元、香坊區20元,於是我在南崗區開班的時候較多。』小張回憶,當年補課班非常少,有規模的更是寥寥無幾,只是在寒暑假會有一些個人辦的補課班開班,開學後就關門了。『當時招生很容易,只要放假前到學校門口發一些白紙黑字的傳單,短短兩天就能招到40多個學生』,小張坦言,當年像自己這樣放棄教師編制自己辦補課班的人太少了,而自己就成了因為較早開補課班而富起來的一批人之一。

  現在一開家長會

  幾十個補課班搶生源

  2005年,一個月最多300多元的大班補課、每月600元左右的大學生家教輔導、一堂課200元左右的一對一授課,三種補課形式並存,其中一對一由於價格較高只佔極少部分,小張見證了哈爾濱市補課行業的一步步發展。其實當年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也是被明令禁止的,被舉報查處的在職教師強制學生補課行為也偶有發生。小張介紹,『其實這些強制學生補課的老師都是非名校的非名師,因為沒有名氣纔強制自己的學生到自己的補課班中補課,甚至組合其他學科教師一起在外補課。』

  網絡配圖

  一面是名師越來越受追捧,價格逐漸上漲,家長爭搶名師,另一面是非名校的非名師強制學生來自己班上補課,小張看著這種兩極分化逐漸明顯。漸漸的,補課班多了起來,在巨大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這個行業中,小昇初奧數、初中物理化學、新高一課程、高考衝刺……各式各樣的補課班瘋狂出現,招生也不像十幾年前那樣簡單了。『現在補課班招生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各種形式的廣告、宣傳,纔能搶奪到生源,如今補課班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一了解到哪所學校開家長會,幾十家補課班就會到學校外瘋狂發傳單、送禮品』,小張介紹,如今家長能獲得的信息也非常豐富,他們要在方方面面的比較中進行選擇。

  百人以上大班已被

  小班、一對一授課取代

  如今,100多人一起上課的大班幾乎消失了,大學生家教也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15到25人的普通班,初中每堂課90元,高中每堂課100到 150元;5到 6人的小班,初中每堂課100多元,高中每堂課200元;一對一授課,初中每堂課400多元,高中每堂課至少600元。

  面對如今各式各樣的補課班,小張談出了他認為其存在的合理之處,『一些家長無暇照顧正在放假的孩子,也不可能讓孩子獨自在家或獨自出門玩,利用假期時間讓孩子或通過游學等方式行萬裡路,或在補課班讀萬卷書是許多家長的選擇』,小張認為,即使文化補課班全部消失,家長也要尋找特長班等其他方式給孩子過假期,另一種新興產業或將出現。

  這是一個名叫小明網友留言:我初中是2005年上的,那時候就在抓補課,我也從來沒落下過補課。到現在12年過去了,大學我都畢業了,還在抓補課。那麼問題來了,有啥用?

  這個留言讓『補課』被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這時一些人纔恍然大悟,補課已經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影響著我們身邊一代又一代的人。回溯2005年的『小明時代』,補課並沒有讓相關之人陷入瘋狂,也不像現在是學生的『標配』,已過而立之年的小林就是『小明時代』補課的親歷者。

  回憶起學生時代的補課經歷,30歲的小林記憶猶新,『我從初一一直補到高三,好像沒有一個完整的周末……』小林算是個典型的文科女,剛上初一,物理和化學就顯示出了弱勢,家長在南崗找到了一個補習機構,一次性給小林報了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班,其中數學價格最高,8堂課260元,英語220元,物理和化學分別200元,每堂課2小時。『這個價格在那個年代屬於中上等,當時還不流行一對一授課,幾乎所有的課都是100多人一起上的大班。』每個周末從早上一直補到下午,專門進行加強和拔高訓練,寒暑假則是提前學習下學期的新課程。小林記得,當時身邊只有一半的同學在補課。

  網絡配圖

  小林的課從初中一直補到了高中,分文理科之前,小林不得不繼續補習英語、數學、物理和化學,『高中補課費比初中貴多了,一科要300多元,也是8堂課,我一個月得花1000多元』,高考補課班除了100人以上的大班外,也逐漸開始流行6到7人的小班,和一對一的補課了。『那時候父母工資一共還不到3000元,一對一一堂課就要200元,不是工薪階層能承受的,只有極少數同學能上。

  小林和多數同學一樣,開始嘗試6到7人的數學小班,價格不到400元,但聽課效果好多了,有疑問也能隨時向老師提問。在那個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並沒有所謂的名師,『我記得每一科老師都說自己是在職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有時講著習題就會說學校尖刀班的學生理解力也一般……但是,究竟老師是否真的是在職教師,上課的學生都不知道』。

  評論:給高額補課費剎剎車

  如果不是網友小明提醒,我們或許忘了其實『補課風』不光是現在,而是由來已久。2005年時,冰城『補課業』就已經『盛行』,制止『亂補課、亂辦班、亂收費』,相關管理部門可謂盡心盡力、嚴管嚴打,但12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的是,補課班越辦越多,科目越來越細、開始補課的年紀越來越小,補課費增長了十幾倍……

  一位家長告訴生活報記者,孩子上小學後,她就『立志』不被『補課之風』所裹挾,並小心堅守這道防線不被來自各方的壓力所攻破。如今,孩子要讀初中了,她卻主動舉械投降,並放言『不補不行啦』!家長已把補課當成一種『剛需』,誰也不敢拿孩子的中考、高考以及未來的前途命運開玩笑。

  原來,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這些陳年的故事,依舊在這一代的孩子身上繼續發生,並且已經形成了補課產業,再討論『給孩子補課到底有沒有用』、『補課班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顯然只是偽命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沒有裝上剎車的高額補課費,是補課班背後的灰色利益鏈條,和利益驅使下教育資源社會分配的失衡。

 

責任編輯:連冬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