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訊(閆靖達 記者遲亦達)『尚志市下屬11個村莊,發生流域性特大暴雨災害,房屋損毀嚴重,立即趕赴災區進行房屋鑒定。』接到省住建廳的命令,哈爾濱市住房局房屋安全檢測鑒定協會會長高玉寶立即趕到災區。
可是由於當時洪水還沒有退去,無法趕到現場,只有靠目測有幾處房屋發生部分坍塌,具體情況無法得知。怎麼辦?高玉寶會長緊鎖眉頭:『我馬上返回,研究具體解決辦法,待水退後立即帶領專家組前來。』沒來得及喝口水,高會長帶著初步災情返回哈市。22日,哈爾濱市住房局房屋使用管理處張天雷處長、孫殿臣副處長帶領曾經參加過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的房屋鑒定中心張曉飛主任及梅久斌、姚進兩位專家再一次趕到災區。由於災區水損房屋較多且分布面積較大,專家組提出勘察意見後,由市住建局組織31人深入受災村屯進行房屋損毀情況調查。27日,哈爾濱市住房局和哈爾濱市房鑒協會組成的受災房屋安全排查工作組第三次趕赴珍珠山鄉、老街基鄉,針對前期摸底調查上來的受災村屯水毀房屋進行鑒定工作。工作組由23名業內專家組成,由哈市住房局副局長李洪強帶隊,其工作任務就是及時掌握受災村屯農房受損情況,為災後重建提供依據,幫助受災農民盡快恢復正常居住生活生產秩序。
水災過後,村屯裡道路損毀嚴重,而且布滿了河流石和衝下來的各種垃圾及倒掉的樹木,車輛無法通行。專家們就步行進村,挨家挨戶的進行房屋鑒損工作。他們不僅要忍受炎炎烈日的炙烤,還要承受蚊蟲的叮咬,經過一整天的奔波,11個工作組完成了對珍珠山鄉和老街基鄉受災房屋的鑒定工作。據統計,需維修房屋57戶,老街基鄉2戶,珍珠山鄉55戶。需重建房屋192戶,老街基鄉21戶,珍珠山鄉171戶。市住建局依據已經調查,明確下來的維修重建農房情況,做維修、重建造價。一是對需要維修的農房按水毀部位,水毀程度予以評估,結合實際對應每一戶需維修農房拿出預算。二是對需要重建的水毀農房進行重建造價。餓了啃口面包,累了就隨便找個地方坐坐,身上布滿了塵土,腳下滿是淤泥。專家組的工作人員,沒有喊苦,沒有喊累,那堅定的目光仿佛告訴災區的人們:『房屋受損不要著急,我們一定會讓你們住上質量放心的屋子。』
據介紹,工作組通過到受災農戶家中實地踏勘、目測、拍照進行評估,將受災村屯水毀房屋的破壞程度劃分A、B、C、D四個等級,對各種結構房屋破壞等級的評估判別做了詳細判定,市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也參與其中。工作組結合受災村屯水損房屋的實際,提出了重建及修復的指導性意見及維修辦法,明確了此次工作的目標任務、組織保障措施和工作實施步驟。專家們指出,實施維修重建要遵循科學的原則進行:一要科學規劃。損毀農房恢復重建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按照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全方位考慮。切實做到規劃先行。要汲取本次水毀的教訓,本著危險地段向安全地段,小屯向中心村移動的理念,選擇地質基礎好的地方作為重建位置,突出避險避災要求。二要科學設計。重建農房的設計要體現農房設計新理念。嚴格按照國家,省,哈市有關要求設計,體現經濟適用、抗震、防洪、安全、節能、環保理念。三要科學施工。要按照上級有關精神,組織有資質的工匠或隊伍實施重建,鄉鎮政府要全程對重建工作在安全質量上予以監督。
此次水災,哈爾濱市住房局的工作人員不辭辛苦的三次深入災區,不僅為受災村屯的水毀房屋的鑒定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技術支持,同時,也為我市節省房屋鑒定中介費近25萬元。在水災發生後,他們及時發揚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光榮傳統,幫助支援受災群眾一道攻堅克難、樹立信心、眾志成城,為我市珍珠山鄉及老街基鄉恢復災後重建提供了極大的援助和支持,他們的心和災區人民的心連在了一起,共同跳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