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人,今天,你中產了嗎?消費昇級新群體有你嗎?
2017-08-09 14:06:00 來源:中國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產階層,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針對於此,今年4月,智聯招聘聯合吳曉波頻道發起『新銳中產大調查』,旨在發現並分析當下新銳中產的現狀與問題。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產群體現狀,日前,雙方再次攜手共同深度發掘新中產背後的故事。調查發現,新中產階層的界定,不單純是收入和資產的財務概念,更大程度上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認同概念。

  調查發現,新中產主要由80後組成,大多來自一二線城市。80後是當下新中產的最大子群體,佔比為54%,其次是70後和90後。其中,來自一線和二線城市的人群佔比分別為32.91%和40.03%,有27.06%來自三四線及其他城市。此外,他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超過91.7%的人擁有大學本科或專科學歷,其中21.3%擁有碩士或博士學歷。

  在新中產的收入與資產水平分布上,淨收入(除去各項開支的家庭淨收入)10-50萬和可投資資產20-500萬,這兩群人都佔據了一半以上,且兩者存在交叉,很多人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他們是新中產的中堅力量。

  一線更愛金融資產,二線更願兼職創業

  在收入來源上,有超過86%的調查對象有『工資、獎金等職務性收入』,可見職務性收入依舊是新中產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同時,新中產不僅僅依賴於職務性收入。報告顯示,82.5%的新中產除了職務性收入,還有其它收入。

  在資產性收入上,不同的城市級別也有區別。二線城市16.2%的新中產通過開店或辦企業來增加收入,而這個比例在一線城市只有12.8%;在金融投資收益上,情況則相反。一線城市擁有金融投資收益的比例達到51.5%,而在二線城市中佔比僅為45.6%。

  自我提昇成最『壕』消費

  過去一年新中產消費的核心主題是消費昇級,在消費顯著增加的Top10選項裡,僅有1項是實物類商品(服飾),其餘9項都是體驗類服務。其中排在第一的,不是吃喝玩樂,而是學習與自我提昇,超過一半的新中產人士顯著增加了這方面開支,這得益於日漸成熟的知識和IP付費產業。第二位是旅行,除了學習之外,沒有什麼比『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對新中產吸引更大了。

  旅行是新中產標配,熱愛自由行

  數據顯示,未來一年,93.3%的人有出游計劃。其中,有3/5的人計劃出國游。出國游的目的地首推歐美,其次是東南亞及南亞、日韓。計劃出游的人中,86%傾向自由行。像中東、非洲、拉丁美洲這些相對冷門的旅游目的地,自由行的佔比仍超7成。在旅行上,新中產毫無疑問是一群既有見識、又有能力的人,跟團游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程度的拘束。

  學習是終身大事,愛讀書勝過看電影

  過去一年,知識產權類消費中,比例最高的是購買書籍,83%的人有過這方面消費。其次是看電影,佔74%。第三位是在線課程或知識類產品,佔62.9%。而娛樂類的知識產權消費則相對偏弱,為視頻、音樂、網絡文學付費的人分別佔35.9%、22.5%和13.3%。在83%的購書者中,超過2/3的人有固定的書籍閱讀習慣,這意味著至少56%的新中產尊重知識、樂意閱讀,並以此作為終身學習、自我提昇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二三線消費趨同,都能過一樣的生活

  依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絕大多數方面,一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沒有存在明顯差異。比如消費昇級的前五名是一致的,都是學習提昇、旅行、居住、子女、餐飲,而且比例接近。在未來,相比於所在城市,價值觀、審美觀、消費觀之間的差異纔是真正區分不同圈層的衡量標准。

  城市級別與高薪行業數量成正比

  對於新中產而言,城市對消費選擇的影響很小,但對職業選擇的影響卻很大。關於新中產的職業,一線城市中,有57%的調查對象從事IT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制造業四類行業;而在二線城市,這個比例為51%,三四線城市則更低,這是新中產大調查中少數幾項與城市級別顯著相關的差別。這些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公司總部大多位於一二線城市,這些因素都使得在大城市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比例更高。值得一提的是,公務員,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工作,一線城市(佔比6.0%)比例要低於二線城市(佔比10.3%),相對於商業領域的人纔流動,體制內工作者受城市級別的影響要小得多。

  注重自我提昇,學習渠道多元化

  自我提昇更多體現在自主意願上。新中產選擇的充電方式,個人的自發行為明顯高於公司安排的比例。此外,選擇『自費購買在線課程』的也有50%,可見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運用互聯網進行便利有效的學習,他們的付費意願也顯著增強。

  壓力大不要緊,職業發展纔重要

  數據顯示,調查對象更加注重自我提高,而對工作壓力大小的介意程度並不高。新中產重視事業上的自我實現,『更寬廣的施展平臺』、『更符合前沿趨勢的行業』以及『薪酬、期權待遇更好』等都是選擇下一份工作的重要考慮項,均有超過60%的人選擇;而只有10.7%的調查對象希望『工作壓力更小』。

  普遍的職業發展焦慮:收入與能力不匹配?

  在導致工作壓力變大的因素中,『收入提昇低於預期』是大家的普遍焦慮,超過40%以上的調查對象有此類壓迫感;而『職業上沒有清晰的規劃』這一選項的佔比也達到35%以上。另外在一線城市中,『職位晉昇低於預期』這一因素的佔比高於二線城市,分別為32.2%和27.3%,一線城市的調查對象更擔心自身職業晉昇道路被局限。

  居住成本有壓力,但努力也能攢下錢

  在平時居住成本中,只有將近16%的調查對象認為交完房租,加上日常支出已經所剩無幾。調查對象更多集中在『有一點壓力,但還在承受范圍內』,但一線城市人的壓力要明顯高於二線城市,分別為40.8%和31.5%。

  房子越漲越要買,無奈首付自己扛

  數據顯示,超過25%的調查對象在過去兩年中購置了投資性房產。在購買房產的人中,只有三成調查對象購房完全依賴自己(或夫妻)積蓄支付首付,其餘七成調查對象購房的首付資金需要外來支持。另外,調查對象中至今還沒有購房的比例為19%,其中一線城市中無房產的比例為22.9%,二線城市則為15.5%。

  縱覽調研數據,我們有理由認為。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給中產帶來片刻的欣慰,但不安與焦慮纔是中產光鮮外表下最戳心的痛點,消費昇級或許正是他們面對這種焦慮選擇的解決方案。一方面,面對迷茫,我們希望新銳中產階層可以更多思考,明確個人價值和目標,用於追逐夢想;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借此次報告呼吁從政府、社會等多個層面給予中產階層更多關注和支持,讓他們丟掉包袱自由前行,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這將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

責任編輯:連冬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