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冰城警察 『畫筆緝凶』 畫像與真人 『神相似』
2017-08-20 11:17:09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8月20日訊 從未身臨其境,卻仿佛擁有穿越時空的『慧眼』,僅憑目擊者的零散描述,或模糊不清的視頻,就能繪制出高相似度的嫌犯畫像,這就是模擬畫像警察。

  前不久,山東警察林宇輝通過美國警方提供的一段模糊視頻,模擬繪出章瑩穎在美失蹤案的嫌犯相貌,因『相似度在70%以上』震驚FBI,也由此引發了人們對這一技術的關注。

  在哈爾濱市公安局也有這樣一位警察,他叫孟廣飛,從警17年裡,通過模擬畫像,為很多疑難案件的偵破提供輔助。近日,生活報記者通過采訪還原了他『畫筆緝凶』的故事。

   群毆致死案模擬畫像成破案『突破口』

  今年42歲的孟廣飛是一名刑偵警察,『兼職』繪制模擬畫像15年了。他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系,後來機緣巧合成了一名警察。

  2002年在香坊區發生了一起激情殺人案。受害人李某和四位朋友在飯店吃飯,席間與鄰桌一伙人因瑣事引發爭執並廝打起來,李某被人用刀當場捅死,眾人見狀四散而逃。接到報警後,轄區警方立刻展開調查,一方面通過屍檢明確死因,一方面摸排走訪鎖定犯罪嫌疑人。可是,警察很快發現,受害人李某與起爭執的那伙人是初次謀面,雖然李某的朋友參與其中,但未能說出有利於鎖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信息。飯店內的服務員也說,是第一次見到這伙客人。加之小店附近人員結構復雜、流動性大,案件的偵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那時候不像現在,視頻設備被廣泛用於大街小巷和商鋪店面中,可以通過影像資料尋找線索。』孟廣飛回憶說,好在,警察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條線索:店內一名服務員透露,她看見三個廝打在一起的男人中,有一個人彎腰倒在地上,那個男子就是李某。

  也就是說,服務員在那一瞬間應該也注意到了另外兩個人,並且對其體貌特征記憶比其他人更深刻。如果能通過她的描述繪制出這兩名嫌犯的相貌,用畫像找人,案件就有了新的突破口。就這樣,負責督辦此案的領導想到了美術系畢業的孟廣飛。

  孟廣飛坦言,那次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自己雖然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和一些辦案經驗,可對於模擬畫像的技巧和精髓了解得並不深,只能憑借反復詢問,一遍遍修改模擬畫像。

  『第一天畫了七八個小時,第二天又跑到飯店裡進行了二次修改。』孟廣飛說,所幸案件偵破後比對,自己的這一次模擬畫像和那兩名犯罪嫌疑人相似度達60%以上,而且當時確實憑著這兩張畫像,辦案警察很快從圈定出的幾十個重點人員中鎖定了目標。隨後,其他的犯罪嫌疑人也悉數落網並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傷人後躲進棚戶區警方憑模擬畫像快速緝凶

  第一次經歷,為孟廣飛樹立了信心,從此,他兼職做起了模擬畫像警察。

  『模擬畫像不同於人像繪畫,不是復制,更不是臨摹,而是憑借目擊者或者受害人的口述,把他們看到的犯罪嫌疑人相貌和感官信息,通過畫筆「視覺化」地客觀呈現在紙上。』孟廣飛說,做好模擬畫像工作,不僅要有紮實的繪畫功底,還要准確抓住人體的骨骼和樣貌特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要有豐富的辦案經驗。

  五年前,孟廣飛還通過模擬畫像協助破獲了這樣一起案件。當時, 53歲的受害人陳某約一名叫李娜(化名)的中年女性吃飯,李娜赴約時卻帶來了另一個中年男子何某,雖然介紹何某『只是朋友』,但交談了一會兒,陳某和何某都心知肚明了:對方與李娜的關系沒那麼簡單。『情敵』碰面分外眼紅,幾句話不和就動了手。何某一怒之下將陳某左眼打傷致其失明。隨後,陳某報案,何某不知去向。

  警方調查期間,李娜堅稱與何某在公園剛剛相識一天,並不知道他的身份信息。辦案警察只能多方調查走訪,很快信息匯總上來:何某已藏匿到哈爾濱城鄉結合部的一片棚戶區裡。那裡面積很大,多是租房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大,沒有圖像去找人無異於大海撈針。民警再次加大對案發地的調查走訪力度,很快又有新的線索匯聚上來:有目擊者說,何某曾在案發地附近一個工地打工。雖然也沒找到直接證實何某身份的信息,但綜合受害者、目擊者,以及何某工友們的描述,孟廣飛很快繪制出了一張高相似度的嫌犯模擬畫像。按圖索驥,不到一天就有人提供了何某藏匿地的具體信息,隨後何某被抓案件告破。參與辦案的警察都說,是這張模擬畫像,幫他們實現了快速緝凶。

   多起搶劫案『並案』模擬畫像成『輔助證據』

  在模擬畫像時,孟廣飛會仔細詢問表述者觀察到的犯罪嫌疑人的大致年齡、身高、體態、臉型、口音、衣著、發型、氣質等信息,還會問及案發時表述者所處的地形和時間。他解釋說,通過年齡可以知道模擬畫像時人物的額頭、眉眼需要畫上什麼樣的皺紋,還可以通過不同年齡段的人肌肉紋理走向,調整其面部特征。而氣質更是相貌信息裡的重中之重,也是畫好一張高相似度模擬畫像的精髓。通過身高信息,則可以判斷出人的臉型和五官比例,比如說個子非常高的人臉一般比較長;光線和地形對目擊者的視覺會有影響,有時候眼睛也會『說謊』,比如目擊者離光線遠,看到嫌疑人的嘴、眼、臉型往往會有差別。所以,有時還要前往案發現場實地查看環境,以此判斷目擊者的口述信息是否准確……這些都是孟廣飛多年來積累的經驗。

  其實,並不是每起案件的模擬畫像都像描述的那樣簡單而又順利。多年前,孟廣飛曾為一起搶劫殺人案模擬畫像,受害人是一對夫妻,丈夫被刺中要害身亡,妻子大聲呼救,正巧不遠處傳來說話聲,嚇跑了嫌犯,這纔躲過一劫。但由於案發地光線很暗,該女子借著微弱的路燈,只是隱約看到了嫌犯的相貌。辦案警察讓孟廣飛通過女受害人的描述模擬畫像,尋找破案線索。可是,女受害人情緒激動,每每回憶案發情節就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孟廣飛一遍遍地安撫對方的情緒,先把話題轉移到看似無關的內容上,等女受害人情緒穩定時,再詢問嫌犯的體貌特征……

  為了給目擊者減壓,他從來不在模擬畫像時穿警服,見面地點也不會選在公安機關,甚至會坐在目擊者的側面,這樣能緩解對方的緊張感。

  孟廣飛說,後來通過這張模擬畫像,此案和哈爾濱市區內發生的另外幾起有影像資料的搶劫案並案,雖然模擬畫像並未對該案件偵破起到直接作用,但也提供了輔助。『僅僅通過一張畫像就使某個案件得以告破那不現實,公安機關的偵查往往是多種刑偵手段的集合。』他一再強調。

  如今,公安機關的偵查手段飛速發展,模擬畫像的應用機會也變得越來越少,但孟廣飛堅信自己的畫筆依然有力。『如果種種原因下科技偵破手段無法有效施展,偵查手段又將回到原點,這時或許就會用到模擬畫像。』所以,孟廣飛說,這項技術可以不用,但絕不能用的時候沒人會,這些年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模擬畫像技術的鑽研……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