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訊(記者 孫英鑫)23日上午9時,地處哈爾濱市中心的漢廣街和工建街兩側圍滿了行人。在大型施工機械的轟鳴聲中,濱綏線3KM041M道口連同一旁歷經多次改造、已經矗立了110年的道口房被拆掉,醒目的紅色標語傳遞給人們的是,這裡即將進行立交化改造。

即將拆除的老道口房。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濱綏線3KM041M道口始建於1898年7月。一個多世紀以來,這處身處繁華城市中心的鐵路道口見證了哈爾濱市從小漁村到繁華都市的滄桑變化。老道口地處哈爾濱市南崗區漢廣街、橋南街等四條主街的交匯處,加上方圓300米內既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小南門,又有橋南小學校,還有一條熱鬧非凡酒吧一條街,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一旦遇有火車經過,用不上10分鍾,兩側被阻的車輛和行人成百上千。
老哈爾濱人對這處道口記憶深刻還因為這處老道口毗鄰著原哈爾濱動物園,從1954年到2004年的50年間,幾乎所有去動物園的人都要經過這處道口。可以想見,老道口幾乎伴著每個哈爾濱人的成長。
51歲的道口員唐少德在這處道口工作了28年,原本在家休息的他,聽說老道口房要扒了,特意從道裡地德裡小區坐公交車來和老道口房道別。唐師傅介紹,聽老師傅講,這個道口以前的鋪面是面包石,是和聞名中外的哈爾濱市中央大街一樣的塊石。早期的道口是雙向兩車道,70年代這處道口周圍都是平房,通行的多半是自行車和行人。到了80年代,自行車、摩托車就多起來了。等到90年代,公路、鐵路都繁忙起來,道口也拓寬為雙向雙車道,並開始通行多趟公交車。2000年以後,這處道口通行的貨物列車逐漸少了,但朝發夕至、夕發朝至的旅客列車越來越多,早晚上下班高峰時段,社會車輛經常堵到一二公裡開外,是全段公認的繁忙道口。而最近五六年來,道口周邊主街上的高樓鱗次櫛比,私家車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各種機動車、自行車和行人每天早晚在欄杆外等火車的場面猶如千軍萬馬隔道對陣,蔚為壯觀。
『濱綏電化改造前,道口每晝夜通過客車是33對,還不算單機、路用列車等,地方的機動車日通過輛數有2.4萬多輛,行人就沒數了。』唐師傅如數家珍般道出這裡往日的繁忙程度。早晚高峰時段,道口員們維持交通秩序一忙就是三四個小時,暑往寒來從不間斷。『在崗一分鍾,負責六十秒』是100多年來,一代代鐵路道口員們用心守護道口安全的真實寫照。『我們這裡現在還保持著30年無事故的平安道口好成績呢。』說到自己的工作,唐師傅的臉上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然而,隨著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展,這種平交道口的安全隱患和對機動車及行人通行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有時候連著過兩三趟火車,一旦被火車隔住,半個小時都過不去,急死了。』周圍的居民談到道口,總是這樣抱怨。百姓的心聲得到了哈爾濱鐵路局的高度重視。今年8月初,哈爾濱鐵路局與哈爾濱市政府協商,決定將這處道口拆除,進行立交化改造。根據中鐵23局的『平改立』施工方案,為最快恢復通行,這處施工將采取明挖法,將利用2個月左右時間,建成下穿濱綏鐵路的新型雙向多車道隧道橋,立交改造後可最大限度滿足市民的通行需求。屆時,上下班高峰機動車和行人被火車阻隔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
據悉,2012年以來,哈爾濱工務段先後完成道口平改立26處。隨著道口的立交化改造,唐師傅和他的同事也有計劃地調整到其他道口工作,繁忙道口缺員的情況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