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哈市將加快推進第二水源選址 新城區嚴格實行雨污分流
2017-12-15 16:5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5日訊(記者 張雋珊)記者15日從哈市政府獲悉,《哈爾濱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日前發布。據悉,哈市將加快推進第二水源選址工作,基本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同時,實施老城區雨污分流系統改造,新城區嚴格實行雨污分流。

  《方案》明確,2017至2020年,在全市范圍內,從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努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提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新型城鎮化水平等方面持續開展『城市雙修』工作。力爭到2020年,城市發展逐步補齊短板,『城市病』發展難題逐步破解,城市空間布局、城市功能、環境質量、特色風貌不斷完善,對全省的輻射功能、外溢效應和帶動作用得到較大提昇,努力打造成為環境友好、和諧宜居、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哈長城市群發展核心城市。

  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5%

  加強對上游來水的治理,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進一步加強對何家溝、信義溝、馬家溝、阿什河『三溝一河』及其它黑臭水體的綜合治理。全面實施控源截污,強化排水口、管道和檢查井的系統治理,科學開展水體清淤,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堅決控制新黑臭水體出現。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復自然岸線、灘涂和濱水植被群落,增強水體自淨能力。

  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大力推進三圈層生態防護林、十條水系岸線景觀帶、十四條公路風景林、七片森林式楔形綠地建設,大幅度增加近郊森林公園和城市楔形綠地面積。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完善濕地生態系統,構建城市輸氧林、通風廊,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通過灘涂濕地圍封等方式推動實現生態自我修復。

  加快推進第二水源選址新城區實行雨污分流

  加快推進第二水源選址工作,基本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開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實施老城區雨污分流系統改造,新城區嚴格實行雨污分流。新區全面實施綜合管廊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在建及運營裡程達到100公裡。完成拆並小鍋爐工作目標,實施供熱管網改造,推進中東部集中供熱管網建設及老舊管網改造,完成現有400公裡供熱老舊管網改造。加快推進以燃氣和電力為主的清潔能源應用,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地熱能、太陽能、沼氣、秸稈成型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分散燃煤。實現機械化清冰雪全覆蓋,大力推進綠色清冰雪,主次乾道清冰雪機械化率達到100%。增加公共空間,控制城市改造開發強度和建築密度,加大對沿街、沿路和公園綠地周邊地區的建設管控,禁止擅自佔用公共空間。

  2020年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分擔率逐步提高到55%以上

  推行『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規劃布局理念,打通斷頭路,完善微循環,提高道路的通達性。加快形成地上地下連接、江南江北貫通、內外交通無縫對接的便捷高效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鐵路、空港等設施建設,高標准完成哈爾濱火車站綜合改造及市政配套工程。完善快速路、主次乾路、支路搭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盡快發揮軌道交通成網運行的綜合效益。加快建設『公交都市』示范項目,構建城市智能公交系統,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優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實現『綠波』通行。完善城市停車場(站)、人行步道和非機動車道系統。改善各類交通方式的換乘銜接,方便城市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到2020年,城市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明顯改善,出行分擔率逐步提高到55%以上。

  2020年老舊小區基本完成『三增』改造

  加快棚戶區改造,到2020年,完成棚戶區改造5.7萬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65萬戶。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主街道沿線完成以樓面整修、節能保溫和抗震加固為重點的老舊小區樓體昇級改造,老舊小區基本完成增綠地、增廣場、增停車位的『三增』改造工程。

  建立覆蓋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名村、歷史建築工業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彰顯哈爾濱建築文化特色。加強歷史文化建築保護,加快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普查認定。積極修訂總體城市設計,對重點區域的城市空間形態、景觀視廊、公共空間、建築高度和風貌等進行全面控制和引導。推進城市雕塑、街頭小品、夜景照明等公共設施藝術化,凸顯『冰城夏都』、『歐陸風情』、『音樂之城』等人文風貌特色。

  建立『城市雙修』行政問責制度

  創新形成有利於『城市雙修』的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增加公共空間、綠地和廣場,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拓展老舊城區發展空間。堅決拆除違法建築,嚴格執行歷史建築和歷史街區保護管理制度,禁止大拆大建,加強對城市肌理和城市特色的保護。建立『城市雙修』工作監督考核制度,確定考核指標體系和監督管理工作要求,定期通報考核結果,將『城市雙修』工作完成情況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建立行政問責制度,定期開展工作實施情況評價,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地區和部門將約談其主要負責人,並按照整改意見跟蹤督辦。

責任編輯:連冬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