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哈市第一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與建城時間大致相同這裡記錄著『冰城百年』
2018-02-11 10:58:16 來源: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2月11日訊 生活在哈爾濱的人們和來過哈爾濱的外地人,都熟悉和知道博物館地區。它是哈爾濱人的生活重點之一,它是外地人了解和游覽這座城市的必看之地。

  1994年,哈市被國家列為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博物館地區是哈市的第一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

  博物館地區早期的范圍大致是,北起哈爾濱火車站,南至南崗區馬家溝河,東起建設街,西至海關街。它的形成與哈爾濱建城時間大致相同,已有112年的歷史。

  1898年,沙俄開始將鐵路鋪進這座城市。隨著俄國人的蜂擁而入,第二年,也就是1899年,『沒有教堂就沒有精神家園』的俄國人在火車站上方,哈爾濱的制高點博物館地區,大直街與車站街(現紅軍街)交口,建設了一座尼古拉教堂。

  省社科院學者李述笑介紹,尼古拉教堂所在地是哈爾濱的市中心,周圍有大的商行、洋行與行政機構。

  這個早期的核心區,哈爾濱市規劃專家對它有一個極其形象而又極具評判價值的比喻:『博物館地區是哈爾濱的制高點,出了火車站,沿著上坡走,就到了博物館地區,這裡就如同一個人家的「客廳」,是接人待物的場所。』

  那麼,這個客廳都有哪些值得稱道的物什呢?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1899年,尼古拉教堂(俗稱喇嘛臺)奠基,1900年建成。1966年在文革中被拆除,修建紀念塔。1971年紀念塔拆除,原址建成大花壇。上世紀90年代初,改建成紅博地下廣場至今。

  ——1906年,莫斯科商場始建(現黑龍江省博物館),1922年,改稱為『東省文物研究所』,1953年,改為松江省科學博物館,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並後,定名為黑龍江省博物館至今。

  ——1919年,意大利人『吉別洛索科』的私人別墅(現黑龍江省電力公司食堂)建設,1920年,意大利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該別墅成了意大利領事館。上世紀70年代後由省電力公司使用。

  ——1921年,猶太人梅耶洛維奇私人住宅(現哈爾濱少年宮)建設,曾是秋林公司的職工俱樂部。

  ——1936年,新哈爾濱旅館(現哈爾濱國際飯店)建設,當年為哈爾濱最高建築,1949年,改為哈爾濱國際旅行社,是哈爾濱唯一一家能夠接待外賓的賓館,1978年黑龍江省旅游局成立後,更名為『哈爾濱國際飯店』至今。

  從這些年代久遠又充滿故事的歷史建築看,博物館地區是哈爾濱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座城市的最重要基點。

  摘自2012年2月24日生活報B05版稿件《一場終於『透亮』的馬拉松式博弈電力大廈『死挺』14年後被拆除》

責任編輯:連冬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