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11日訊 生活在哈爾濱的人們和來過哈爾濱的外地人,都熟悉和知道博物館地區。它是哈爾濱人的生活重點之一,它是外地人了解和游覽這座城市的必看之地。
1994年,哈市被國家列為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博物館地區是哈市的第一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
博物館地區早期的范圍大致是,北起哈爾濱火車站,南至南崗區馬家溝河,東起建設街,西至海關街。它的形成與哈爾濱建城時間大致相同,已有112年的歷史。
1898年,沙俄開始將鐵路鋪進這座城市。隨著俄國人的蜂擁而入,第二年,也就是1899年,『沒有教堂就沒有精神家園』的俄國人在火車站上方,哈爾濱的制高點博物館地區,大直街與車站街(現紅軍街)交口,建設了一座尼古拉教堂。
省社科院學者李述笑介紹,尼古拉教堂所在地是哈爾濱的市中心,周圍有大的商行、洋行與行政機構。
這個早期的核心區,哈爾濱市規劃專家對它有一個極其形象而又極具評判價值的比喻:『博物館地區是哈爾濱的制高點,出了火車站,沿著上坡走,就到了博物館地區,這裡就如同一個人家的「客廳」,是接人待物的場所。』
那麼,這個客廳都有哪些值得稱道的物什呢?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1899年,尼古拉教堂(俗稱喇嘛臺)奠基,1900年建成。1966年在文革中被拆除,修建紀念塔。1971年紀念塔拆除,原址建成大花壇。上世紀90年代初,改建成紅博地下廣場至今。
——1906年,莫斯科商場始建(現黑龍江省博物館),1922年,改稱為『東省文物研究所』,1953年,改為松江省科學博物館,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並後,定名為黑龍江省博物館至今。
——1919年,意大利人『吉別洛索科』的私人別墅(現黑龍江省電力公司食堂)建設,1920年,意大利在哈爾濱設立領事館,該別墅成了意大利領事館。上世紀70年代後由省電力公司使用。
——1921年,猶太人梅耶洛維奇私人住宅(現哈爾濱少年宮)建設,曾是秋林公司的職工俱樂部。
——1936年,新哈爾濱旅館(現哈爾濱國際飯店)建設,當年為哈爾濱最高建築,1949年,改為哈爾濱國際旅行社,是哈爾濱唯一一家能夠接待外賓的賓館,1978年黑龍江省旅游局成立後,更名為『哈爾濱國際飯店』至今。
從這些年代久遠又充滿故事的歷史建築看,博物館地區是哈爾濱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座城市的最重要基點。
摘自2012年2月24日生活報B05版稿件《一場終於『透亮』的馬拉松式博弈電力大廈『死挺』14年後被拆除》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國家出重拳防止沈迷網游 守護少年的你
- 北京證券交易所三大基本業務規則征求意見
- 中秋假期火車票9月5日起開售
- 鄭州9名公職人員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責問責
- 中國向緬甸撣邦捐贈抗疫物資啟運
- 阿富汗塔利班表示已控制潘傑希爾省除首府外所有地區
- 『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北部發動襲擊致13死5傷
- 颶風『艾達』暴露美基建問題 多州政府反思應對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