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姜文鑫 記者葛金鑫 王忠岩 )3月1日,哈爾濱市中小學開學,早晚高峰通行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各重點路段、區域也將相應呈現不同程度交通飽和及高峰延時。交警部門在繼續加強對主要路網管控、疏解的同時,將針對送學流新特點強化校園周邊警力配置,著重開展對區域靜態交通秩序的綜合治理,保障道路交通環境的平穩、安全、有序。同時,建議廣大駕駛人提前規劃繞行路線,避開易飽和路段,並選擇錯時、錯峰、公共出行。
據悉,自今年3月1日新學期開學起,全省小學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時間由早7:10後不同時間推遲到全省統一早8:00,高中生由早6:30後不同時間推遲到全省統一早7:30。針對送學流出行的新變化,市區整體交通出行的高峰時間段也將相應改變,並將轉變大多數人原有出行習慣。
交警部門提示,市民應針對這一新變化,盡量選擇提前出行、錯時出行,並在送學高峰期繞行校園周邊易擁堵路段,同時,還應及時關注路況信息,根據路況的後續變化,逐漸調整適合自己的合理出行路線及時間,避開擁堵路段和時段。此外,還建議盡量避開下列早晚高峰期間交通流量易飽和路段:二環橋沿線、安發橋、文昌橋、海城橋、南直路、紅旗大街、友誼路沿線、郵政街、文昌街(從征儀路到黃河路)、一曼街(從紅軍街到南通大街)、海城街輔路(從鐵路街到滿洲裡街)、和興路(從康安路到三大動力路)、城鄉路(從機場路到埃德蒙頓路)、黃河路(由西向東)、東西大直街等路段。
開學後,各轄區中隊將在校園門前增派警力,實時勸導送子車輛『即停即走』,有效防控車行不暢、擁堵狀況的發生。同時,對相鄰路段交通流量進行重點監控,並通過實時調整信號燈配時、引導前置等候車輛等方式,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此外,交警部門還將對送子車、校車的安全技術狀況、行駛路線等方面進行仔細檢查,排查事故隱患,確保車行車安全。為提昇中小學學生的安全自護意識,各轄區大隊還將在開學後開展各種形式的『交通安全第一課』活動,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有效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開學季加劇校園周邊交通壓力,除了送學流的匯聚、疊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個別駕駛人有位不入、有場不進,隨意違停、下道、違法掉頭。交警部門將保持高壓管控態勢強化巡邏管控,一經發現上限處罰,對於造成交通擁堵的違停車輛一律拖移,確保區域交通的高效運轉。同時,將充分利用移動警車抓拍、電子眼攝錄等措施對機動車違停,以及違法掉頭、壓線逆行、下道等各類動態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攝錄鎖檔。目前,市區內奮斗小學、花園校、黑龍江省實驗中學、69中、鐵嶺小學、藍天幼兒園、工大附中等部分重點學校及幼兒園門前周邊路段的高清攝像頭均持續投入使用。
出行提示:
1、倡導綠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今年以來,哈市施劃多條公交專用線路,保障公交車通行效率,交警部門建議廣大家長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或選擇合乘出行,既能夠滿足出行需求,也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2、學校、家長應提前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督導其走過街設施,切勿在道路上發生嬉戲打鬧、與車輛爭搶、闖紅燈等危險行為,保護好自身安全。
3、接送學生車輛應做到做到即停即走,等候期間建議將車輛進行遠端停放,避免發生違停的違法行為。為學生選擇送子車的,應當乘坐正規送子車公司或校車,不要乘坐『黑車』、超載車、貨車、拖拉機、三輪車以及改裝車、拼裝車等。
4、社會車輛行徑校園周邊時,應做到減速慢行,注意避讓。尤其針對中小學生體型小的特點,注意車輛左右、後方等盲區和『鬼探頭』,防止發生交通事故。
5、據氣象部門預計,2月28日至3月1日哈市將出現一次明顯降雪過程,且風力較大,易導致道路結冰、能見度低等狀況,不利於駕車。建議廣大駕駛人行駛過程中,提高警惕、保持車距,行徑學校周邊時減速慢行、遇行人過街要主動停車避讓,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國家出重拳防止沈迷網游 守護少年的你
- 北京證券交易所三大基本業務規則征求意見
- 中秋假期火車票9月5日起開售
- 鄭州9名公職人員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責問責
- 中國向緬甸撣邦捐贈抗疫物資啟運
- 阿富汗塔利班表示已控制潘傑希爾省除首府外所有地區
- 『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北部發動襲擊致13死5傷
- 颶風『艾達』暴露美基建問題 多州政府反思應對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