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哈爾濱
搜 索
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孵化『跨國創業夢』 一年入駐30家企業
2018-06-13 09:03: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俄羅斯青年在基地內辦公。薛婧 李愛民攝

  黑龍江日報6月13日訊 一張共享辦公桌、一臺電腦、一部手機,這是俄羅斯青年亞歷山大在哈爾濱新區創業的標配。自2017年9月入駐中俄青年雙創基地至今,亞歷山大的哈爾濱家傳之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已實現淨利潤20萬元。目前,中俄青年雙創基地已入駐30家企業,其中13家是由像亞歷山大一樣的俄羅斯青年創辦的。

  2017年6月,中俄青年雙創基地成立,借助哈爾濱新區的政策優勢,搭建起了俄羅斯青年的跨國創業平臺。『留學簽證在中國境內是不允許打工、創業的,但新區秉承「先試先行、敢闖敢試」的宗旨,突破政策壁壘,使得留學生在基地內可以實習、可以合伙注冊公司。』莫斯科中俄商會中國商務發展副主席張瑞博說。亞歷山大是哈爾濱商業大學的留學生,2014年畢業後,他曾在一家俄羅斯貿易公司工作,學習經商之道。2017年,聽聞中俄青年雙創基地成立,亞歷山大毅然辭職選擇創業,成為最早一批進入基地的創業者。『在基地裡,我先接受了2個月的創業培訓,在清晰創業路徑後纔注冊公司。』亞歷山大告訴記者。他從進出口貿易做起,經營范圍包括海鮮、3C產品、塑料材料等。『我把俄羅斯的海鮮、谷物及谷物制品引入中國,反之,將中國的電子產品等銷往俄羅斯。』亞歷山大說。但進出口貿易不是亞歷山大的最終追求,他手頭握有3項專利,希望能尋找到合作伙伴,在中國產業化。令亞歷山大高興的是,其中一項制酒專利已找到投資人,目前已建廠。亞歷山大不僅是一名創業者,還是一名『創業輔導老師』,他將自己的工作經歷及創業經驗傳授給其他進入基地的創業者,為他們『引路』。同樣來自俄羅斯的米羅斯拉瓦便是受益者之一。『我現在在基地實習,做翻譯,並幫著俄羅斯企業辦理貿易所需的文件手續。實習結束後,我打算開辦一家翻譯公司,幫助更多俄羅斯人在中國發展貿易,進而更好地促進中俄貿易關系。』米羅斯拉瓦告訴記者,她曾就讀哈爾濱商業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亞歷山大的引薦下,2017年到基地實習。實習期間,亞歷山大給她做創業輔導,並給她介紹了很多俄羅斯商家,為她即將開辦的公司積攢了很多客戶。

  『基地借助俄羅斯莫斯科中俄商會與俄羅斯眾多科研機構、設計單位、大專院校及廠礦企業廣泛的業務渠道和人脈關系,可以為入駐企業精准對接俄羅斯資源。』張瑞博說,入駐基地企業必須是科技或貿易類,且要突出中俄合作。哈爾濱一點科技有限公司自入駐基地以來,便享受到了這一資源紅利。該公司總經理盧炎堯說:『我們公司建了一個中俄租賃平臺,想借助俄羅斯青年協會、俄羅斯中俄商會等,把大型設備以租代賣進入到俄羅斯市場,在這裡可以很容易找到俄方業務伙伴,更利於公司拓展市場。』目前,該公司已簽訂意向性協議6000餘萬元。

  『在扶持青年創業的同時,我們還建立了中俄產業孵化基地,今後將引進更多的產業項目在新區發展。』張瑞博說。目前,基地與莫斯科米索科技創新中心、阿穆爾州高新技術創新推廣中心、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都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多家中俄雙方的投資企業和技術合作項目牽線搭橋,未來將在這個平臺上孵化出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

責任編輯:彭佳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