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巴彥縣
搜 索
『巴彥三花』『金豬金價』
2018-06-21 08:45: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6月21日訊 巴彥縣德祥鄉太平村養豬養出了名堂,還成立了公司,這是村民們口中的『新鮮事』。近日,記者來到該村,看到這個被村民稱為『金豬』的養殖項目十分規范、整潔,該項目由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駐巴彥縣德祥鄉太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穿針引線。

  2017年9月5日,『三花豬』養殖基地開始動工,2017年12月22日,『三花豬』第一批母豬入欄……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駐巴彥縣德祥鄉太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李少銳向記者介紹了這個『不一樣』的養豬項目。

  李少銳告訴記者,當初選擇扶貧項目時費了一番考量。巴彥縣德祥鄉太平村共有16個自然屯,1273戶5460人,35200畝土地,勞動力2960人,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為30戶81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不足20人,加之村集體尚處負債狀態,壯大村集體經濟和促進貧困戶脫貧是扶貧要點。

  巴彥縣是全省生豬養殖第一大縣,生豬養殖是太平村產業扶貧項目的首選。基於此,工作隊與黑龍江省東農三花豬畜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反復商洽並最終簽署了三花豬養殖項目合同,成立了巴彥縣三花農蓄養殖有限公司。太平村內5萬平方米左右地塊為項目總用地。項目一期資金為825萬元,其中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出資80萬元、駐村幫扶工作隊產業項目出資50萬元、巴彥縣對太平村產業扶貧出資200萬元、黑龍江省東農三花豬畜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06萬元、哈爾濱凱納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06萬元。

  『巴彥三花』的模式在巴彥縣尚屬首例。村委會是最大股東,佔比40%,代持政府項目扶持資金、哈科技職院扶貧資金股份。哈爾濱凱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東農三花豬畜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企業分別持股25%,農民董事持股10%。太平村村支部書記盧勝華擔任『巴彥三花』董事長。

  說到老盧,還有一件趣事。記者采訪中注意到,李少銳和隊員龔達為、印文俊在太平村的駐地和大多數駐村工作隊租住的民房不同,他們的駐地房屋很新,家具陳列也很時尚。老盧說:『說實話,當時工作隊剛進村,心裡並沒有對工作隊抱太大希望,也不知道他們能給村裡想出啥致富的招兒。村裡得給他們協調住的地方,當時就給他們在村裡找了一個,不太好也不算壞。當他們住下來,李少銳隊長和我詳細交流太平村的情況,然後開始聊他要怎麼乾脫貧工作,要給村裡謀劃什麼產業,我一聽,這是乾事的人啊!我直接和他說,換地方住,我給你們換個好地方。』工作隊現在的駐地是老盧的女兒家新蓋的房子,新裝修的,老盧說自己『勢力』,而這種『勢力』是對脫貧致富的強烈願望。

  老盧說,養殖公司規劃為母豬繁育、商品豬育肥及有機肥加工三部分,目前一期母豬繁育項目建成,年底商品豬育肥及有機肥加工廠全部建成,可養殖『三花豬』母豬540頭,育肥豬年出欄1萬頭,年產有機肥3萬噸,預期年利潤380萬元。除安排10餘名貧困戶村民就業外,村集體及貧困戶將獲得股份及利潤分紅。『巴彥三花』在銷售上實行『商品豬保護價收購』,每頭育肥豬純利潤保底200元,這是企業給的承諾,實現了『金豬金價』。

  『巴彥三花』項目有很多啟示。李少銳說,這個項目雖說是扶貧項目,如果放手讓貧困戶自己去養殖,應該說很難達到脫貧的目的。生豬養殖門檻雖低,但風險極大。老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意味著養殖業面臨極大的風險。養殖與市場兩個環節的風險,一般養殖戶難以規避,更別說貧困戶了。所以引入企業既解決養殖和市場的問題,又降低了風險。而且企業承諾每頭商品豬保底收入為200元。僅此一條,即可保障太平村扶貧養殖項目年收入200萬元以上。

  李少銳說,在特色生豬養殖產業項目一期基本建成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完成項目二期建設,擬再規劃4萬平方米土地,實現540頭母豬、10頭公豬進場飼養和繁育規模。基於循環經濟和種養結合理念,建立有機肥加工廠,促進鄉、村糞肥集中回收,既實現村容村貌、飲水空氣的改善,也實現肥料的統一生產和還田。

責任編輯:彭佳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