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5日訊 醫療聯合體是大醫院和若乾社區醫院組成的醫療合作共同體,目的是利用大醫院的醫療能力盤活社區醫院的醫療資源,讓社區醫院具備基本醫療能力,引導居民首診在社區,實現大小醫院分級診療的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的醫療格局。目前,哈爾濱市各社區醫院都與在哈的大醫院組成了醫聯體,通過多方式合作,逐漸具備了基本醫療能力,得到了社區患者的認可。
專家下沈到社區 居民家門口就醫
近日,記者在香坊區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稱社區醫院)看到,前來看病的患者排起了隊,因為來出門診的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中醫專家。『我現在看病都在這裡,離家就幾分鍾的路,醫生又都是中醫藥大學的專家,真是太方便了,醫院中藥也便宜。』家住附近的社區居民劉女士高興地說。
在通江社區醫院,正在出診的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劉金鳳告訴記者,雙方成立緊密型醫聯體後,醫院一改過去一個專家兩個月的方式,根據社區醫院需要,每周5天派出心內、內分泌、中醫康復、感染免疫和神經內科5個方面的專家出診,經過3個月的嘗試,深受社區居民歡迎,目前這種模式已經固定下來。
『大醫院專家的入駐,不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把病看好,還大大提昇了社區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患者願意嘗試接受更多的醫療服務。』和平社區醫院院長尹勝利深有感觸地說。
尹勝利告訴記者,和平社區醫院是原亞麻廠醫院整體改制而來的,屬於企業辦的社區醫院。為配合醫聯體專家,滿足社區患者需求,醫院先後通過合作引進了CT、超聲等輔助醫療設備,並建設了更安全的用於呼吸系統治療的霧化室,可以更好地為社區患者服務,所以得到了社區患者的肯定。
『他們的扶持越來越細致,現在開始把彩超借給我們,醫院超聲科的專家直接來為患者做超聲檢查。現在我們的日門診量超過200人。』道裡區通江社區醫院院長齊軒說。
醫聯體專家下沈到社區出門診有多種方式,有的是專家固定時間出診,有的是根據社區醫院患者預約需求安排,有的是社區醫院拿出一個部門,專門為專家出門診服務。這樣大大提昇了社區醫院的基本醫療服務能力,讓患者逐漸認可了社區醫院。
搭建社區便民平臺 調動醫生積極性
建設醫聯體,就是大醫院搭建起社區醫院這個平臺,方便大醫院醫生入駐和流動,並通過言傳身教培養社區醫生,提昇社區醫生的能力和水平。在醫聯體實踐中,各家也是通過多種方法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
『我們與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已經3個月了。雙方在上轉和下轉患者方面已經開始增多,盡管數量不大,但前景喜人。以前患者轉上去就完事了,現在,雙轉患者都有我們社區醫生全程跟蹤。患者治療情況社區醫生隨時掌握,以方便患者的康復和生活保健,為未來家庭醫生服務打好基礎。這樣,我們調動起了社區醫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因為他們的工作質量和家庭醫生服務都與收入直接掛鉤,服務越好,家庭醫生簽約患者越多,未來收入就越多。』齊軒告訴記者。
而調動起大醫院入駐醫生的積極性同樣重要。『我們對每一位出診的醫生都進行醫療補助,這些補助暫時都由醫院支付。先把事情做起來,讓社區患者受益為第一位,將來再考慮其他的改善措施。』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副院長杜繼偉說。
『作為醫聯體的受益者,社區醫院出補貼我們認可。』新城社區醫院院長齊興國說。和平社區醫院還專門闢建中醫科為來出診的中醫專家服務。他們為專家配齊了醫生助理、護士等服務人員,並把中醫藥房配給中醫科,實行獨立核算,對出診專家貢獻給與獎勵,大大調動了專家的積極性。他們專門擴建了中藥房,有中藥飲片400多種,並購買了煎藥設備,而且中藥飲片還比大醫院便宜15%,很好地保證了專家中藥處方落地,並讓社區患者受益。
體制機制待健全 形成合力需配套
醫聯體大醫院專家下沈,確實給社區醫院帶來了新氣象。但也因體制和機制等原因阻礙,難以形成合力去做好做大醫療服務這塊『蛋糕』。
『我們嘗試緊密型醫聯體,是從底層做起,先把社區的基本醫療服務做實,獲得社區居民的信任,在方便社區居民就醫同時,讓他們逐漸習慣有病首先到社區醫院看。目前,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扶持投入已超過100萬元。』杜繼偉說。
對於未來醫聯體的發展,杜繼偉告訴記者,他們醫院將堅持長期入駐社區醫院,直到把社區醫院扶持起來,使其具有基本醫療能力,可為社區居民看多發病、常見病,擔起首診在社區的責任,成為合格的社區醫院。有了分級醫療基礎,一個合理的醫療格局纔能形成。
醫聯體發揮作用的方式也多樣。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副院長崔艷告訴記者,作為醫聯體中的大醫院就是要給社區醫院提供技術支橕,培養合格的社區醫生,在他們有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得到大醫院的專家服務,如遠程醫療的支橕,實時地解決問題。
記者了解到,有效發揮作用的醫聯體是人財物管理一體化,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大小醫院的資源。但這涉及到不同財政體制,各級財政投入的資金多少、如何使用及考核和分配等,尤其是人纔的問題,影響最大,阻礙了醫聯體作用的發揮。
『醫生待遇是制約社區醫院發展的關鍵問題。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為社區醫院帶出來的醫生,因為待遇問題而流失,導致一切努力付諸東流。』崔艷說。
對於醫生流失問題,社區醫院負責人更是深有感觸。他們認為,只要沒有合適的待遇和相關方面的支持,這個問題就難以解決,醫聯體就無法形成合力。因此,他們呼吁政府要盡快制定配套的政策,提高社區醫生待遇,打破各種體制機制限制,釋放醫聯體的能量,早日把社區醫院打造成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五個一百』,浸潤心靈的力量
- 27日新增確診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雲南)
- 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慶談判
-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給網絡活力護航 為網絡正氣橕腰
- 窮兵黷武只會使問題越來越多(鍾聲)
- 多國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存在
- 州長換人 紐約州新冠死亡人數『追加』1.2萬
- 埃塞俄比亞地方暴力衝突造成至少21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