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平房區
搜 索
哈南打造互聯互通圖書館服務體系 文化體制改革成果初現
2018-09-18 15:30: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雋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8日(記者 張雋珊)記者18日獲悉,平房區(哈經開區)深入學習和復制深圳羅湖區經驗,推動構建哈南『1+2+3+n』的多層級互聯互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成為該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模式。

  打造互聯互通圖書館服務體系 借還圖書全區一卡通用

  平房區(哈經開區)從復制羅湖社區『悠.圖書館』理念和模式入手,結合平房區情,起草了題目為《復制羅湖經驗打造哈南多層級互聯互通圖書館體系》的調研報告,出臺了《平房區2018年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工作方案》,創新公共文化建設思路,提出借助信息化、大數據手段,打造以平房區圖書館為平臺中心,上聯黑龍江省圖書館和哈爾濱市圖書館,橫向聯接黑龍江東方學院圖書館、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兩個大學圖書館和冰城文學館等區域特色圖書館,下聯n個社區『益·圖書館』的『1+2+3+n』的哈南多層級互聯互通圖書館服務體系,讀者可在全區范圍內一卡通用,圖書文獻通借通還。

  尋求域內高校支持 在全省率先實現區校圖書館共建共享

  哈南地區高校不多,但都是伴隨新城區開發新落地的,共性特點是硬件條件好。其中,黑龍江東方學院圖書館新館規模大、標准高,造型為純淨、簡約、大氣的六面體形,總建築面積30980平方米,藏書容量約124萬冊,共設有2450個座位;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新館建築宏偉,外形結構為『一本書』,是目前我省高校中唯一全館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圖書館,建築面積為14863.51平方米,藏書容量約66萬餘冊,共設有1200個座位。經過區校的積極溝通協商,今年以來,先後簽定區校圖書館共建共享協議,舉行隆重的高校圖書館作為平房區圖書館分館的掛牌儀式。

  推廣建設社區『益·圖書館』打造『15分鍾文化生活圈』

  所謂『益·圖書館』,其中的『益』有四重含義:一為開卷有益;二通易,表示易到達,易閱讀,輕松便捷;三通逸,安閑、安適的意思;四通英文字母e,表示互聯網互聯互通。把圖書館作為居民休息、休閑的城市第三空間,從傳統圖書館的『以書為主』轉變為『以人為主』,以『讀者』為主線設計圖書館內部的布局、資源和服務內容。

  目前,已建成的社區『益·圖書館』面積均在130㎡左右,統一LOGO標識,在統一裝修風格的基礎上根據社區群眾結構保留不同特色;均配備不規則造型的書架、柔軟舒適的沙發、別致的吊頂與棚燈;配置3臺臺式電腦、2500冊以上的紙質圖書、100T電子圖書資源。采取以電子資源為主、傳統紙質圖書為輔的原則,為讀者提供省、市圖書館的電子圖書資源。內部空間設計上更加注重滿足社區開展聚會、活動、沙龍的功能需求,致力於打造為社區文化活動和服務中心。

  此外,除為市民提供外借、閱覽、網絡服務及各種讀書文化活動等基本圖書館功能外,還實現與多渠道文化資源共享,為讀者提供更為多元的閱讀選擇。平房區共有33個社區,除已經對外開放的興建街道通賓社區和建安街道建橋社區兩個『益·圖書館』外,正在條件比較成熟的新偉街道新牧社區和興建街道和平社區推進『益·圖書館』的標准化建設,並計劃逐步在全區其他29個社區推廣,努力打造『15分鍾文化生活圈』。

  借助信息化手段 實現最大范圍的資源聯通

  打造作為中心樞紐的平房區圖書館,其中一樓公共圖書館綜合展示大屏,實時連接區域內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展示月進館人數、借閱排行榜、好書推薦榜、年辦證量和借還量、活動預告等,全面展示我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同時,平房區現已打通與省圖、市圖的數字資源共享通道,通過安裝獨立客戶端、輸入賬號密碼的簡單操作,就可以通過PC端、手機端來實現實時共享數據庫中近100T的資源,滿足群眾多方面多維度的線上知識需要。

  此外,建設24小時自助無人專業文學圖書館。冰城文學館,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綜合佔地面積5800平方米,一樓正在建設全市第一家24小時自助文學專業圖書館。下一步,平房區(哈經開區)還將在各類型企業中建設更多的專業圖書館,並實現區域聯通。

責任編輯:彭佳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