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  巴彥縣
搜 索
巴彥打贏秸稈禁燒綜合利用攻堅戰
2018-10-30 14:1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立國 王曉東 潘宏宇 白雲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0月30日訊 在大田作物收獲即將結束之際,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已到重要節點。巴彥縣全縣上下迅速行動,強化措施,采取過硬手段,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層層落實責任,全縣動員、全域治理、全面防控,為秸稈禁燒工作找出口、減壓力,堅決打贏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攻堅戰,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堅決守住晴朗藍天。

  疏堵結合打贏藍天保衛戰

  在省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視頻會議後,巴彥縣隨即迅速召開了全縣動員會,10月21日又在紅光鄉召開了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推進會,參觀了紅光鄉秸稈綜合利用現場,進一步安排部署秋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真正做到精心組織、周密布置、科學安排、積極引導。

  巴彥縣充分認識秸稈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科學研判秸稈綜合利用的工作形勢。充分認識到秸稈綜合利用是為秸稈禁燒尋找出口,秸稈綜合利用是打造生態巴彥、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是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是減少環境污染、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需要。

  巴彥縣委書記何憲光說,雖然面臨的工作壓力大,但我們有四個有利條件:全縣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謀劃早、啟動快,縣委縣政府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省市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政策多,在秸稈『五化』利用上均有扶持方式;前期各鄉鎮宣傳到位,農民及合作社主觀利用秸稈的積極性高,群眾基礎比去年好很多;全縣各級乾部認真負責,研究落實秸稈利用的工作熱情高。我們將疏堵結合,逐村屯、逐農戶、逐地塊落實秸稈處置辦法和監管責任人員,強化綜合利用、嚴防露天焚燒,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巴彥縣確立了秸稈綜合利用的工作目標,積極拓寬秸稈綜合利用的渠道。9月初就召開了全縣秸稈禁燒暨綜合利用工作會議,印發了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鄉鎮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5%以上,各鄉鎮簽訂了責任狀。

  綜合利用拓展秸稈『出口』

  目前全縣大田作物收獲即將結束,各鄉鎮按照全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突出抓好四項工作。

  紮實推進秸稈肥料化利用。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鼓勵引導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機械化翻埋還田、免耕覆蓋還田、集條還田、生物腐熟還田和秸稈造肥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稈肥料化利用率。

  紮實推進秸稈能源化利用。加快實施秸稈壓塊站建設項目,鞏固提昇秸稈發電項目,提高秸稈固化燃料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按照秸稈壓塊站建設數量,配套推廣相應的戶用生物質鍋爐,培育戶用生物質爐具使用示范村,積極推進機關單位、行政村辦公場所生物質鍋爐改造。

  紮實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抓住全省大力發展畜牧業機遇,結合我省『兩牛一豬』發展規劃,大力推廣秸稈青貯、黃貯、微貯等技術模式,積極抓好種植業和養殖業在農作物飼料化利用上的對接服務,開展專用青貯玉米種植及糧飼輪作種植試點示范,支持種植養殖大戶或專業合作社開展秸稈飼料化的商品化生產,擴大秸稈飼料化利用比率。

  紮實推進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根據不同鄉鎮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特點,按照合理半徑規劃構建經濟實用的農作物秸稈收儲體系。重點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組建專業化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銷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銷,建立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龍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骨乾、農戶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農作物秸稈收儲運銷網絡,進一步培育壯大秸稈收集產業,確保秸稈燃料的收集和儲運暢通。

  群策群力掀綜合利用高潮

  自今秋秸稈禁燒工作啟動以來,巴彥縣各鄉鎮抓住關鍵環節,堅持疏堵結合,紮實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積極探索玉米整地塊深松翻埋和推廣秸稈還田經驗做法,形成齊抓共管、奮力攻堅的良好局面,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紅光鄉建新村村民馮國偉是種糧大戶,已實施秸稈還田耕種方式6年。據馮國偉介紹,玉米收完後,利用秸稈粉碎機,對秸稈進行直接切碎,並均勻拋撒還田。在杜絕了秸稈焚燒所造成大氣污染的同時,還有增肥增產的作用。春季利用免耕播種機進行播種,連續種6年產量平穩,每畝地收純角質糧1400~1600斤。

  萬發鎮為在封凍前最大限度處理秸稈,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動員全鎮乾部群眾集思廣益,掀起秸稈處理和綜合利用高潮。推廣秸稈腐熟技術,對17707畝稻田產生的0.96萬噸秸稈,由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指導農戶進行腐熟技術處理;秸稈還田處理,充分利用大型農機合作社機械大且多的優勢,采取深翻和秸稈粉碎處理等方式進行秸稈還田。現投入3臺秸稈還田機,預計可處理2000畝,處理秸稈0.23萬噸,明春使用免耕機即可播種;投入打碎、翻、耙等大型機械10臺,預計可進行深翻處理35000畝,可處理秸稈4.06萬噸;進行打包處理,農戶已購買打包機3臺,進行秸稈打包後綜合利用。目前,3臺打包機已全部投入使用,預計可打包3000畝,可處理秸稈0.35萬噸。

  紅光鄉本著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引導合作社和大戶典型帶動,安裝液壓圓盤耙、打碎機等機械配置,發動群眾多渠道綜合利用秸稈。旱田通過壓塊、深翻等方式對秸稈進行消化處理,水稻則主要通過深翻、腐熟、打碎等方式合力消化處理秸稈。紅光鄉有耕地238550畝,通過實地調研,歸納出共有15種綜合利用模式,積極推進綜合利用工作。根茬還田深松一批,依托農機種植合作社,由村上負責組織,協調農戶、地塊進行統一作業,全鄉計劃根茬還田深松8萬畝,現已完成2萬畝;種糧大戶包辦一批,全鄉有種糧大戶167戶,共耕種土地24500畝,由他們具體負責,采取深松打包等方式進行消化;壓塊一批,全鄉共建設壓塊站4個,現廠房建設完畢,設備已購置到位,計劃壓塊2.2萬畝;打包一批,利用洪廣村打包站,由村組織對洪廣村秸稈進行集中打包,預計利用2萬畝。

責任編輯:彭佳麗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