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哈爾濱
搜 索
能源科技創新成果展亮相中國科協年會 『大國驅動力』引領美麗『新』世界
2019-06-30 12:35: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徐佳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6月30日訊 三峽水電站、特高壓輸電、可燃冰開采,『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能源科技創新從追趕到引領,摘取了一個又一個能源產業『皇冠上的明珠』,樹立了一個又一個業界標杆。

  29日,記者在第21屆中國科協年會能源科技創新成果展現場,見識到我國多項能源科技的前世今生,華龍一號、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海洋石油981等大國重器交相輝映,成為代表『大國驅動力』的閃亮名片。

  帶電作業機器人。蔣國紅 攝

柔性直流換流閥實物模型。蘇強攝

  細數『最牛』

  能源工業震撼人心

  『中國能源科技領域的成就我都能如數家珍,但在這集中展示成果的面前我仍感到十分震撼。』置身能源科技創新成果展的第一部分『大國驅動力——能源科技成就圖片展』,國網卓越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志國對記者說,『圖片展共分為序篇、方向、人物、技術、工程、裝備等六個部分,這也是能源科技界對新中國70歲生日的一次集體獻禮。』

  這裡展出的每一項創新成果的取得都是破冰式前行。截至2018年12月21日8時25分21秒,三峽水電站累計生產100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截至2017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279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太牛了!』觀展者紛紛感嘆道。

  李四光,地質學家,為中國摘掉貧油帽子做出重要貢獻;錢學森,兩彈一星元勛,在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等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圖片展上的一位位『人物』先驅讓人肅然起敬。

  我國能源科技日新月異,科技創新已成為最鮮明的時代發展特征。此次展覽聚焦能源科技創新成果,梳理能源工業矚目成就,前瞻國際能源科技創新和未來發展趨勢,致敬求實創新、無私奉獻的能源領域民族脊梁。

  走過圖片展區,就來到了第二部分聚焦能源企業科技創新成果展區,八個參展項目充分展示了能源、科技與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主要成就。

  電力十足

  能源『黑科技』來襲

  『這是國網研發成功的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換流容量最大的±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換流閥,實現了智能電網領域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國家電網黑龍江公司講解員王萍介紹道。話音剛落,人們齊齊看向她手指的方向。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被金屬管包圍的『大塊頭』,外形酷似樓房建築。

  南瑞集團中電普瑞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彥告訴記者,這是一臺1:25比例縮放的柔性直流換流閥實物模型。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間歇性新能源轉化為電能,如果直接輸送到電網,會對電網的穩定性造成一定衝擊,而這個裝置通過換流閥能夠保證間歇性新能源產生的電能並入到電網中保持平穩。這項技術是目前在輸電領域最前沿的技術。

  一塊滿是數據代碼的超大電子屏幕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講解員王萍笑著說道:『如果你的電動車在路上沒電了,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查詢距離最近的充電點。』這是國網公司通過不斷深化『互聯網+』在充電服務中的應用,建設運營的全球規模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能夠為全國電動汽車用戶提供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的電動汽車使用和充換電服務。

  此次國家電網展區還展示了助力龍江經濟發展、推動地方電網建設所取得的成果。

  眼前一個外形炫酷的無人機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並無兩樣,但在巡檢員的操作下,卻可克服高寒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地理地形,順利飛往故障線路處,回傳定位信息。發現問題再出動檢修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維修,作業畫面實時回傳。『你看看它的雙手,可以夾帶和更換不同用途工具』,國網黑龍江哈爾濱供電公司巡檢員徐鑫傑一邊告訴記者,一邊上前擺動起機器人的手臂。這就是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帶電作業機器人』協同作業的全智能檢修裝備。

  除國網黑龍江電力公司外,龍江企業哈爾濱電機廠也有精彩展示。眾所周知的三峽水電站,就采用了哈爾濱電機廠研發的水輪機。『陽江抽水蓄能水泵水輪機模型是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超高水頭的抽水蓄能水泵水輪機,即將應用到廣東省。』科研人員閆娜指著展位上即將服務使用的陽江抽水蓄能水泵水輪機模型驕傲地介紹。

  源源不斷

  能源企業爭做領域先鋒

  天需要更藍,空氣需要更清新,環境需要更宜居,這一切都有賴於人們享有更安全、更清潔、更智慧、更高效的能源服務,有賴於中國能源的創新發展和中國能源產業的持續壯大。

  在展區,人們還看到了能源企業後備軍團的力量,更感受了我國能源企業爭做時代先鋒的決心。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展示了在煤炭、常規能源發電、新能源等領域取得的科技成就。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國家能源集團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與合作開發相結合,取得了多項世界首創科技成果。研發了煤炭開采水資源和地表生態保護技術,建成了世界最大的2億噸級神東綠色礦區、研發了白馬電廠世界首臺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發電機組,攻克了劣質煤清潔高效利用等難題。

  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重點展出海上稠油高效開發技術、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海上浮托技術等科技創新成就。

  眾所周知,除了水力、電力等常規能源外,風能、太陽能等也是我國一直以來致力探索應用的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記者了解到,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3969萬千瓦,形成涵蓋風能、太陽能、氫能等在內的新能源發電產業體系。其中風電裝機3829萬千瓦,居世界第一。

  國家電網公司更是活用技術方面的領先創造,所研究開發運營的新能源大數據雲平臺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是在分布式新能源的基礎上接入集中式及儲能等其他新能源,構建了『互聯網+』新能源共享服務的新生態,以促進新能源消納,開闢電力陽光扶貧新模式,助力打贏污染防治和精准脫貧攻堅戰。

  中國能量,綠色能量,相信有了這些不斷創新發展的『大國驅動力』,未來美麗新世界的力量之源將源源不斷。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